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通書》
北宋.周敦頤
公明第二十一
公于己者公于人,未有不公于己而能公于人也。
明不至則疑生。明,無疑也。謂能疑為明,何啻千里!
理性命第二十二
厥彰厥微,匪靈弗瑩。剛善剛惡,柔亦如之,中焉止矣。
二氣五行,化生萬物。五殊二實,二本則一。是萬為一,一實萬分。萬一各正,小大有定。
顏子第二十三
顏子“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而不改其樂?!狈蚋毁F,人所愛也。顏子不愛不求,而樂乎貧者,獨何心哉?
天地間有至貴至愛可求,而異乎彼者,見其大而忘其小焉爾。見其大則心泰,心泰則無不足。無不足則富貴貧賤處之一也。處之一則能化而齊。故顏子亞圣。
師友上第二十四
天地間,至尊者道,至貴者德而已矣。至難得者人,人而至難得者,道德有于身而已矣。求人至難得者有于身,非師友,則不可得也已!
師友下第二十五
道義者,身有之,則貴且尊。人生而蒙,長無師友則愚。是道義由師友有之,而得貴且尊。其義不亦重乎!其聚不亦樂乎!
過第二十六
仲由喜聞過,令名無窮焉。今人有過,不喜人規(guī),如護疾而忌醫(yī),寧滅其身而無悟也。噫!
勢第二十七
天下,勢而已矣。勢,輕重也。極重不可反,識其重而亟反之,可也。反之,力也。識不早,力不易也。力而不競,天也。不識不力,人也?天乎?人也。何尤!
文辭第二十八
文所以載道也。輪轅飾而人弗庸,徒飾也;況虛車乎!
文辭,藝也;道德,實也。篤其實,而藝者書之,美則愛,愛則傳焉。賢者得以學(xué)而至之,是為教。故曰:“言之無文,行之不遠?!?/span>
然不賢者,雖父兄臨之,師保勉之,不學(xué)也;強之,不從也。
不知務(wù)道德而第以文辭為能者,藝焉而已。噫!弊也,久矣!
圣蘊第二十九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弊釉唬骸坝栌麩o言。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
然則,圣人之蘊,微顏子殆不可見。發(fā)圣人之蘊,教萬世無窮者,顏子也。圣同天,不亦深乎!
常人有一聞知,恐人不速知其有也,急人知而名也,薄亦甚矣!
精蘊第三十
圣人之精,畫卦以示;圣人之蘊,因卦以發(fā)。卦不畫,圣人之精不可得而見。微卦,圣人之蘊,殆不可悉得而聞。
《易》何止五經(jīng)之源,其天地鬼神之奧乎!
乾損益動第三十一
君子乾乾,不息于誠,然必懲忿窒欲,遷善改過而后至。
乾之用其(或為“莫”)善是,損益之大莫是過,圣人之旨深哉!
“吉兇悔吝生乎動?!编妫〖欢?,動可不慎乎!
家人睽復(fù)無妄第三十二
治天下有本,身之謂也;治天下有則,家之謂也。
本必端。端本,誠心而已矣,則必善。善則,和親而已矣。
家難而天下易,家親而天下疏也。
家人離,必起于婦人。故睽次家人,以“二女同居,而志不同行”也。
堯所以釐降二女于媯汭,舜可禪乎?吾茲試矣。
是治天下觀于家,治家觀身而已矣。身端,心誠之謂也。誠心,復(fù)其不善之動而已矣。不善之動,妄也;妄復(fù),則無妄矣;無妄,則誠矣。故無妄次復(fù),而曰:“先王以茂對時育萬物?!鄙钤眨?/span>
富貴第三十三
君子以道充為貴,身安為富,故常泰無不足。而銖視軒冕,塵視金玉,其重?zé)o加焉爾。
陋第三十四
圣人之道,入乎耳,存乎心,蘊之為德行,行之為事業(yè)。彼以文辭而已者,陋矣。
擬議第三十五
至誠則動,“動則變,變則化”,故曰:“擬之而后言,議之而后動,擬議以成其變化?!?/span>
刑第三十六
天以春生萬物,止之以秋。物之生也,既成矣,不止則過焉,故得秋以成。圣人之法天,以政養(yǎng)萬民,肅之以刑。民之盛也,欲動情盛,利害相攻,不止則賊滅無倫焉。故得刑以治。
情偽微曖,其變千狀。茍非中正、明達、果斷者,不能治也。訟卦曰:“利見大人”,以“剛得中”也。噬嗑曰:“利用獄”,以“動而明”也。
嗚呼!天下之廣,主刑者民之司命也。任用可不慎乎!
公第三十七
圣人之道,至公而已矣?;蛟唬骸昂沃^也?”曰:“天地至公而已矣?!?/span>
孔子上第三十八
春秋,正王道,明大法也,孔子為后世王者而修也。亂臣賊子誅死者于前,所以懼生者于后也。宜乎萬世無窮,王祀夫子,報德報功之無盡焉。
孔子下第三十九
道德高厚,教化無窮,實與天地參而四時同,其惟孔子乎!
蒙艮第四十
“童蒙求我”,我正果行,如筮焉。筮,叩神也。再三則瀆矣,瀆則不告也?!吧较鲁鋈保o而清也。汩則亂,亂不決也。慎哉!其惟“時中”乎!
“艮其背”,背非見也。靜則止,止非為也,為不止矣。其道也深乎!
作者簡介:
周敦頤(1017年―1073年),原名敦實,因避宋英宗舊諱改名敦頤,字茂叔,號“濂溪”,祖籍湖南道州(今湖南道縣)。
在中國思想史上,周敦頤是承前啟后的一代大家,開創(chuàng)了宋明以來以儒立本而融合釋道、以修身悟道成圣成賢為本源并外化為經(jīng)世致用的一代學(xué)問新風(fēng)——“宋明理學(xué)”,被尊為理學(xué)鼻祖,稱為“周子”。
周敦頤年幼時,在湖南道州游戲山水,并于家鄉(xiāng)勝境——月巖而悟陰陽之道。十五歲喪父,因家貧隨母至衡州(今衡陽)投靠舅父龍圖閣直學(xué)士鄭向,并深得舅父喜愛調(diào)教,視作親子。
周敦頤學(xué)問精深,除了深入儒家經(jīng)典,還融合道學(xué),間雜佛學(xué),并以易學(xué)統(tǒng)攝歸一。周敦頤沉靜寂寞,不事著述,其流傳后世的,只有《太極圖說》、《易通》以及少數(shù)的文章詩作。
周敦頤一生隨緣遷徙,淡薄名利,自修精進為主,隨緣傳道授業(yè),但無長隨門生,有影響者不多,尤以程顥、程頤為重。周敦頤亦因“二程”后來在學(xué)界的顯赫地位而盡人皆知,但在實際上,周敦頤與二程差異較大,周敦頤可稱為修為精深、德行潛藏的隱士,大程子明道可算作閑道人,小程子伊川則儼然為學(xué)問宗師。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