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診有十問歌,飲食二便是中醫(yī)問診的重點,凡是缺乏飲食二便的醫(yī)案,都難以認為是好醫(yī)案。
《素問·脈要精微論》:倉廩不藏者【按:拉肚子】,是門戶不約也;水泉不止者【按:尿頻】,是膀胱不藏也。得守者生,失守者死。
曾一年輕男性病人長期便溏,得了感冒之后,只有用附子、干姜才能好,每次感冒都是這樣??梢婇L期的便溏,可以引起下元虧損。長期便溏和飲后即尿的人抵抗力差。影響二便的是脾和腎,先后天之本,這是人體的生命線。
《傷寒論》第190條:陽明病,若能食,名中風(fēng),不能食,名中寒。
【按:本條把中風(fēng)和中寒區(qū)別開來了,比如今天感冒了,你怎么知道他是中風(fēng)還是中寒,區(qū)別就在于能食不能食。推而廣之,雜病上有人飯量大,就是熱,風(fēng)邪可以化熱,飯量大代表胃熱。飯量小稱為胃寒。飯量大的人能經(jīng)的起大病,飯量小的經(jīng)不起病。抵抗力從后天來說,就是看胃能吃不能吃?!?/p>
納旺者不可以輕言虛、寒;大便實者不可以輕言虛證;尿頻者即使是色黃渾濁也必然有虛在其中;或者說,天下沒有小便短少的虛證,小便短少說到底還是實。《傷寒論》小便利是指小便清白頻數(shù),小便頻不頻,利不利就是脾虛的標(biāo)識,脾虛不可以用大承氣攻下。
問診中的名詞解釋:
納正:常人中等飯量。
納差:一慣性的不想吃,飯量小,是虛證,胃氣不降。若這個人形黃瘦,那就是納差。
納小:飯量小,胃主收納,納小為胃氣不足。
納小易饑:飯量不大餓的快。曾治一人,一晚上要吃兩三頓,每頓飯量小,餓的快,夜里睡覺前要在床邊放半塊饅頭。剛開始治這種病我脾和胃不分,用參術(shù)草,吃后飯量增大了,但還是餓的快。后來看古人醫(yī)案,才知道這是脾虛,用白術(shù)和炙甘草就可以解決問題。之前失敗的原因是,用了補胃的藥,沒用補脾的藥,或者補脾胃的藥一起用,導(dǎo)致飯量增大胃氣先補起來了,脾氣還是虛。所以脾和胃要分清。人參補胃氣,白術(shù)炙甘草補脾氣。
納呆:不思飲食。實證,若這個人油光滿面的,那就是納呆。
納旺消谷:飯量大,消化快,過會還能再吃很多。胃熱,脾不虛。
納旺易饑:飯量大,餓的快,再吃不見得能吃多少。胃火旺,脾虛。
素納旺之人,五谷之氣又不斷補充胃氣,日久胃熱痰火重,用甘涼的方法治療胃火后,飯量反而比一般人要小一點,這說明胃熱納旺也消耗胃氣。西方科學(xué)家做實驗,小老鼠吃的多,死的快,也是胃氣被消耗的原因。飯量大的人也容易得消化不良性的肝硬化。
饑而不欲食:胃有燥熱,同時有痰濕,有痰濕就阻滯胃氣的下降。
食難用飽:《金匱要略》的原文,用是以的意思,食難以飽,吃不到正常飯量就不能吃了,再吃就不舒服。
大渴引飲:陽明胃熱,白虎證。
口干多飲:平常人能喝水一般是這種情況。
口干小便短少:有內(nèi)熱,胃熱能氣化消水。
口不干小便短少:濕熱蒸騰,小便短少,若濕重于熱,就口不干。
口干小便清長:胃熱脾虛,傷寒論里面小便利都是指脾虛,并不是腎虛。
口干不飲:陰虛,陰虛就口干,不是真正的缺水,不是陽明的熱,所以不飲,真正的胃熱是要飲的。
夜半口干: 夜半屬陰,脾胃陰虛,血虛。很多老年人夜睡前要在床邊放杯水,半夜喝。
便溏:大便不成形
泄瀉:西醫(yī)稱為腹瀉
大便干燥:嚴(yán)重的稱為大便艱行
大便不暢或者不利:分為干燥不暢、便溏不暢兩種情況
小便清頻:脾虛
小便黃:分為小便黃和深黃兩種情況
小便短黃:小便短少同時色黃,為內(nèi)熱重
小便黃頻:胃熱脾虛
小便混濁:顏色發(fā)白的稱為小便白濁
小便不利:氣滯或其他原因
小便燒灼:內(nèi)熱或陰虛
小便刺痛:小便以前刺痛為熱;小便盡時刺痛為陰虛。
小便短赤:小便色赤,同時量少情況,為熱入血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