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guān)他的一切,都是溫婉美好喜慶的。他是民間傳說里的財神爺原型之一,逢年過節(jié)有華人的地方就有他的身影,在門上、在紅包上、在老人的心里;他是人們口口相傳里,中國古代“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四大美女中“沉魚”西施的情人;他還是中國商人眼里最高明的“營銷大師”,如今的工商管理課堂,依然還會分析他“三次散盡錢財,東山再起”的故事。胸懷天下、文韜武略、赤膽忠心、取舍得當(dāng)、萬貫家財、妻賢子孝、紅袖添香----中國人的理想生活、中國文人的完美人格,在他這里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
他就是在民間和史書里,唯一一個有著完美形象的男人,春秋末年的范蠡。
春秋后期,諸侯爭霸的焦點在于長江流域下游和浙江流域的吳國和越國,它們虎視眈眈、互相攻伐。范蠡恰生于此時,春秋末年楚宛三戶(今南陽)人,字少伯,生卒年不詳。曾為楚國名士,與文種有交游,后感楚國政壇黑暗,出頭無望,兩人一同入越。范蠡經(jīng)文種引薦任越國大夫,才能獲越王允常賞識。勾踐即位為越王后,公元前497年因不聽范蠡勸諫,在時機(jī)不成熟時主動征伐吳國,公元前494年被吳大敗于會稽。
無論身處順境還是逆境,范蠡都是德才兼?zhèn)淝矣写笾腔鄣娜恕T凇妒酚?越王句踐世家》里,處處可以見其過人才智。處逆境時,他勸勾踐“持滿者與天,定傾者與人,節(jié)事者以地。卑辭厚禮以遺之,不許,而身與之市”;戰(zhàn)敗后,勾踐聽從范蠡、文種之計赴吳求和,通過賄賂吳國太宰使吳王赦免越王,勾踐夫妻入?yún)菫槿速|(zhì)。此時勾踐欲將他更欣賞的范蠡留下治理越國,自己帶文種入?yún)菫榕?。但范蠡放著在越國“人上人”的日子不過,說“兵甲之事,種不如蠡;填撫國家,親附百姓,蠡不如種?!睒O力要求隨勾踐入?yún)恰8皡呛?,范蠡處處小心?jǐn)慎替君分辱、取得夫差信任,兩年后越國君臣得以全身返國。司馬遷所撰的《史記.貨殖列傳》有載,“昔者越王句踐困於會稽之上,乃用范蠡、計然。修之十年,國富,厚賂戰(zhàn)士,士赴矢石,如渴得飲,遂報強(qiáng)吳,觀兵中國,稱號‘五霸’”。就是說返回越國后范蠡和他的老師計然輔佐越王勾踐練兵治國,歷經(jīng)十年后越國富強(qiáng)。他們苦心等待時機(jī),終于公元前473年滅吳。范蠡后又助勾踐揮兵北進(jìn)、會盟諸侯,令他成為“春秋五霸”的最后一位霸主。
雖然努力為人做事,但他事主以誠且不貪戀富貴榮華。在吳國為人質(zhì)時,吳王夫差曾對范蠡說:“今勾踐無道,你能棄越歸吳。必當(dāng)重用?!狈扼淮鸬溃骸俺悸勍鰢?,不敢語政。臣在越不能輔佐越王為善,致得罪大王,幸不加誅,已知足 ”,婉言謝絕,情愿陪同勾踐為奴。
除了在政治和軍事上的才能卓越外,他還獨具“識人度世”的慧眼。范蠡前后輔佐越王20余年后,見越國已強(qiáng)大,勾踐的多疑本性逐漸流露,便開始自圖未來。他向勾踐請辭未果,遂悄然絕塵而去。因感念文種的知遇之恩,他行前留下一封信,言及“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文種見信稱病不上朝,但已有人進(jìn)讒言,說文種欲作亂,勾踐于是“乃賜種劍曰:‘子教寡人伐吳七術(shù),寡人用其三而敗吳,其四在子,子為我從先王試之?!ó?dāng)年你獻(xiàn)給我七條計策攻伐吳國,我只用了三條便滅掉了吳,還有四條在你那里,你到地下我先王那里去試試那四條吧)?!蔽姆N聞言不得不伏劍自殺。文種的謀略不輸范蠡,但卻沒有他的慧心,于是搭上了一條性命。
范蠡的人生,總是在大取舍中顯現(xiàn)與眾不同的智慧。他一生歷經(jīng)了三度“千金散盡還復(fù)來”。第一次是他從越國逃至楚國,隱居楚國靠經(jīng)營有道富甲一方,楚王請他出山為相,在楚王使者面前,他說:“一介庸賈,不足為大王效力。但有錢財珠寶,可獻(xiàn)大王。""""""我陶朱盡囊之物,悉數(shù)交于大王,日后陶朱所去何方,還請開恩勿要過問?!背蹼m不樂意,但人家萬貫家財盡數(shù)奉獻(xiàn),人家不愿為官,便也不便取人性命。此后范蠡乘舟出海逃至齊國,隱姓埋名,率領(lǐng)兒子們開荒種田、引海水煮鹽,再次治產(chǎn)無數(shù)。齊國國君聞其賢,任其為相。他卻感嘆:“居家則至千金,居官則至卿相,皆為世人得意事。但久受尊名,不祥。”于是千方百計棄官,再次散錢財于民間。此后他隱居陶地(今山東定陶西北),自號陶朱公,經(jīng)商再成巨賈,后終老于陶地。
范蠡代表了中國人的一種積極入世卻又淡看名利的態(tài)度,令人向往欽敬。那一點紅塵中的親切,至今喜慶在中國人的生活里。他晚年潛心燒制琉璃,其真金琉璃盆,在民間被奉為聚寶盆;他為官時手執(zhí)的牙笏,也演變成財神手中的如意;他的歲末返利給“生意對象”的方式,早已成為民間的“利市”習(xí)俗。閑暇時,他還曾著有《養(yǎng)魚經(jīng)》,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養(yǎng)魚文獻(xiàn)。清代李漁作《閑情偶寄》,搜羅了日常生活中的雅致奇巧,十分有名,怕也是要稱陶朱公一聲“先師”了。
還有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范蠡真的與西施“泛舟西湖”了嗎?如今已無確切的史跡可查,但從各方面的資料匯總推斷來看,這樣“浪漫的事”發(fā)生在范蠡身上,其可能性微乎其微。范蠡曾經(jīng)說過,“榮華美色,富貴功名,如耽幼童之戲耍,令人不思其返,耽功名者如文種,一命嗚呼;耽仇怨者如勾踐,郁郁而終……凡此種種,皆命中之迷象。不觀,則廢其華美,觀之過甚,則廢后繼之景。人命苦短,吾苦于不能識天下美景。今吾歷盡世事,吾之所求,惟心之安也……”也就是說,他是一個不為外像所迷惑的人,誰的美貌柔情,都概莫能外。當(dāng)然,如果美人的情緣合于天時地利,范蠡亦不會拒絕。
而西施,顯然是與他的生命觀“不合”的。西施雖有傾城之貌,但就吳國來說為敗國之女;她在吳國宮殿里待了十余年,出宮后也已年歲不小,即便仍然貌美如花,總難再傾城;范蠡如此通透之人,其本性一直都是遠(yuǎn)離紛爭,而西施美名太甚,無疑會蘊(yùn)含著一些禍端。
另外,據(jù)史書記載,范蠡在隱居齊國時,他的幾個兒子均可助其做生意,即早已成年。這些兒子當(dāng)然不可能是西施生的。于是,范蠡這樣萬事求“心之安”的人,也不太可能為西施做出拋棄為他生養(yǎng)兒女的糟糠之妻的事情。西施那樣可以為國家放棄自身得失的女子,當(dāng)然也不太可能做他的妾,即便她肯,他亦難“心安”。然而,范蠡是俠義之人,他與西施、鄭旦,雖無兒女情長,卻有恩義在。當(dāng)初是他將她們從民間選出并親自培訓(xùn)后送入?yún)菍m的,事成后,他不會像越王那樣無情。只要有可能,他會用自己的智慧為她們鋪墊一條生路。如此,再加上我們的百姓潛意識里希望范蠡這樣完美的男人能夠有一個絕色的美女相伴,一點心意加上一點傳奇,自然而然紛紛揚(yáng)揚(yáng)為一個美麗故事,傳唱至今。
書中的英雄,有勇者無謀,有謀者無德,智勇雙全者無度,有度者無仁,有仁者不能決斷,愛決斷者不能成事,性情完美的人未必有機(jī)遇,有機(jī)遇的人又未必有通透的人生- - - 惟有他,一切都剛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