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議論文寫作的課程的講稿,且因為篇幅的原因,刪掉了一些例子。比較口語化,但都是實話。
什么叫議論文,拿來這個問題問高中生,好像有點兒侮辱智商。但概念的清楚明白,并不等于擁有良好的寫作能力。
要想學好議論文的寫作,不僅要概念清晰,了解文體的大概。必須隨機應變的能力,寫好作文才有保障。所謂的議論文就是對某個問題或某事件進行分析評價,表明自己的立場,觀點,態(tài)度和看法,以及主張的一種文體。
這樣看來,議論文的核心毫無懷疑,就應該是說理。但是,在高中的整個學習過程中,我們的說理教學,卻一直是欠缺的,或者說做的不夠。先不談審題,只說具體的寫作環(huán)節(jié),通常老師是這樣教的:先要有論點,再找?guī)讉€素材,和名人事例和名人名言,進行一番鋪陳,算是分論點,然后得出結論,結尾回扣論點。
這樣教有毛病嗎?沒有毛病。站在教的立場上來看,先把握形式,然后填寫內容,嗯嗯是教育規(guī)律,也是有效果的。
但這樣的教法,寫出來的文章,卻可能有這樣那樣的不足。最常見的,是把兩個中間的段落對調位置,讀起來依舊十分通順。這有問題嗎?當然有。試想一下我們的人體,如果左胳臂和右胳臂對調一下位置,是否可以呢?
因為邏輯的缺乏,寫作的層次上就存在不足,當然可以隨意的可以換位置。我們的身體不能這樣,好的議論文兒內部的段落,也不能隨便調整??梢噪S意調整結構部位,只說明一件事——文章的內部是缺乏邏輯的。
我們都知道,身體的左膀右臂不能互換,長城的磚石也不能移動,因為他們不單是有層次,更是有靈魂的??晌覀兊淖魑?,那些或辭藻華美或看起來格式整齊的作文,那些可以互換段落的作文,往往被認可。
從培養(yǎng)思維能力的角度來說,這是偷懶的,也是危險的。(這里面的原因很多,而且問題的解決絕對不是語文工作者個人所能完成的。不說也罷)
相當一部分看起來中規(guī)中矩,甚至可以得到中等分數(shù)的文倆人章,就是處于這樣一種狀態(tài)的。透過還算可以的外部結構,仔細分析,會看到層次的不清楚,邏輯的缺失,和靈魂既文章主題的人云亦云。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還是要回到議論文寫作的起點:引論,本論和結論。也就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三個步驟。大家可以關注到,這一教學套路所講的僅僅是外部的結構和顯性的環(huán)節(jié),而對其中的關鍵,或者寫作中最難處理的地方——為什么——是不自覺地回避的。這應該是我們的語文教育重視技術的思維帶來的結果。重視外在的顯性的環(huán)節(jié),忽視隱蔽的內在的思考,導致了相當一部分學生缺乏運用邏輯思維去分析問題的能力。
議論文,無論是中心論點還是分論點。都需要用論證方法來證明自己的思想觀點。而論證又是合邏輯推理,密不可分。想要有論據(jù)來證明論點的真實性和科學性,必須依靠推理。
所以邏輯推理的能力,在具體的寫作中,也就等同于觀點論證的思維能力。
現(xiàn)在我們展開又說到兩件事兒: 一是觀點的形成過程; 二是觀點的論證過程。二者都涉及到推理,這個推理的過程確實有差別的。觀點形成過程的推理,是從已知的前提開始推出結論,這個結論就是觀點。有了自己的觀點,或者被賦予了一個觀點,在這一前提下展開的寫作,這個觀點就是論點。為了證明論點,我們要去尋找更多的材料,包括事實論據(jù)和理論論據(jù)來進行論證。
看到?jīng)]有?觀點形成過程的推理和觀點論證過程的推理,在思維的順序上是相反的過程。
在高考中,擺在我們面前的材料,需要經(jīng)過提煉來形成觀點,是前者;已經(jīng)形成觀點,需要尋找材料來支撐來論證,是后者。好的作文,一定要讓閱卷老師看到這兩個過程:你既有從材料中提煉論點的能力,也有運用材料來論證論點的能力。
文章的內部邏輯,雖然常常被忽略,卻是無比重要的。最后我們用兩個例子來略作提示。
個人,集體,國家。這是從小到大的順序。
思考,奮斗,成功。這是事物發(fā)展的過程。
分論點涉及到這些元素的時候,一定要格外的注意。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