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3 12:52
每日一課讀經(jīng)典,這里是爾雅書苑。今天《中庸》日課第53講。歡迎你留言交流。
故君子之道,本諸身,征諸庶民,考諸三王而不繆,建諸天地而不悖,質(zhì)諸鬼神而無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質(zhì)諸鬼神而無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
這是君子之道的六個基本原則:
第一,本諸身。從自己做起,以親身實踐為基礎(chǔ)。凡所制作,都一一躬行實踐,從自己身上立個標準。自己都無法履行的標準,只是一紙?zhí)撐亩选?/p>
第二,征諸庶民。征,是驗證。通過百姓的反映來看施政理念的好壞。人人都能遵守奉行,而不是說一套做一套,陽奉陰違。
第三,考諸三王而不繆。以三王的標準來考核今日所行之事沒有謬誤。因革損益,善于借鑒前人經(jīng)驗,創(chuàng)新總是建立在傳承的基礎(chǔ)之上。
第四,建諸天地而不悖。與天地相參,相輔相成,依照天地自然的道理,而不違背。遵循自然規(guī)律,不違天地之道。
第五,質(zhì)諸鬼神而無疑。以鬼神來質(zhì)證而沒有疑義。鬼神無欺,問心無愧。
第六,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即使是百世之后的圣人,運用起來,也不過這些道理。做事從底層思維著手,突破眼前利益,經(jīng)受得住時間的考驗。
君子之道,出之有所本,驗之又無不合。
天地之理盡于鬼神,質(zhì)之鬼神而無疑,可謂知天。人之理盡于圣人,今之人心,也是千萬年之人心,故按人性所設(shè)計的制度即使百世之后的圣人也不會困惑,這就是知人。
治學必貫于天人,才可以經(jīng)世濟民。
是故君子動而世為天下道,行而世為天下法,言而世為天下則。遠之則有望,近之則不厭。
君子既通天人之理,又兼有六事之善,則可以立天下萬世之極,不但一世之人由之,世世為天下所共由。君子所施之政教,都是經(jīng)常不易的典章,世世的人都尊為法度;所言之語,都是世世人的準則。
君子所言所行影響的不僅是當下,更是著眼于世世代代。這是長期主義的思維。
在遠方的百姓,悅其德之廣被,人人向風慕義,都有仰望之心;在近處的百姓,習其行之有常,人人歡欣鼓舞,身邊的人對他也無有厭惡之意。
《詩》曰:“在彼無惡,在此無射。庶幾夙夜,以永終譽!”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有譽于天下者也。
這是出自《詩經(jīng)·周頌·振鷺》中的詩句,意思是:在彼處沒人憎惡他,在此處也沒有厭煩他。彼此皆善,無往不宜,早晚都如此,得以永久保持其美譽。射(yì),討厭。
雁過留聲,人過留名。然致譽有本。三重君子,必備六事之善,而后可以得令名于天下。道德本于身,信協(xié)于民,合三王后圣,通天地鬼神,而能垂法則,服遠近,有聲名于天下。
追求名譽無可厚非,但若為一己之名譽,而遭人厭,惹人恨,眾叛親離,豈不事與愿違,又有何用?
雅書苑,讀懂中國經(jīng)典,涵泳儒雅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