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記得抗戰(zhàn)全面爆發(fā)后傅作義執(zhí)掌綏遠后,閻錫山對此非常不爽,沒事就給老蔣打小報告,說傅作義是“七路半”的事。
受八路軍影響
閻錫山在中原大戰(zhàn)中敗北后,他的在晉綏地區(qū)的部隊基本都被少帥給整編了,其中就包括傅作義的部隊。
而老蔣其實在很早的時候就對傅作義表現(xiàn)出了非常濃厚的興趣。于是在日本人逐漸暴露出野心后就把傅作義弄去獵人綏遠抗日。
一來是因為傅作義確實能力出眾,二來也是讓傅作義立點軍功,提拔提拔,日后好用來制衡閻錫山。
而隨著傅作義在綏遠抗戰(zhàn)中的優(yōu)異表現(xiàn),他也基本在綏遠這一畝三分地站穩(wěn)了腳跟,實際上已經脫離了閻錫山的控制,自成一路軍閥了。
這就是為啥閻錫山總是跟傅作義過不去的原因,原本晉綏本是一家,傅作義也只是閻錫山手下一將領,如今竟然和自己平起平坐了,關鍵分走的還是原本屬于自己的地盤。
這還不算完,由于合作抗日的關系,再加上傅作義的防區(qū)和八路軍晉綏軍區(qū)挨著,以至于雙方來往比較多。
傅作義也比較欣賞八路軍那套官兵一致的理念,于是乎就有了傅作義只要不是重要場合基本都是和普通士兵穿的一樣。
所以這一點傅作義可以說是從八路軍那里學習而來的。
綏遠可不是什么富庶之地
如今就算你不太清楚綏遠省的具體位置在哪,但“晉綏”一詞在閻錫山打敗馮玉祥后就幾乎成為了一體,也就是說綏遠省在陜西省周圍。
知道這個大概的地理范圍就足夠了,雖談不上什么苦寒,但也絕不是富庶之地。
而傅作義原本就隸屬于晉綏軍這樣的“雜牌軍”,能省則省是很正常的事情,雖然后來傅作義成為了老蔣的心腹,也入主了華北大地,但有些習慣是很難改變的。
再者,上面說過在抗戰(zhàn)時期,傅作義和八路軍交流本來就比較頻繁,八路軍艱苦樸素的精神也是傅作義比較欣賞的,反而國軍那一套他很不待見。
而你看到在很多重要場合,傅作義穿得也非常得體,和其他國軍將領無二,那完全是因為禮節(jié)問題和對老蔣的尊重。在自己的地盤上,傅作義可不會這么做作。
根源
上面說了,傅作義不是老蔣的嫡系,而是晉綏軍出身。要知道在抗戰(zhàn)全面爆發(fā)之前,老蔣對很多地方軍閥的控制是很弱的。
換言之就是很多地方擁有高度的自治權,比如少帥的東北軍,龍云的滇軍等等。
龍云由于區(qū)位優(yōu)勢,基本上滇軍裝備的都是法械裝備,和老蔣的“中央軍”就有著明顯的區(qū)別。
傅作義雖然沒有龍云那么闊綽,但怎么說當年也是和老蔣對著干過架的人,他的部隊怎么可能和老蔣的穿成一個造型,一個色系。
所以傅作義的軍服和其他人不一樣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傅作義的小聰明
軍官和普通士兵穿成一樣的,仔細想想是不是就有意思了?
中國有句古話叫“擒賊先擒王”,而一支部隊的“王”自然就是指揮官,如果指揮官在戰(zhàn)場上穿得太過惹眼,那不就是讓對手來打自己?
反而低調點,穿得和普通士兵一樣,那對手豈不是就等于失去了擒賊擒王的機會。
而指揮官自身的安全也就得以保障,指揮官只要沒戰(zhàn)死,那么這支部隊就一直有一戰(zhàn)之力,這也算是傅作義比較精明的一點。
而綏遠抗戰(zhàn)中,傅作義之所以能有如此戰(zhàn)果,可能與這一點也有著一定的關系。
結語
傅作義在國軍體系中算是比較務實且比較能打的將領了,而且國軍將領大多比較高傲自負,尤其是在對比八路軍或解放軍的時候,國軍將領大多都會有一種優(yōu)越感,而傅作義卻比較謙虛,只要對自己部隊有用的,他都虛心學習接受,這一點就算王耀武,我覺得都不如傅作義。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