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閱讀古典詩詞
古典詩歌寫作,要有一個積累的過程,積累首先就是增加一定的閱讀
量,也就是要積累一定的文學底蘊。那么如何去閱讀古典詩歌,從中
吸取到知識呢?
對于初學,建議大家先從《唐詩三百首》、《千家詩》入手,這都是精
選出來流傳比較廣的名篇佳作,之后可以看《唐詩鑒賞辭典》,選自
己喜歡某個詩人的詩詞來精讀。在閱讀的時候,我們要分清是古體詩,
還是近體詩。
近體詩由于受平仄、押韻、對仗等格律要求的限制,我們在讀的時候
就要熟悉詩中的典故,了解古典詩歌里的意象;熟悉如何遵循平仄而
應用詞匯;記住一些韻部里的韻字,記住一些入聲字;還要了解這篇
作品寫作手法和立意是什么。這些都是有利于我們去積累詞匯和運用
詞匯的。 也是幫助大家積累詞匯,積累韻部里的韻字,還有就是要記住
入聲字的方法之一 。
這里需要強調一點,對字義、詞義的理解和對古詩詞語法特點的了解
非常重要。中國的字義、詞義變化很大,往往一字一詞多解。
例如詩詞中常見的"賒"字,就有多種解釋。在陸游的"村酒可賒常痛
飲"句中,這個字大家都能理解,作"賒欠"解;在駱賓王的"行嘆戎麾
遠,坐憐衣帶賒"句中,這字則作"寬緩"解;在杜甫的"且耕今未賒"
句中,又作"遲"解;在李中的"長笛起誰家,秋涼夜漏賒"句中,又作"
長"解;在韓愈的"萬里休言道路賒"句中,又作"遠"解;在張說的"物
土南州異,關河北信賒"句中,又作"渺茫"解;在韓愈的"商顏暮雪逢
人少,鄧鄙春泥見驛賒"句中,又作"稀少"解。這個字有時還作語助
詞用,如楊萬里:"先生次第即還家,更上城頭一望賒。"李商隱:"
昨日紫姑神去也,今朝青鳥使來賒。"
再如,長安原是漢、唐的京城,可是在舊體詩中常把長安泛指京城,
不論在哪個朝代。這還容易理解,如把京城稱"日邊"、"日下",就難
懂了。
又如酒,李白詩中叫"中圣",杜甫詩中叫"竹葉",李賀詩中叫"琥珀"。
上文所舉的“賒、日邊、日下”等字,比如賒的長、遠含義其實也是
欠的延伸,日邊、日下就更不難懂了,可理解為天子身邊天子腳下,
這樣也是對京城的注解。所以他并不是不著邊際的亂解,這也是我們
在前面的講義中多次強調的切不可生造,所用的字詞都是跟通俗的含
義相輔相成的。
中國古典詩詞講究比喻,其中明喻、暗喻比較容易看懂,借喻則難懂,
弄通它需要具備有關的知識,
例如柳宗元《郊居》:"蒔藥閑庭延國老,開樽虛閣待賢人。"以"國老
"代甘草;以"賢人"代濁酒。
又如蘇軾《雪》:"凍合玉樓起寒粟,光搖銀海眩生花。"以"玉樓"代肩;
以"銀海"代目。
這些在讀詩詞時都得好好琢磨,用心體會,沒有一定的閱讀量是理解
不到的。
所以,品味詩詞語言可從兩方面入手:一是煉字:動詞、形容詞、數(shù)
詞等,應聯(lián)系全詩主旨,從遣詞、造詞、修辭等方面進行仔細揣摩,
以品味其妙;
二是語言風格:直白與含蓄,質樸與綺麗,沉郁與豪放等。賞析詩詞
技巧可以從三個角度進行:一是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
物言志,懷古傷今等;二是修辭方法:比喻、擬人、借代、夸張、對
偶、互文、通感、用典等;三是表現(xiàn)手法:比興、象征、襯托、對比、
畫龍點睛、卒章顯志、動靜結合、虛實相生等。
我們閱讀的時候,還要結合作者所處的時代來讀。要了解作者,
作者的經(jīng)歷,如蘇軾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知蘇軾喪妻,
就不可知詞中之意;性格,如李白的豪情,杜甫的憐民;背景,如白
居易的《長恨歌》,不知李楊之情,安史之亂也是無法盡析的。還要
客觀的分析古人作品中的優(yōu)缺點。古人的作品,未必就都是好的,也
有其不足的地方,例如 宮詞金殿當頭紫閣重,仙人掌上玉芙蓉。 太
平天子朝元日,五色云車駕六龍。
這首絕句,粗看是不錯的,但難脫阿諛之嫌。
又如,大晏的“無可奈何花落去”,用在七律里和用在詞里效果就不
一樣。我們來看一下詩例
示張寺丞王???/span> 晏殊
元巳清明假未開,小園幽徑獨徘徊。
春寒不定斑斑雨,宿醉難禁滟滟杯。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游梁賦客多風味,莫惜青錢萬選才。
再看同樣用在詞里的一句:宋·晏殊《浣溪沙》春恨詞: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 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
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大家是不是覺得用在詞里比用在詩里有味道得多呢,那為什么用在七
律上,就不好了呢。這就是需要大家在閱讀的時候去考慮。
讀古人的詩,一定要結合作者當時的背景來讀,只有這樣才能讀的明
白。大家要把視野放開闊些,不要一提到婉約就是風花雪月,一提到
豪放準是大江東去。就是說,結合作者所處的時代來讀。才能讀出詩
味,讀出作者的心聲,以引起讀者的共鳴。
這也是我們以寫作的眼光去讀古人的作品,去繼承古人的優(yōu)點。隨著
時代的發(fā)展,中國出現(xiàn)了這樣的現(xiàn)象,就是有些詞匯已經(jīng)產(chǎn)生化學反映
了. 比如“小姐、道貌岸然、風流”等,在古時,這都是對人的褒義,
現(xiàn)在卻是相反的意思了。所以我們再三要求大家必須結合古人所處的
時代來讀作品,理解作品 。
例如,蘇軾的蝶戀花詞里的一句,天涯何處無芳草。這個是形容暮
春時節(jié)的景象,現(xiàn)在卻經(jīng)常被用來成了勸慰失戀的朋友的一句開解之
語了。又如,一枝紅杏出墻來,原來意思是形容春意盎然的,紅杏出
墻,這個是詞匯就起了質的變化。
再有,在閱讀的時候,要學會思考,同一題材,如果你來寫會如何?
會如何立意;如何去臨摹古人的作品;如何去化用古人的句子;如何
去沿用古人詩里的意象來自己練習寫作。
這不是讓大家去照抄古人的詩,而是學習借鑒其手法,技巧等。
例如:表達同一思想感情內容的,而古人的未必都是采用同一手法,
大家要借鑒這種手法,而不是單純的去臨摹古人的詩句。
大家一定要把握好抄襲,臨摹和化用的區(qū)別。臨摹,也就是仿寫,是
讓大家從不同的角度去寫。因為不同角度寫同一題材,結果是不同的。
這是剛學寫古典詩歌新手的必經(jīng)階段,可以讓大家熟悉語感,但是無
論臨摹的多好,都是不成功的作品,只是大家練習寫作的開始,但強
調一點,臨摹不是要你去抄襲。
二、我們重點再說一下化用:
化用,是允許的。但要化到巧處、妙處,與自己的作品融為一體,否
則難免會有文抄公之嫌了。
比如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是化李白的把酒問月里
的一句,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又如蘇軾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x莊的月賦里的一句,隔
千里兮共明月。
古人這樣化用別人句子是比較多的現(xiàn)象。蘇軾可以說是化用的高
手。 我們剛才講的化用,只是化用前人的句子,還有就是化用或者說是
借鑒古人的句法 。比如,紅樓夢里的秋窗風雨詞,就是化用或者是借鑒
了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再比如我們都知道馬致遠的《天靜沙》里
這樣寫的
“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這也是化用的前人詩里的技法.這手法 唐代溫庭筠的五律里, 有這
樣一句名句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梢哉f的手法相同,都是
把景物羅列出來,這樣的手法,古人多用。雖然景物是羅列出來,但
是有情感做為紐帶。 這是后人借用和繼承了前人的寫作手法,也需
要我們在閱讀時注意學習和吸收。
還有意境上的化用。宋大詞人,周邦顏的作品多是化用前人的意境
來入自己的詞里用來鋪墊 。借前人詩中的意境來給自己抒發(fā)的情感
進行鋪墊,從而深化主題。
我們要“讀以致用”學會借鑒古典詩詞的意境。古人能為之,我們也
一樣可以。還有手法上的化用也叫做借用,就直接把前人的詩句拿來。
如小山的《臨江仙》中的名句“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就是
借用了唐人翁宏“春殘”的詩句,象這種情況,只要大家多留心,是
可以從前人的作品中體察到并合理運用的。
下面我們來總結一下化用的幾種方法:
1、 照搬法。歐陽修《朝中措 平山堂》:“平山欄檻依晴空,山色有
無中。”用王維詩:“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晏幾道的《臨江仙》
“微雨燕雙飛”用的是五代人翁宏的原句。
2、 減字法。柳永《雨霖鈴》“楊柳岸,曉風殘月”,化用韓琮“曉風
殘月正潸然”。秦觀《滿庭芳》“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化用隋煬
帝“寒鴉千萬點,流水繞孤村”。
3、 增字法。李白《送友人》“蕭蕭斑馬鳴”,源自《詩經(jīng) 小雅》“蕭
蕭馬鳴”。秦觀《滿庭芳》“謾贏得青樓薄幸名”源自杜牧《遣懷》“贏
得青樓薄幸名”。
4、 改寫法。蘇軾的“舉杯邀月,對影成三客”,“明月幾時有,把酒
問青天”,分別源自李白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青天有月
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5、 冶煉法。葉紹翁《游園不值》“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
來”,分別將陸游詩句:“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墻頭”;吳融
句“一枝紅杏出墻頭,墻外行人正獨愁”;張良臣句“一段好春藏不
盡,粉墻斜露杏花梢”,熔于一爐,加上自己的獨到體會,冶煉出千
古名句。
再給大家一些化用的例句,大家琢磨一下其中的妙處:王安石的“春
風又綠江南岸”,源自李白詩“春風已綠瀛洲草”。
陸游的“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源自強彥詩“遠山初
見疑無路,曲徑徐行漸有村”。
王勃“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句子,源自庾信“落
花與芝蓋齊飛,楊柳共春旗一色”。
元稹名句“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源于《孟子·盡心》
“觀于海者難為水,游于圣人之門者難為言。”
關于如何閱讀古典詩詞和如何使用化用的手法就介紹這么多吧,關鍵
還是得要大家在閱讀的時候學會思考和領悟,不能走馬觀花,那樣是
收不到什么效果的。
三、下面繼續(xù)看漁洋絕句法
第八法
1 要點
第四句為主,用否定詞作結
然第三句亦不可輕忽
多用時間狀語或轉折連詞、因果連詞與之有一呼應。
2 要點解讀
主題落在第四句,通過否定句,加強語氣,讓詩味延伸于詩外
第三句與第四句之間的要順,呼應要緊
三四句多用因果關系的復句
一二句多是渲染與鋪墊,交代清地點、場景即可
全詩的重心應放第四句
3 創(chuàng)作步驟
(1)注意空間景物配置的透視關系,或由近而遠,或由遠而近。
景物的大小關系要合乎空間透視原理;
(2)第四句提升主題,從另個角度切入,在表述上用否定句加
強語氣,突出詩味,否定詞要出現(xiàn)在第四句。
(3)第三句和第四句的關系要呈因果等關系的復句句型形式。
例詩:
三月秦淮新漲遲,千株楊柳盡垂絲。
可憐一樣西川種,不似靈和殿里時。
——秦淮雜詩十四首之四
潮落秦淮春復秋,莫愁好作石城游。
年來愁與春潮滿,不信湖名尚莫愁。
——秦淮雜詩十四首之五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