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寺,佛理,佛法,是中國古典詩歌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意象。如唐朝詩人杜牧的《江南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孟浩然的《題義公禪房》“義公習禪寂,結宇依空林”等。這些詩句皆以佛理入詩,通過對自然山水的描寫來反映文人修行悟道的生活,表現(xiàn)空靈澄靜的禪意和心境。
這些充滿禪意的詩歌超凡脫俗,意境唯美,是古典詩歌中的一朵奇苑,其中不乏經(jīng)典之作。今天筆者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一首禪意詩的經(jīng)典作品。其中兩句尤為出名,一直被后人模仿,卻從未被超越。這首詩就是唐朝詩人常建的《題破山寺后禪院》。
《題破山寺后禪院》 唐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惟余鐘磬音。
這首詩題詠的是佛寺禪院,全詩也因此充滿了佛理禪意。全詩有四層禪意,意境空靈,靜寂澄明,讓人有種忘卻凡俗的情致。整首詩是按照游覽順序一路寫下來的。清晨,詩人上山入古寺。一路上,旭日初升,照耀山林。從這句開始,詩作的禪意就顯現(xiàn)出來了。
因為佛家稱僧徒聚集的處所為“叢林”,而“高林”含有禮贊佛宇之意。這是全詩的第一層禪意。穿過寺中竹林掩映的小路,一直走到幽深的后院,才發(fā)現(xiàn)那禪房還在花叢樹林的深幽之處,這便是后人常說的“曲徑通幽”。
“曲徑通幽”當然也有很深的禪意在里面,這是第二層禪意。在幽靜的禪房處,放眼望去,只見見青山沐浴著陽光,鳥兒歡快地飛翔;低頭見天光云影徘徊在幽深清潭上,讓人忘掉煩惱。鳥兒自由自在,人心情寧靜,似乎要物我兩忘了。這是第三層禪意。
此時,萬籟俱寂,只有震動人心的鐘磬音若有若無,更顯環(huán)境的寂靜。剎那間,詩人仿佛悟到了某種天機,這就是佛法的智慧,這是第皿層禪意。詩人欣賞禪院幽靜絕世的居處,領略到佛門忘卻塵俗的意境,剎那間頓悟。這也正是這首詩不同于一般山水詩的地方,在整個唐代的山水詩中可謂別具一格。
其中“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這一佳句最為后人稱贊。據(jù)說歐陽修特別喜歡這一句,仿效它做了好多句,但是終究無法超越,這也成了他終身的遺憾。細細品味這句詩的妙處,就在于“曲徑通幽處”這樣的一個過程。
它既寫出了中國園林構造的秘訣,也包含了深刻的象征意味。如參禪“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如“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種從漸漸領悟到突然頓悟的莫名歡欣,不是一般人能夠體會得到的。
(注:文中圖片皆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本作者刪除)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