前些日子,在《一塊拯救了世界的瓜皮》里,我們回顧了青霉素的發(fā)現(xiàn)歷程。
抗生素的出現(xiàn)大大提升了人類面對病菌的戰(zhàn)斗力,于是醫(yī)生和患者都很開森,感冒了,抗生素,咳嗽啦,抗生素,藥到病除,刷刷醫(yī)??ㄟ€不貴,給力的很,皆大歡喜。
而且,人們還驚喜地發(fā)現(xiàn),家禽也可以吃抗生素,不但增強抗病力,貌似還能提高產(chǎn)肉量呢!
然而,事情并沒有那么簡單。前面講過,抗生素吃進去不會完全被分解掉,大部分通過腎臟被咱們尿出去了。這玩意現(xiàn)在又不貴,也不會有人收集尿來回收抗生素,對吧~還有家禽排泄物,比如說雞糞,這可是上好的農(nóng)家肥啊,很貴的呢,農(nóng)民伯伯買來埋在地里做基肥。
就這樣,每年,大量生產(chǎn)出來的抗生素最終被排放到大自然中,土壤、地下水都能檢測到抗生素的存在,這時候,問題就粗線了。
抗生素殺菌確實強無敵,但是這個強也是有條件的,那就是保持一定的濃度。
自然界里,咱們尿出去那點抗生素,就像毛毛雨一樣,很快就稀釋得不行不行的了,細菌看到就樂了:小樣,在人體里,你弟兄多,我干不過你,現(xiàn)在我們弟兄這么多,你有本事把俺們都滅了唄?來來來,求騷擾求團滅。
結(jié)果呢?抗生素打不過唄。
打不過也就打不過了,抗生素反正源源不斷,又不費錢對吧?當然不對!送經(jīng)驗、送人頭,送多了,能沒事嗎?慢慢地細菌就摸索出了一套針對抗生素的打法,變成超級兵了。這回,你再用這種抗生素對付它,就是分分鐘被秒。
這就是我們常常聽到的病菌的耐藥性。2015年,我國華南農(nóng)大、中國農(nóng)大與國際科研團隊在牲畜和人身上都發(fā)現(xiàn)了多粘菌素抗性菌MCR-1,該成果在《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發(fā)表后,全球為之一震,這預(yù)示著人類抵抗病原菌的最后一道防線也可能被攻破。
就問你怕不怕~
所以,守塔,不讓細菌出超級兵,就是問題的關(guān)鍵。怎么守呢,就是要合理使用抗生素,乖乖滴,別濫用抗生素。同時,科學家們還在不斷研制新的更牛X的抗生素,以用來對付各種耐藥性強的“超級細菌”。
最近,科學家們艱苦攻關(guān),初步告捷,研制出了一種超級牛叉的抗生素——萬古霉素3.0,專門針對一種威脅性極大的萬古霉素抗性菌,而且不導(dǎo)致抗藥性(目前沒發(fā)現(xiàn))。
好,這個萬古霉素3.0長什么樣呢?如下:
萬古霉素3.0結(jié)構(gòu)式 轉(zhuǎn)載自公眾號:科學光明
一看這哥們,長著這么一張不容易的臉,讓人一望而知,對抗病原菌是一件多么艱巨的任務(wù)。我們研制新抗生素的速度,能否超越病菌產(chǎn)生抗藥性的速度呢?不好說。
而且,如果把這場生與死的對抗比作王者榮耀的話,病菌只能算小兵,而對面的英雄,其實是病毒。
病毒雖然小,小到連個細胞的結(jié)構(gòu)都湊不出來,就是個蛋白質(zhì)顆粒,而且必須寄生在細胞上生存,怎么看都像個渣渣。但是這些渣渣們實在太小,抗生素對它們沒卵用,抗病毒藥物作用也有限。我們熟悉的艾滋病毒、乙肝病毒,都是科學家們絞盡腦汁也干不掉的對手。
這還是今天我們面臨的現(xiàn)狀。那么,古人們是怎么對抗這些六神裝高輸出配超級兵的對手呢?古代的科技水平有局限,工業(yè)生產(chǎn)力也不行,一旦爆發(fā)類似SARS或者禽流感的流行病怎么辦呢?
首先,還是要從張仲景說起。
仲景大神生逢東漢末年,軍閥混戰(zhàn),那是一個狼煙四起,百姓顛沛流離,因戰(zhàn)亂和疾病而死的不計其數(shù)。當時古代醫(yī)學尚處于萌芽階段,缺醫(yī)少藥是很常見的情況,所以,即使就是受了些風寒,也會導(dǎo)致患者死亡。
張仲景研究醫(yī)學多年,面對這種情況實在看不下去了,他決定寫一本詳盡的臨床醫(yī)學專著。
喜歡開掛的張仲景
在張仲景的書里,一部分講受了風啊,受了寒啊等等因為外在原因?qū)е碌囊幌盗屑膊。簿褪乾F(xiàn)在的《傷寒論》;另一部分講了內(nèi)科、婦科等等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雜病,也就是現(xiàn)在的《金匱要略》。合稱《傷寒雜病論》。
《傷寒雜病論》啊,有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好使。只要患者的病情跟書里記載過的某一條很接近,那就直接按照仲景的方子抓藥就可以了。就是這么強無敵。專治各種不服的張仲景,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醫(yī)生,積累了大批粉絲。
即使金元時期涌現(xiàn)出了大批醫(yī)學家,并且根據(jù)各自的學術(shù)觀點形成了一個個獨立的中醫(yī)門派,但是推崇仲景的經(jīng)方派還是影響力非常大的。
說了這么多,張仲景的辦法對于各種急性傳染病效果如何呢?一轉(zhuǎn)眼,就到了明朝末年,有個江湖郎中表示有話說。
治不好的“傷寒”
這個江湖郎中叫吳有性。他行醫(yī)多年,醫(yī)術(shù)確有專長...額,扯遠了。
當時正值明末崇禎年間,外有后金威脅,內(nèi)有農(nóng)民起義,處于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的狀態(tài)。皇上都快撐不住了,衛(wèi)生防疫工作可想而知,一言不合瘟疫就爆發(fā)給你看,各種死人。
1642年,吳有性把自己臨床治療瘟疫的心得,寫成了一本書,叫《溫疫論》。這本書的自序?qū)懙氖志剩扑]童鞋們讀一讀。
據(jù)《吳江縣志》記載,崇禎末年,吳縣連年發(fā)生疫病流行,一巷百余家,無一家幸免;一門數(shù)十口,無一口幸存。(崇禎辛巳,疫氣流行,感者多,于五六月益甚,或合門傳染。)
這么多患者,怎么治啊?沒法治。當時的醫(yī)生們束手無策。要怪就怪古代醫(yī)學家們,咋不把這病怎么治給記下來呢?來來來,張仲景、王叔和、孫思邈,排隊分鍋了啊,你們幾個。(病愈急,投醫(yī)愈亂。不死于病,乃死于醫(yī);不死于醫(yī),乃死于古冊之遺忘也。)
吳有性形象地記錄了當時的庸醫(yī)亂用藥的場景:
有的醫(yī)生告訴病人,你這個病就是一般小感冒,回家喝點熱粥出出汗,7天必好,7天就算不好,14天也肯定好。結(jié)果有的患者14天沒到就掛了。(或病家誤聽七日當自愈,不爾,十四日必瘳,因而失治。有不及期而死者。)
有的大夫喜歡用猛一點的藥,讓患者吐啊吐,拉啊拉,結(jié)果把人搞死了。(或有妄用峻劑,攻補失敘而死者。)
還有的醫(yī)生,因為沒見識過這種危重病,不敢用猛藥,只好用用溫補平和的藥,雖然吃不死人,但是延誤了病情,最后患者還是掛了。(或遇醫(yī)家見解不到,心疑膽怯,以急病用緩藥,雖不即受其害,然遷延而致死者,比比皆是。)
對這種爆發(fā)性強,傳播快,致死率高的瘟疫,怎么治呢?老吳想了想,走走走,翻書去。
《黃帝內(nèi)經(jīng)》寫了:“有病溫者,汗出輒復(fù)熱,而脈躁疾不為汗衰,狂言不能食。”(古時候沒有“瘟”這個字)
患者的表現(xiàn)是:體溫很高,用發(fā)汗的方法,體溫還是降不下去,這就很麻煩了,因為一般遇到風寒導(dǎo)致的高燒,發(fā)發(fā)汗就會好一點,這個溫病比較有個性。而且患者的脈搏平息不了,患者吃不下東西,難受得各種狂叫。這一點是符合現(xiàn)實狀況的。
關(guān)于溫病的成因,《黃帝內(nèi)經(jīng)》里面講:“冬傷于寒,春必病溫?!?/span>
吳有性看到這句話,感覺不對勁。
他在臨床時發(fā)現(xiàn),有很多患者并沒有著涼,也沒有受過風,只是接觸過其他病人,就得病了。而且不管什么季節(jié),不管男女老幼、高矮胖瘦,只要瘟疫爆發(fā),統(tǒng)統(tǒng)中招,很少有幸存者。
而且,這種流行性很強的疫病,用仲景的方法并不怎么管用,這是咋回事呢?老吳想:是不是傷寒跟瘟疫有本質(zhì)區(qū)別呢?
(仲景雖有《傷寒論》,然其法始自太陽,或傳陽明,或傳少陽,或三陽竟自傳胃。蓋為外感風寒而設(shè),故其傳法與溫疫自是迥別。......其于始發(fā)之時,每見時師誤以正傷寒法治之,未有不殆者......醫(yī)者彷徨無措,病者日近危篤。)
他認為,仲景筆下的傷寒病,特別是外感風寒引起的傷寒感冒,跟瘟疫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隱形的殺手——戾氣
古時候人們一直認為,外界的致病因素主要有六種:風、寒、暑、濕、燥、火。
這些邪氣侵襲人體導(dǎo)致了各種外感疾病。這種理論實際上把人的疾病和自然界環(huán)境、氣候等變化聯(lián)系起來,還是很靠譜的。
但是,導(dǎo)致人生病的,僅僅是氣候和環(huán)境因素嗎?
吳有性敏銳地意識到,老天爺要想收拾人類,絕不僅僅是用風、寒、暑、濕、燥、火這么簡單,除了氣候環(huán)境溫度濕度的變化,還應(yīng)該有一種神秘的物質(zhì),在傳播擴散疾病。這些患者都是因為接觸了這種物質(zhì)才生病的,跟當時氣溫、濕度、有風與否關(guān)系不是很大。
雖然吳有性沒有辦法觀察到這種致病物質(zhì)的存在,但他還是做了一些很準確的猜想:
1. 這東西存在于空氣中,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可以隨風傳播;
2. 這東東主要通過口鼻侵襲進入人體;
3. 不論男女老幼,只要接觸了這東西,就會生病。
這不就是細菌、病毒嗎?能明確指出這種東西的存在,吳有性是數(shù)千年來中國醫(yī)學史上的第一人?,F(xiàn)在中醫(yī)界一般認為,吳有性是中醫(yī)傳染病學的奠基人。
奠~基~人~知識點啊同學們!
吳有性把這東西取名為“戾氣”。意識到,這種“戾氣”導(dǎo)致的瘟疫,不能用張仲景的辨證思路。
傷寒傷寒,狹義來講,今天出門穿少啦,外面下雨忘了帶傘啦,體表受了風寒才得的病,一開始都是病在肌表(表證),慢慢地沒有治好,病情嚴重了,才會慢慢傳到臟腑里(里證)。
一開始就是鼻子有點不透氣,慢慢地開始頭疼,嗓子不舒服,可能到晚上了,就開始發(fā)燒,全身肌肉酸疼,而且很怕冷,怕風,躲在被窩里不出來,吃不下東西或者腹瀉等等。其實治法得當,好好休養(yǎng),一般這樣的傷寒都能較快治愈,死亡率不高。(每用發(fā)散之劑,一汗即解。間有不藥亦自解者,并未嘗因失汗以致發(fā)黃、譫語、狂亂、苔刺等證。)
仲景治療傷寒,大體上的原則是:先表后里,先汗后下。就是先解決體表問題,比如說,你不是高燒不退了么,不是無汗怕冷么,能發(fā)汗的我就先給你發(fā)汗,不管你受了風還是著了涼,發(fā)出來總歸好一半了嘛。然后,不發(fā)燒了,再給患者通便,把體內(nèi)的積累的干翔排一排。
這種治療原則是沒什么問題的,咱們?nèi)粘I畹慕?jīng)驗也印證了這一點——小時候感冒,奶奶把厚厚的被子往你身上一拍:出點汗!喝點生姜煮水!就好了!明天別去上學了!
但是吳有性面對的顯然是地獄模式,幾百個人里才有兩三個是那樣的傷寒患者,幾百個傷寒患者,也只有幾個人病情比較重,剩下的全是得了瘟疫的!(醫(yī)者,所記所誦,連篇累犢,俱系正傷寒。迨夫臨癥所見,悉見溫疫,求其所謂正傷寒者,百無一二。)
瘟疫就沒有這么好對付了。他發(fā)現(xiàn)這種“戾氣”侵襲人體,根本不講什么套路,一步步來,從口鼻進入人體后,直接抵達臟腑,他用了一個詞來形容——潰散。這些小東西就像打敗仗的士兵們逃命一樣,嘩的一下子在體內(nèi)就擴散開來。
吳有性認為,對付瘟疫恰恰要反著來,如果表里都病,先把內(nèi)在問題搞定,不能急著發(fā)汗(因為發(fā)汗也沒卵用,體溫降不下去,或者降下去了馬上又升回來)。
這點其實也得到了印證,比如說近些年出現(xiàn)的H5N1型和H7N9型禽流感,病情嚴重者,往往在5-7天就出現(xiàn)重癥肺炎,體溫持續(xù)在39℃以上,多數(shù)同時伴有意識模糊、心力衰竭或者消化道出血等癥狀。這種情況下,發(fā)汗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
致命的H7N9禽流感
控制禽流感的好辦法——殺雞
吳有性的代表方
那么,吳有性具體怎么治的瘟疫呢?他常用的方子有五個。
為了方便大家簡要記憶,書蟲自己當了把表情包...
1.達原飲
2.三消飲
3.白虎湯
4.瓜蒂散
5.承氣湯
專業(yè)清場城管隊——達原飲
吳有性用藥屬于沖臉的類型,戰(zhàn)術(shù)比較剛猛:不要慫,就是干。就看看他這五招中的一招——達原飲。這個方子是老吳的代表作,
不賣關(guān)子,先上配方:
檳榔 6克、厚樸 3克、草果 1.5克、知母 3克、芍藥 3克、黃芩 3克、生甘草 1.5克
從君臣佐使的角度講,檳榔是省委書記,厚樸、草果是省委常委,知母、芍藥、黃芩是市長,生甘草是區(qū)長。
在湖南、兩廣、海南等省份,檳榔是銷量很大的零食,嚼一會就可以吐掉,像口香糖一樣。
我國吃檳榔的歷史還是很悠久的。古時候,南方氣候炎熱潮濕,經(jīng)常會有瘴氣流行,也就是各種五花八門的傳染病,人們經(jīng)常吃檳榔,能起到防病的效果。
這里插播一條吃檳榔的典故:
《南史·劉穆之傳》載:穆之世居京口(丹徒),少時家貧,常就岳家乞食。一日食飽求檳榔,其妻兄弟戲之曰:“檳榔消食,君乃常饑,何忽須此?”及穆之為丹陽尹,召妻兄弟飲,至醉飽,令廚人以金盤盛檳榔一斛進之。后因以“一斛貯檳榔”謂不以舊惡為念。
劉穆之在東晉末年是很牛叉的人物。他輔佐劉裕一步步擴大勢力范圍,劉裕在外征戰(zhàn)的時候,劉穆之留在首都建康,掌管全國政務(wù),是蕭何一樣的存在。公元417年他去世,劉裕擔心朝中無人后方不穩(wěn),匆匆班師,其重要地位可見一斑。
有了劉穆之在后方的支持,
劉裕得以攻滅了南燕和后秦。
這么一個大人物年輕的時候也很落魄,他是鎮(zhèn)江丹徒人,年輕時候窮啊,總來老丈人家蹭飯吃,有一次吃飽了飯,想要幾個檳榔吃吃,大舅子就笑話他:“檳榔是消食的東西,你平時不是總挨餓嗎,怎么還需要這玩意啊?”后來劉穆之掌權(quán)一方,還是把大舅子請來吃飯,吃飽喝足了,叫人用金盤子盛了一盤檳榔來吃。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吃貨一般來說都是不記仇的...給吃就行...
關(guān)于檳榔防病這點,書蟲我是比較相信的,因為我吃過檳榔。
上次坐火車去廣州辦事,坐的硬座,難熬而且無聊,鄰座的幾個人慢慢聊開了,我看他們幾個都嚼檳榔嚼得興高采烈的,要了一個來嘗嘗。
嚼了幾下,我就感動地快哭了——天底下原來還有這么難吃的東西!嚼著嚼著還有點胸悶的感覺,我看看那幾個哥們很期待的眼神...“嗯,挺好吃,好吃...”我覺得要是沒點作用,古人不可能一代代吃得這么開心[笑哭]...
回來一查,檳榔的功效還真不少,可以殺寄生蟲、利水消腫、還能用來治療瘧疾、瘡瘍等。
中醫(yī)認為檳榔的疏利作用非常強。好吧,問題來了——“疏利”是什么鬼?
簡單點說,就是中藥里面的城管??靵?,有人在地鐵口發(fā)傳單,清走;誒喲喂,你們幾個又在廣場擺攤是吧,麻溜的收攤走人;說幾次了,校門口白天烤什么串?晚上八點以后再來!
疏利的藥也是這個作用,它們看到病邪,或者出問題的地方,比如氣滯啦,濕氣堆積啦,不是直接按住就打,它們的任務(wù)是清場:你們幾個堆在臟腑里面干嗎,一看就不像什么好人,趕緊滾蛋;這邊怎么回事,水漫金山了,氣血怎么過,快點清一清。檳榔清場能力是很強的,用它來清蛔蟲、絳蟲效果很好。
怎么樣,是不是很強勢~?
但是這里要提醒下愛吃檳榔的吃貨們,這東東平時沒事不要吃太多,對口腔不好。
厚樸、草果都是辛溫的藥,有燥濕化痰、發(fā)散體內(nèi)病邪的效果。這兩味藥,脾胃寒濕比較重,平時痰多的人可以用。其中草果發(fā)散的作用更猛一些,厚樸的話,歸脾、胃、肺、大腸經(jīng),有時候用它來燥濕平喘消痰,有時候用來消食通便,適用范圍廣,出鏡率比草果要高一點。
厚樸
草果
它倆的發(fā)散力很強,“戾氣”不是進入體內(nèi)潰散到臟腑肌表各個部位么,咱就先把病邪請出去。
草果是做魚和牛羊肉的時候常用的調(diào)料,那個味兒是很辛辣很濃的,能鎮(zhèn)住腥味和膻味。厚樸是一種樹,咱們用藥取得是樹皮,樹剝皮太多不就掛了么,結(jié)果厚樸現(xiàn)在變成國家保護樹種了,野生的厚樸越來越少,好在人工種植的慢慢多了起來。
它們都是很有王霸之氣的東東,如果身體濕氣不重,甚至有點陰虛火旺、易口渴、平時心里煩熱,失眠盜汗的,就不建議碰它倆了。
附上吳有性自己對這3味藥的評價:
(檳榔能消能磨,除伏邪,為疏利之藥,又除嶺南瘴氣;厚樸破戾氣所結(jié);草果辛烈氣雄,除伏邪盤踞,三味協(xié)力,直達其巢穴,使邪氣潰敗,速離膜原,是以為達原也。)
前面提到,吳有性意識到“戾氣”進入人體后很快就能擴散到臟腑或者肌表,于是他認為這些“戾氣”最初一定是侵入臟腑之間的各個空隙(就像農(nóng)村包圍城市一樣的節(jié)奏),他稱之為“膜原”。
病邪占據(jù)了膜原,進可攻退可守,想往哪里打完全看心情,這顯然不能忍。所以他選用了檳榔、厚樸、草果,想利用它們疏利發(fā)散的特性,快速抵達膜原,把病邪清走,所以叫“達原飲”。
省委常委講完,市級領(lǐng)導(dǎo)知母和芍藥,起什么作用呢?滋陰清熱。畢竟多數(shù)瘟疫患者的表現(xiàn)是高熱不退,燒太久了,體內(nèi)津液損耗太大,人容易意識模糊,甚至昏迷,這樣會嚴重破壞臟腑機能,甚至危及生命,所以滋陰清熱的藥一定要用一點。城管清場這么辛苦,怎么也得給口水喝,犒勞犒勞大家(加知母以滋陰;熱傷營氣,加白芍以和血)。
黃芩,雖然排名靠后,但是作用并不小。黃芩是清熱解毒的狠角色,抗菌能力強,它的任務(wù)就是把病邪按在地上摩擦?,F(xiàn)在臨床也是常用藥,被用來對付各種上呼吸道感染,肺熱咳嗽,濕熱黃疸等等。
黃芩
甘草作為出場率最高的中藥,它的的好處太多,這里主要強調(diào)一點,為什么用生的呢,相比炙甘草,清熱解毒能力更強(把甘草拌點蜂蜜炒熟,就是炙甘草,炙甘草補中益氣的效果更好)。它和黃芩一起,跟在檳榔、厚樸、草果幾個大哥后面補刀,碰到不肯乖乖滾蛋的“戾氣”,就直接就地消滅。
這就是達原飲,組方簡潔明快,就是負責清場的城管三人組,加上兩個補血的,加上兩個打手。
好嘛,達原飲聽起來陣容挺強大的,但是要是不好使咋辦?“戾氣”農(nóng)村包圍了城市,開始反撲了,咋辦吧你說~
升級版達原飲——三消飲
不要緊,吳有性還有V2.0版的達原飲——三消飲。簡單點說,三消飲就是大黃plus版的達原飲。那除了大黃還加了什么沒?
還真有,根據(jù)病情發(fā)展的不同變化,吳有性提前給V2.0版打了3個補丁,所以起名叫“三消飲”。
哪三個補丁呢?
如果體溫一會涼一會熱,干嘔口苦的話,加點柴胡;
如果整個腰背部都僵硬,痛得不行,加點羌活;
如果眼睛疼,鼻腔干燥,很不舒服的話,加點葛根。
知識點啊同學們~
好吧,就算你吳有性考慮得很周全,為啥要加大黃?大黃真有這么牛嗎?
大黃
大黃確實很牛。有多牛?如果說檳榔是城管,那么大黃就是特警。這個特警讓你排出病邪的辦法很簡單,那就是——拉!
大黃的主治,列出來像一列小火車:
瀉熱通腸,涼血解毒,逐瘀通經(jīng)。用于實熱便秘,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jīng)閉,跌打損傷,水火燙傷;上消化道出血。
大黃的抗菌能力也很強,因而有消炎退熱的功效。大黃是對付瘟疫非常重要的一味中藥。
因為它瀉下的作用太猛,而且是非常寒的藥,所以正常人拉不出屎的話就別吃大黃了哈。脾胃虛弱的人不適合吃大黃。
總之,三消飲的力道還要狠一點,適合病情加重的患者。白虎湯、瓜蒂散、承氣湯這三個方子也是出鏡率很高的方子,咱們下次再談哈~
尾聲
吳有性的《溫疫論》,是我國第一部治療急性傳染病的醫(yī)學專著。為了完成這本書,他冒著染病的風險,深入疫區(qū),積累治療瘟疫的一線經(jīng)驗。他關(guān)于“戾氣”的論述,使得后世醫(yī)家認識到,急性傳染病往往不是風寒暑濕燥火導(dǎo)致的,而是特定的致病物質(zhì)。
除了達原飲、三消飲之外,他還留下了很多治療瘟疫的好方子,為后世溫病學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礎(chǔ)。關(guān)于吳有性,有一部電影《大明劫》,感興趣的親們可以去看看,馮遠征演的,很不錯。
1632年,也就是明朝的崇禎五年,在荷蘭的代爾夫特市,一個叫安東尼·列文虎克的哥們出生了。這個哥們沒上過學,16歲開始在布店做學徒。后來他換了個輕松點的工作,把全部的閑暇時間用來做一件匪夷所思的事,那就是磨鏡片。他一輩子磨了400多種鏡片,有的竟然能放大270倍!
這個哥們就是第一個發(fā)現(xiàn)微生物的人類。
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他將發(fā)現(xiàn)微生物的論文寄給英國皇家學會發(fā)表;
1675年(清康熙十四年),他在論文中寫道:“在一滴雨水中,這些小生命的數(shù)量要比我們?nèi)商m的人數(shù)多幾萬倍...”;
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列文虎克發(fā)現(xiàn)并描述了人血液中的紅細胞。
列文虎克觀察到的細胞
微觀世界的大門開始向人類打開!
而吳有性寫成《溫疫論》,是在1642年,2年后,明亡而清興。1652年,吳有性去世了。隨后,外國傳教士將顯微鏡引入我國,可惜當時的人們沉迷于用顯微鏡觀察細微之物,說白了就是看個景,并沒有想到用它來進行醫(yī)學研究。
顯微鏡大似金錢,下有二足。以極微極細之物置于二足之中,從上視之,即變?yōu)闃O宏極巨。蟣虱之屬,幾類犬羊;蚊虻之形,有同鸛鶴。并蟣虱身上之毛,蚊虻翼邊之彩,都覺得根根可數(shù),歷歷可觀。所以叫做“顯微”,以其能顯至微之物而使之光明較著也。
——[清]李漁 《十二樓·夏宜樓》
難能可貴的是,吳有性雖然沒能觀察到各種病原體的存在,但他明確指出“戾氣”并非僅僅一種:同樣是瘟疫,牛有牛瘟,雞有雞瘟,羊有羊瘟,人有人瘟,有時候瘟疫爆發(fā),牛病了人沒病,或者雞病了羊沒病,為啥?很顯然說明這不是一種“戾氣”嘛!
(至于無形之氣,偏中于動物者,如牛瘟、羊瘟、雞瘟;鴨瘟,豈但人疫而已哉?然牛病而羊不病,雞病而鴨不病,人病而禽獸不病,究其所傷不同,因其氣各異。)
以往我們對病邪的理解是概括性的,風邪就是風邪,熱邪就是熱邪嘛,無非是侵犯部位不同,侵犯程度不同。但是吳有性指出:病邪,特別是導(dǎo)致瘟疫的病邪,種類有很多。這一點也給后人帶來了很多啟發(fā)。
在《溫疫論》中,他最大的愿望是,能找到治療不同瘟疫的特效藥,每種藥針對一種病,藥到病除,不必去糾結(jié)君臣佐使,簡單易行。
(能知以物制氣,一病只有一藥,藥到病已,不煩君臣佐使、品味加減之勞。)
他并沒有因為自己寫的方子很厲害而沾沾自喜,相反,吳有性一直苦于見不到這種“戾氣”的真面目。這東西無色無味無臭,看不見摸不著,啥時候能看見它呢?
(無象可見,況無聲無臭...其來無時,其著無方...何能得睹得聞?人惡得而知是氣?)
吳有性寫下的這些話,穿過了漫長的歲月,穿過了我們民族歷經(jīng)的一次又一次劫難,承載著從張仲景到王叔和、孫思邈,再到張元素、金元四大家,一個個醫(yī)家的期待,激勵著我們繼續(xù)前行。
即使受限于科技的局限,但他們從未停止求索的腳步。
而今天的我們,能努力走得更遠嗎?
《溫疫論》是中醫(yī)溫病學發(fā)展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標志性著作,是中醫(yī)理論原創(chuàng)思維與臨證實用新法的杰出體現(xiàn)。分上下兩卷,明代吳又可撰于崇禎十五年壬午(1642年)。
吳又可在《溫疫論》中創(chuàng)立了“戾氣”病因?qū)W說,強調(diào)溫疫與傷寒完全不同,明確指出“夫溫疫之為病,非風、非寒、非暑、非濕,乃天地間別有一種異氣所感”。創(chuàng)立了表里九傳辨證論治思維模式,創(chuàng)制了達原飲等治療溫疫的有效方劑。對后世溫病學的形成與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關(guān)注和轉(zhuǎn)發(fā),就是對書蟲最大的鼓勵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