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中央黨校教授 劉余莉
重視從家庭開始進行倫理道德教育,至今仍然有合理性,為什么呢?因為人一出生,首先面對的就是家庭關(guān)系,正是在家庭之中,孩子從父母,特別是母親的身上,學會了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和態(tài)度。
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世界沖突的根源在家庭,在家庭之中父子、夫妻、兄弟之間的沖突。你想想,他在家里和父母,和妻子、丈夫、兄弟都不能夠和睦相處,走到社會,又怎么能夠和陌生人和睦相處呢?所以古語講:“閨閫乃圣賢所出之地,母教為天下太平之源?!?/span>
如果一個孩子在家庭里,接受了母親言傳身教的影響,知道如何去孝敬父母、友愛兄弟,與人和睦相處、以和為貴,形成了謙恭有禮、嚴謹誠信的態(tài)度,培養(yǎng)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品德,他走上社會,自自然然地就知道如何去與領(lǐng)導、同事、朋友,還有陌生人和諧交往。
所以斯邁爾斯也說,他說:“女性的影響力到處都是一樣的。在所有國家,她的性情氣質(zhì),都影響著民族的道德、習俗和品格?!?/strong>
在中國古人看來也是如此。女人對國家民族的貢獻,可能不在于自己的事業(yè)有多輝煌,而是在于什么呢?在于把自己的兒孫培養(yǎng)成孔子、孟子、范仲淹、林則徐那樣的圣賢人。
我們假設女子和男子一樣的能干,兩個人的事業(yè)都很輝煌,但是卻因此忽視了兒女教育,結(jié)果兒女成了紈绔子弟,甚至年紀輕輕就鋃鐺入獄、不務正業(yè),那么再輝煌的事業(yè)也沒有人可以繼承,那也不過是曇花一現(xiàn),怎么是可持續(xù)的發(fā)展呢?如果缺少良好家教的子女又淪落為腐敗的官員、不誠信的老板、鋃鐺入獄的恐怖分子等等,我們想一想,他對國家和民族的危害有多大?
所以法國作家約瑟夫·德·梅斯特爾曾經(jīng)這樣說:“千真萬確,女人沒有創(chuàng)造出什么杰作,她們沒有寫出《伊利亞特》《被解放的耶路撒冷》《哈姆雷特》《菲德爾》《失樂園》《答爾丟夫》。沒有設計出圣彼得大教堂,沒有創(chuàng)造出《彌賽亞》,沒有雕塑出《阿波羅》,沒有畫出《最后的審判》。
她們既沒有發(fā)明代數(shù)和望遠鏡,也沒有發(fā)明蒸汽機。但她們所做的事情,比所有這一切都更偉大、更優(yōu)秀。因為正是在她們的膝頭,造就出了正直、高尚的男男女女——這才是世界上最杰出的作品?!?/span>
反觀我們社會缺少圣賢君子,根源在哪里?就是缺少圣賢的母親。因為現(xiàn)在夫妻雙方都去賺錢,所以兒女教育這件事被忽視了。由于缺少對母親所承擔的教育子女的神圣使命的深刻認識,使得一些母親放棄了“教育子女”,這一個對國家民族具有深遠意義的重要職責,而去追名逐利,這不能不說是舍本逐末。所以,古代的這些禮,確實也值得我們現(xiàn)代人去反思和借鑒,不要去盲目批判。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