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大唐的宰相,我們熟知的首先就是著名的四大賢相,即唐太宗李世民時期的房玄齡和杜如晦,以及唐玄宗李隆基時期的姚崇和宋璟,當(dāng)然還有武則天時期的宰相狄仁杰。除此之外,還有一位宰相也是相當(dāng)?shù)挠忻m然做宰相的時間不長,但其功績卻不輸任何一位宰相。
他就是武周時期大器晚成的宰相張柬之,狄仁杰對其的評價是:“宰相材也,用之必盡節(jié)于國。”而姚崇對他的評價也很高:“沉厚有謀,能斷大事?!倍鴱埣碇舱娴氖悄軘啻笫拢谒?dāng)上宰相還不到半年后,就發(fā)動了著名的神龍政變,不僅誅殺了武則天的近臣二張兄弟,更是直接將強勢了數(shù)十年的武則天逼下了臺,將唐中宗李顯重新扶上位,不過唐中宗并非明君,所以張柬之的下場也注定不可能太好。
說起來,張柬之還真的是大器晚成,雖從小熟讀經(jīng)史,也中了進士,但在官場一直是小打小鬧,并沒有被重用,六十多歲了在賢良科策問中得了第一,雖引起了武則天的重視,但是還是一直游離在權(quán)力邊緣,并沒有真正得到重用,但他的能力卻早已經(jīng)被朝中不少的大臣看到。比如狄仁杰和姚崇,兩人都在武則天面前推薦過張柬之。
武則天雖說心狠手辣,但是對重臣的任命還是比較謹(jǐn)慎的,所以在狄仁杰第一次舉薦張柬之的時候,就開始關(guān)注張柬之,后來又有了狄仁杰的第二次舉薦,然后姚崇在外放的時候再次舉薦了張柬之。
這個時候的武則天對張柬之的能力已經(jīng)有了足夠的了解,于是在姚崇走后,張柬之迅速成為宰相。八十歲終于當(dāng)上了宰相,這可真的是大器晚成,而張柬之自然也非常感激武則天的提拔。但是,當(dāng)時的武周王朝已經(jīng)不容許張柬之做一個安安穩(wěn)穩(wěn)的宰相,因為武則天已經(jīng)生了很長時間的病。
而朝臣大部分時候根本見不到武則天,武則天與朝臣之間的紐帶就是二張兄弟,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二張兄弟是什么樣的人,他們利用這個時間和機會為所欲為,讓朝臣都感到了威脅,在上陽宮養(yǎng)病的武則天并不知道這些,或者說不介意兩人的作為。
這樣下去會有什么后果,很多人早已經(jīng)心里慌慌了,但是大家見不到武則天,什么都做不了。宰相張柬之坐不住了,他振臂一呼,聯(lián)合了另外四名大臣,組成五人小分隊,準(zhǔn)備向二張兄弟開刀,但這件事畢竟不是一般的小事,畢竟二張兄弟也算是武則天心尖尖上的人,所以張柬之等人將李唐王室的人也拉了進來,太平公主、太子李顯和李旦都被說服參與此次政變。
太平公主和李旦倒是沒啥事,就是太子李顯比較慫,他畢竟在外流放了十幾年,好不容易回來成了太子,哪愿意干這樣的事?所以真到了政變那一天,李顯慫了,不愿意出頭,其實眾人本沒有指著他做什么,不過是有他的出現(xiàn),可以在事后為眾人做主。所以就算是他臨陣想逃,但還是被架著到了現(xiàn)場。
眾人將二張兄弟殺死后,索性一起去見了武則天,對武則天說了發(fā)生的事,然后武則天對著太子李顯說:“乃汝邪?小子既誅,可還東宮!”李顯是想走,但眾人不想走,直接逼著武則天退位,本就有病在身的武則天已經(jīng)沒有能力扭轉(zhuǎn)乾坤,只能決定退位于李顯。
于是武則天成了太上皇,而李顯復(fù)位,雖然武周政權(quán)覆滅,但是大唐的內(nèi)亂并沒有就此結(jié)束。李顯并不是一位明君,姚崇參與了神龍政變,但武則天退位后,他還是落了淚,就因為這件事,姚崇被外放。而以張柬之為首的五人組也沒有什么好的結(jié)果。
神龍政變后,五人成為大唐的功臣,在最開始也算是位高權(quán)重,唐中宗李顯也下了旨,“賜以鐵券,自非反逆,各恕十死?!碑?dāng)時唐中宗賞賜的不止張柬之五人,還有武三思等十一人。武三思在武則天倒臺之后不僅沒有成為過街老鼠,還得到了李顯的寵愛。
即便是張柬之等人極力勸說李顯除掉武三思,但是李顯仍舊不肯讓武三思死,張柬之無奈地對李顯說:“主上昔為英王,時稱勇烈,吾所以不誅諸武者,欲使上自誅之,以張?zhí)熳又?。今反如此,事勢已去,知?fù)奈何!”
其實也可以理解唐中宗李顯的做法,他不想看著張柬之等人把持朝政,不希望太平公主和李旦權(quán)力過大,因此不得不扶持武三思,所以他是不可能除掉武三思的,反而讓武三思步步高升,而武三思也一直在勸說李顯除掉張柬之等人。
在武三思的攛掇下,李顯很快就對張柬之等人出手了,先是封王,看似提升了地位,但卻“罷知政事”,將他們手中的權(quán)力奪了回來,張柬之等人一步步遭到排擠。這一年的秋天,張柬之告老還鄉(xiāng),李顯讓他在老家做了襄州刺史,但也只能是“不知州事,給全俸”。另外四人雖然留在京城,但多被排擠。
到了706年的春天,另外四人中的敬暉、桓彥范、袁恕己也都被外放成為州刺史。但即便如此,武三思對這幾個人還是不放心,他誓要置他們于死地。再后來,他們又調(diào)往別的州,而到了五月,武三思再次誣陷五人和王同皎有別的謀劃,所以一個月之后,張柬之等人又被貶為各州司馬,勛封被撤,張柬之成為新州司馬。
這樣的結(jié)果仍舊不是武三思要的,再一個月之后,在武三思的謀劃下,大理丞裴談奏稱:“暉等宜據(jù)制書處斬籍沒,不應(yīng)更加推鞫。”李顯不是不想除掉他們,但是他曾經(jīng)賜下過鐵券,許下過恕十死。君無戲言,所以李顯最終決定流放了他們,張柬之被流放瀧州。
不久,張柬之就在瀧州去世了,其他的幾個人病死的病死,被殺的被殺,都沒有一個有好結(jié)果。
關(guān)于張柬之的死,《資治通鑒》記載是在流放瀧州后死的,而《舊唐書》則記載:“柬之至新州,憤恚而卒?!辈还苁窃谛轮葸€是瀧州,總之張柬之是在706年死的,當(dāng)時的張柬之已經(jīng)82歲,這個年紀(jì)實際上放在現(xiàn)在也是很老的老人了。
他的一生也算是跌宕起伏,八十歲終于得到重用成為宰相,不到半年就發(fā)動了神龍政變,逼著武則天還政于李唐王朝,然后位極人臣,鐵券加身,恕十死,似乎未來一片光明。
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距離神龍政變不過一年的時間,以張柬之為首的五人組就被排擠到各地,又從刺史變成司馬,再被流放,八十余歲的老人如何經(jīng)得起這般折騰,身體上和心理上都遭到了致命的打擊,所以才在706年“憤恚而卒”。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