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繪本推廣人親子閱讀踐行者
1200多個繪本音頻、兒童歌謠免費聽
前段時間,有篇寫二娃家庭的文章《“等他睡了,我馬上去找你!”》應該刷了很多家長的朋友圈。
有了二娃的家庭應該大大小小經(jīng)歷過不一樣的“地震”,偶爾的爭吵是日常,爭寵更是常見,還有這種一言不合就開打的:
(松鼠視頻)
當然,相親相愛起來卻又會讓我們覺得什么都值了:
(幼兒園園長:兄妹倆)
康考迪亞大學早期兒童發(fā)展研究主席Nina Howe認為“兄弟姐妹是孩子學習如何與人相處的自然實驗室?!?/p>
它提供了一個安全可靠的環(huán)境,讓孩子可以學習如何與同伴互動,學習如何處理分歧,學習如何以社會可接受的方式調(diào)節(jié)積極和消極的情緒。
俄亥俄州立大學在調(diào)查了全國2萬多名兒童的行為后發(fā)現(xiàn),與一個或多個兄弟姐妹一起長大的孩子與幼兒園的同齡人相處得更好。
他們比其他孩子更善于與不同的人相處,并能在學習解決家庭沖突的過程中,對其他人的感受更敏感。
同樣的,楊百翰大學的研究發(fā)現(xiàn),10-14歲的孩子在有兄弟姐妹的陪伴下,會更少感到孤獨、害羞和害怕,特別是有姐姐或者妹妹的人。
當然也有報告表明,高達80%的兒童都曾被兄弟姐妹欺負過。想要一個健康向上的二娃關系,需要爸爸媽媽們的引導:
01
平等的關系很重要
“你是哥哥/姐姐,你應該讓著弟弟妹妹”
最經(jīng)典的、最常見的就是搶玩具的問題。
我們總覺得大的孩子應該要懂事,知道禮讓。
《朋友還是敵人?兒童社交的愛與痛》中就有提到“強制性要求3歲前的孩子要分享,反而有損他們自我意識的發(fā)展。”
除非孩子擁有足夠多的資源,或者是他們已經(jīng)不感興趣的玩具,否則是不愿“分享”的。
所以,他們有不想要和弟弟妹妹分享的玩具,很正常不需要責備他們。
如果他倆已經(jīng)情緒上頭在吵在鬧了,指出問題所在,給出建議:
你可以介入,用別的玩具轉移他們?nèi)魏我环降淖⒁饬Γ昙o小的孩子管用);
可以讓他們自行解決,但是要規(guī)定不能出現(xiàn)人身攻擊的行為;
還可以沒收玩具,吵架誰也沒得玩……
前提就是,一定不能偏袒任何一方,不要在這時候擔當吃力不討好的“法官”角色。
設好規(guī)矩讓他們自行解決,一來避免了你要幫誰的尷尬,二來也鍛煉孩子的溝通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
還有年紀小的孩子不會表達時,會出現(xiàn)力道沒有控制好的“打人”行為,或者是將大孩子堆起的玩具破壞了。
這時候如果大孩子責備小的,家長看到了說讓讓小的會怎么樣呢,也不疼。
對于孩子來說這種情況也是非常委屈的。
越是這種時候,越要理解大孩子的感受,回應他的感受,抱抱他安慰他。
告訴他們弟弟/妹妹可能想要和你玩,他還不會表達,來回多幾次,他們就會更理解小的孩子的行為,而不會覺得討厭。
02
不要比較不要比較不要比較
“你看看你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就是比你懂事聽話”
比較是所有關系中最傷人的,不僅傷害他們之間的關系,更傷害你和孩子間的關系。
把孩子進行比較是煽動兄弟姐妹之間的競爭,并制造爭吵最根本的原因。
而且在比較之下,更有可能會造成孩子故意的“行為不當”問題。
在《兒童教育心理學》中就提到一個觀點:
孩子身上所具備的性格特點、生活風格以及他的情感發(fā)展,無一例外地服務于追求優(yōu)越感、獲得別人的認可和提高自身價值的行為。
為了取得關注,他們可能還會出現(xiàn)以前沒有過的問題:尿床、口吃、說不好聽的話……
他們會往“壞”的方向努力,極力讓你關注到他的行為和他身上。
日常中,可以多指出孩子他們好的地方,說你看到或聽到他們做的具體事情,讓他們知道你不只是關注他的兄弟姐妹,你也在關注他們。
你對孩子的贊美越多,他們會覺得自己正在被認可。
需求得到滿足時,就不會發(fā)生欺負或者傷害的行為。
即便孩子已經(jīng)出現(xiàn)嫉妒的心理或者想法也是沒有關系的,告訴他們這是很正常的現(xiàn)象。
當孩子發(fā)現(xiàn)他們的感受是正常人經(jīng)歷的一部分時,他們會得到安慰。
03
增加參與感,而不是距離感
“你不要隨便動,你這樣弄傷弟弟/妹妹怎么辦”
我們提到孩子嫉妒的問題,其實是可以避免的。
從新生兒要降臨開始,我們就可以為另一個孩子做好心理建設。
在我們撫養(yǎng)的過程中,也可以告訴孩子“你曾經(jīng)也是這樣小小個的?!?/p>
或者讓他們給你幫忙“可以幫忙拿一下尿布嗎,可以幫媽媽沖一下奶粉嗎”等這種行為多了,孩子也會自發(fā)地去照顧另一個孩子。
還會有的孩子特別愛哭鬧,這時候也不需要去指責另一方的行為不當。
我們帶娃也知道,孩子哭鬧的原因千奇百怪,每個孩子的淚點都不一樣,有些孩子特別容易哭,有些孩子叫兩聲就完事了。
我們這么小心翼翼的大人,也會有將孩子弄哭的時候,更不要說那么小的小孩。
假如孩子沒有做好,我們可以示范給他們看正確的做法是什么。
但是不能因此而減少孩子的參與程度,因為讓孩子參與進帶娃的過程當中,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建立起他們間情感連接的辦法。
面對吵架、冷戰(zhàn)的問題,父母需要做的是增加他倆作為家人間的情感鏈接。
在《超回》里面建厚和娜恩姐弟有一次因為弟弟建厚不知力度“打”了娜恩,娜恩很不開心就發(fā)脾氣,與弟弟冷戰(zhàn)了。
叔叔光熙沒有一開始就介入,說誰對誰錯,怎么怎么樣。
他尋找機會,借助旁邊的玩具,告訴他們“一家人要往同一個方向走,這個圈圈就能動起來。”
兩姐弟自然而然地就在玩耍的過程中,和解了。
其實在處理很多孩子的問題上,只要我們記得:我們是想讓孩子間的感情更加親密,而不是讓他們站在對立面上。
那么很多問題的答案就出來了。
04
留他們與你獨處的時間
“我要哄弟弟/妹妹睡覺,你自己去玩”
孩子是需要父母關注的,特別是自己本來也還小的情況下,卻被奪去了關注。
很多家庭反應有了二孩后,大孩變了更調(diào)皮,更不乖不聽話,還越管越不服管。
其實很多時候這種都是一個死循環(huán)。
許多孩子的問題的真正意圖,都是他們對放心的渴望。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就說到,孩子總是把世界劃分為涇渭分明或者完全對立的兩個部分。(上或者下;絕對的好或絕對的壞;全部或者一點都沒有)
所以,對孩子來說只有他們擁有我們?nèi)康膼?,和失去我們所有的愛兩個答案。
并不能很好地理解我們說的,雖然我在照顧弟弟但我還是愛你。
因此,最好告訴他們的方式就是留他們與你獨處的時間。
110%的專注和愛,為了維護你和孩子的感情,每天都需要一定的時間來與孩子進行交流,即使只有20分鐘。
特別是在孩子需要你的時候,能很好地保持你和孩子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他可以一個人穿衣服,但他需要你幫他穿,你可能會說照顧小都照顧不來,但是這正是他想要你幫他做的原因。
這樣做會讓孩子知道只要他需要,你永遠都會幫他,即便家里有個小寶寶。
一旦他知道了確信了她仍然可以依賴你,他就可以放心地去繼續(xù)探索成長后的世界,包括保護家里的小寶寶。
結語
其實孩子最想要,最需要的依然是父母間的愛。
只要依然能感受到爸爸媽媽對他們不變的愛,那么他們也會愿意接受和照顧新的生命。
最后:
毛媽平臺正在高酬征稿中
如果你是寶媽/寶爸/育兒達人/親子閱讀愛好者
文| 毛媽團隊
編輯 | 毛媽團隊
- THE END -
猜你還喜歡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