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謠中說:“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甲飽”,就是說初三不但是“赤狗日”,而且一連幾天的忙碌,到了初三,總算告一段落,可以晚起些,補補前兩天的睡眠。舊時初三這天夜里把年節(jié)時的松柏枝及節(jié)期所掛門神門箋等一并焚化,以示年已過完,又要開始營生。俗諺有“燒了門神紙,個人尋生理”的說法。
正月初二、初三,我國大部分地區(qū)都有回娘家的習(xí)俗,嫁出去的女兒們便紛紛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單是回娘家,我國各地傳統(tǒng)時間各異。河南一帶,因為女不祭灶,所以祭灶日亦不叫閨女回娘家,一般都是正月初二和正月十六回娘家。山西大同一帶則有正月初一接待女婿的習(xí)俗,而晉南的新絳,初二才是娘家去看望出嫁的閨女的日子。
據(jù)山東省民俗學(xué)會介紹,從臘月二十二晚上,嫁出去的青島閨女就不能再進娘家門了,一直要等到正月初三,才能和女婿孩子一起回娘家。因為習(xí)俗里,大年是包括初一和初二兩天的,直到初二傍晚的時候人們才會通過放鞭炮等形式把年三十那天傍晚迎接回來請到家里供養(yǎng)的家堂送回去,在這期間出嫁的女兒就一定要待在公婆家絕不能看到娘家供奉家堂的桌子,否則就會不吉利,這個說法一直沿襲下來,就形成了青島初三才能回娘家的習(xí)俗。
“左手一只雞,右手一只鴨”是從前女兒回娘家的真實寫照。雞和鴨,是女兒孝敬父母的禮物,雖然稱不上厚重,但卻代表著濃濃的情誼。過去都比較窮,講究卻特別多,閨女回娘家是必須中午前回家,太陽落山前走的,帶的禮物也很講究,年三十晚上祭奠用的雞是必須帶著的,但是娘家卻往往不會留,因為雞音同“饑”。老丈人健在的,必須帶酒,不管會喝不會喝都必須準備,需要注意的是給父母帶的禮物數(shù)量一定要是雙數(shù)的,女方父母家里也會準備好豐富的酒菜來招待女兒女婿。剛結(jié)婚的新女婿第一年上門,買的禮品有六斤肉、六斤魚、六個饅頭、六盒點心等總共六個六,湊起一個六六大順。饅頭是要頭面的,魚則以黃花魚最高檔,因其顏色發(fā)黃,特別吉祥。
娘家的準備也很有意思,年夜的餃子,至少是初二晚上“送年”的餃子,是要給女兒留一些回來吃的,因為以前當媳婦的在家里地位低,有吃不飽的可能,回娘家總要添補一下吧。女婿一般是要吃六個荷包蛋的,在“雞蛋就是好東西”的年代,六個荷包蛋就是對女婿的最高禮遇。
圖文整理自網(wǎng)絡(luò),感謝原作者!
丨青丨島丨圈丨青島第一城市生活微刊,覆蓋人群超過1.000.000
微信號:qingdaoquan
點擊下面的「閱讀原文」訂閱我們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