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事情的看法,決定了我們的情緒。如果看法不同,情緒也就不同。要改變認知,就需要了解什么是認知心理學(xué),對此最簡單的理解就是:人的情緒是由人的認知方式?jīng)Q定的。外部事件和刺激(A),引發(fā)我們的評價方式(B),最后導(dǎo)致了我們的情緒(C)。對于那些總處于負面消極情緒的人來,及時改變看法,改變自己對事物的認知,才能真正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生活中,我們或多或少都有這些錯誤的認知:l 凡事講對錯,所有事都是對錯二元論。比如,很多夫妻會為了擠牙膏是從尾巴還是中間開始,吵得不可開交,離婚的都有。上廁所到底是關(guān)起馬桶蓋再沖水,還是直接沖水,也能引發(fā)對錯之爭。其實,這些事情根本不存在是非對錯,無所謂對錯,全看個人習(xí)慣。要是我們過于糾結(jié)是非論,每件事不按自己的習(xí)慣做,就是錯的,然后跟人家置氣發(fā)火,我們的情緒就會一直不好。 l 攀比就是自尋痛苦還有的人愛攀比,比如跟朋友比誰買的房子大,誰開的車好,誰的孩子讀書棒,誰家賺錢多。一旦不如別人,就覺得自己處于下風(fēng),內(nèi)心充滿了強烈的負面情緒,要么妒忌,要么不平衡,總之不高興。我們聽過一句老話:人比人氣死人,愛去攀比的人,內(nèi)心通常抑郁痛苦,甚至絕望,這些不僅影響自己的幸福感,走極端的人也容易做出傷害他人的事情,以求平衡。l 要面子,就是活受罪所謂要面子,就是特別在意他人對自己的評價。他人評價高,我們就覺得自己很棒,感到很快樂幸福,如果評價差,就覺得自己很差勁,內(nèi)心不快樂,沒有幸福感可言。當(dāng)一個人把面子看得太重,他就喪失了自我,情緒就會因為他人一句話,一個眼神而高低起伏。 l 過分在意公平公平是一種很主觀的東西,世上是沒有絕對的公平的。如果我們凡事都講究公平,就等于把自己逼進了死胡同,自己跟自己過不去。比如公司里,總覺得自己進公司好幾年,工資卻比不過新來的人;自己的孩子成績不錯,為什么老師卻選了一個成績一般的孩子當(dāng)班長。這些事情背后,有很多我們不知道的原因,如果單純追求公平與否,就會陷入痛苦的漩渦。每個人的資源背景都不一樣,沒有哪個機制能真正做到公平,既然公平不存在,我們何必苦苦追求,自尋煩惱?l 抱怨越多,煩惱越多不知道你是否留意過,抱怨和牢騷越多的人,他的痛苦反而愈多。鞠強教授對此解釋說,當(dāng)一個人總是抱怨,他的情緒就是抱怨的,時間長了,就會覺得自己是一個苦命的人,負面體驗越深,從而走不出來的,嚴重的會得抑郁癥。我們之所以要抱怨,一是宣泄自己的不滿情緒,二是希望尋求他人的認可,覺得我們的不滿是有原因的,我們是對的,不對的是這個世界。 偶爾抱怨一次兩次,無可厚非,但是碰到任何事兒,都愛抱怨,就是一種病態(tài)。何況,就知道嘴上抱怨,不知道采取行動改變,結(jié)果當(dāng)然是抱怨得越多,情緒越差,最后撈不到好果子吃。鞠強教授在《情緒管理心理學(xué)》一書中還提到很多錯誤的認知,比如:格局小眼光局限,凡事追求求完美,不知感恩,愛的需求高等。這些認知都會導(dǎo)致情緒問題,要想避免情緒出現(xiàn)問題,我們就要從根兒上改變自己的認知,改變自己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方式,情緒問題才能不治而愈。鞠強教授給自己的學(xué)生寫過一段話,讓他們每天大聲朗讀幾次,這段話是:人生氣主要不是外部環(huán)境造成的!人生氣主要是自己的觀點造成的!我以后一定要少說“你氣死我了!”我知道主要是“我自己氣死我了!”建議每個想改變錯誤認知的人,把這段話打印三份,分別貼在床邊,衛(wèi)生間和辦公桌上,每天見到就默念一次,情緒就會得到疏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