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大臨,字邠老,江西詩派代表人物,善詩文,又工書,備受黃庭堅、張耒等推崇。
黃庭堅稱贊他:“邠老天下奇才也。”
神宗元豐七年,中了秀才的潘大臨,離開家鄉(xiāng)黃州,前往東京開封參加科舉考試。
臨行之前,被貶黃州已四年的蘇軾相送,并贈了他一首詞《蝶戀花·送潘大臨》:
別酒勸君君一醉,清潤潘郎,又是何郎婿。記取釵頭新利市,莫將分付東鄰子。
回首長安佳麗地,三十年前,我是風流帥。為向青樓尋舊事,花枝缺處馀名字。
蘇軾一向務實樂觀,即便遭遇挫折也不改豪放本色。
這首詞略帶戲謔,引人遐想。
上闋寫兩人痛飲別酒,嘆清潤俊朗的潘郎,下次相見,不知是何人的乘龍快婿。
下闕寫蘇軾以自己假設為還未赴試者對的美妙人生構想來激奮潘大臨的功名心。
全詞,寫蘇軾鼓勵潘大臨赴省參試。以“青樓”、“佳麗”這一題材來囑托、期望潘大臨赴省參試獲得成功。
不過潘大臨最終還是沒能考上,后來雖然多次參加考試,但屢試不第,終身布衣。
當時,他隱居黃州柯山,“無知其才而力振之于囚者”,與謫居黃州躬耕田畝的蘇軾為鄰,沽酒市脯、詩酒自娛。
有一次,牢城失火,危及蘇軾和相鄰的潘大臨家宅。
為此,蘇軾曾在寫給巢元修的信中講述:失火時“潘家皆奔 ”。
后來,蘇軾離開黃州,將家產委托給潘家代管,以待他日返回。不想這一別竟成永訣。
蘇軾離開之后,潘大臨又與謝無逸相交,常以詩文自娛。
謝無逸也是屢舉不第的士子,與呂希哲、汪革、謝薖并成為“臨川四才子”
兩人同命相憐、無話不談,時時切磋詩作。
有一次,謝無逸前來拜訪,問他:“時值三秋,金風送爽,江南景色宜人,可有新作?愿一睹為快?!?/span>
潘大臨嘆息不止,說到:“秋來景物件件是佳句,只恨時時為俗事侵擾,無法成詩。就說昨天吧,窗外風雨吹打著竹林,淅淅瀝瀝,竹韻蕭蕭,我聽著聽著,只覺風雨滿懷,四野之聲,聲聲入耳,頓時詩興勃郁,不禁欣然躍起,提筆在粉墻上寫下'滿城風雨近重陽’句,正要往下續(xù)寫,忽聽得柴門被拍得乒乓山響,悚然一驚,遐思頓飛,如大夢初醒。這時吆五喝六地沖進兇神般兩個人來。原來是來催逼欠租的。待我好言好語把他們送走,再站到剛寫下的那句詩前,卻怎么也寫不下去了。唉,詩興早為催租人敗壞,至今續(xù)不出第二句。今日蒙你垂詢,我只此一句奉寄,實在令人唏噓嘆息?。 ?/span>
謝無逸深深嗟嘆,說:“誰說詩窮而后工?連飯都沒得吃的了,哪里還會有詩!”
一句“滿城風雨近重陽”,有氣勢,有意境,繪聲繪色,渾然天成,惹人遐思,耐人品味,成為史上唯一一首僅一句詩。
后來,謝無逸每每吟誦“滿城風雨近重陽”,都禁不住搖頭,嘆息不止。
當時的著名詩人呂本中,即仁宗朝宰相呂夷簡玄孫,哲宗元祐年間宰相呂公著曾孫,讀了“滿城風雨近重陽”也稱賞叫絕,說“文章之妙,至此極矣?!?/span>
而南宋著名李學軍趙蕃對這句詩的評價更高:“好詩不在多,自足傳不朽……我謂此七字,已敵三千首?!?/span>
不久,潘大臨在貧困潦倒中死去。
直到離開人世,都未能把這句詩續(xù)下去。
潘大臨的死,使謝無逸無限悲痛。
他痛切懷念亡友的深情,耿耿于懷,日夜難忘。
第二年,時近重陽,又是風雨大作。
他佇立在窗前,凝望著漫天風雨,不由得想起亡友的詩句。
突然,心頭靈光一閃,寫了三首絕句,每首都用“滿城風雨近重陽”開頭。
在三首絕句前有一小序道:“亡友潘邠老有'滿城風雨近重陽’之句,今去重陽四日,而風雨大作,遂用邠老之句,廣為三絕?!?/span>
下面就是謝無逸《續(xù)潘邠老句》三首:
滿城風雨近重陽,無奈黃花惱意香。
雪浪翻天迷赤壁,令人西望憶潘郎。
滿城風雨近重陽,不見修文地下郎。
想得武昌門外柳,垂垂老葉半青黃。
滿城風雨近重陽,安得斯人共一觴。
欲問小馮今健否?云中孤鴻不成行。
謝無逸用三首詩,反復傾訴了對亡友潘大臨的無限思念與誠摯情誼。
不過,以現(xiàn)有的目光來看謝無逸的續(xù)詩,雖然全詩意境與“滿城風雨近重陽”句融匯一體,但總有斧鑿之痕。畢竟,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境遇,會產生不同的感觸,同是吟重陽,思想感情也會不同。
南宋著名詩人方岳,也附和了一首《有九日道中凄然憶潘邠老句》,向潘大臨致敬。
滿城風雨近重陽,城腳誰家菊自黃。
又是江南離別處,煙寒吹雁不成行。
之后,又陸續(xù)有宋代詩人王龜齡、韓淲、許月卿、李處全,元代詩人倪瓚,明代文人文征明,清代詩人虞景璜、戴梓等撰寫續(xù)詩。
但無論是多么優(yōu)秀的續(xù)作,都未讓人覺得完美。
“滿城風雨近重陽”句,也成了詩壇上斷臂的維納斯,閃爍著驚艷殘缺之美。
再后來,這句詩催生了一個成語“滿城風雨”。
意思是說,城里到處刮風下雨,比喻某一事件傳播很廣,到處議論紛紛。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