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和尚
律詩平仄上的避忌
除失黏和失對以外,律詩在平仄上的避忌還有:
1. 犯孤平。
指平平仄仄平句式第一字用為仄聲(七言則為第三字),全句除韻腳外,只剩第二字(七言第四字)為平聲。
“犯孤平”是以五言為準,即使這種句式的七言第一字用了平聲(七言第一字可平可仄),也不計入。“犯孤平”是律詩平仄上的大忌。如李頎《野老曝背》“百歲老翁不種田”、高適《淇上送韋司倉往滑臺》“醉多適不愁”,均屬“犯孤平”。又如李商隱《柳枝五首》之四:
首句即屬“犯孤平”。不過李商隱《柳枝五首》全是“齊梁體”式詩,不算標準的律詩。清人王士禎《律詩定體》說:“五律凡雙句二、四應平仄者(按,即指平平仄仄平句式),第一字必用平,斷不可雜以仄聲。以平平止有二字相連,不可令單也?!狈腹缕街痪推狡截曝破骄涫蕉?,其他句式不存在此問題。
2. 三平調(diào)。
律詩平仄句式中的仄仄仄平平(七言則前加兩平)第三字(七言第五字)不能用成平聲,否則句末接連三個平聲,即“三平調(diào)”?!叭秸{(diào)”是古體詩的句式。唐代詩人作律詩有時偶用古體詩的平仄形式,“三平調(diào)”間有出現(xiàn)。
如:杜甫《秦州雜詩二十首》之十一:
高適《酬衛(wèi)八雪中見寄》:
①此句原屬平平平仄仄句式,這里的形式后面將要講到。這種在律詩中仿古的現(xiàn)象,屬于“拗句”。
3. 上尾。
這里是沿用王力先生的提法。這里的“上尾”與“八病”中的“上尾”不同?!鞍瞬 敝械摹吧衔病?,按唐宋人的解釋,是指五言詩中第五字與第十字同聲調(diào)。這里的“上尾”指律詩中鄰近的兩聯(lián)出句(上句)句末皆用同一聲調(diào)的仄聲。如果出句四個句末字都是同一聲調(diào)的仄聲(指首句不入韻者,出句才有四個仄聲句尾),則尤須避免。
犯“上尾”之病的如:
唐劉長卿《尋洪尊師不遇》:
古木無人地,來尋羽客家。
道書堆玉案,仙帔疊青霞。
鶴老難知歲,梅寒未作花。
山中不相見,何處化丹砂?
此詩四聯(lián)出句末字都是去聲。
又如杜甫《移居夔州郭》:
伏枕云安縣,遷居白帝城。
春知催柳別,江與放船清。
農(nóng)事聞人說,山光見鳥情。
禹功饒斷石,且就土微平。
此詩下三聯(lián)出句末字都是入聲。
除四聯(lián)出句末字皆為同一聲調(diào)的仄聲須避外,其他上尾現(xiàn)象不是十分重要的平仄規(guī)則問題,而多少帶有寫作技巧的性質(zhì)。
避免四聯(lián)出句末字皆同聲調(diào),這是為了律詩在吟誦時聲韻錯落有致。
如:唐張謂《同王征君湘中有懷》:
八月洞庭秋,瀟湘水北流。
還家萬里夢,為客五更愁。
不用開書帙,偏宜上酒樓。
故人京洛滿,何日復同游?
此詩四聯(lián)出句末字分別用平、去、入、上四聲(只有在首句入韻的情況下,才可能有平聲的末字)。這對于詩歌語調(diào)的抑揚,無疑是有助益的,實際上調(diào)整了律詩只押平聲韻的平緩。
下一講預告:律詩平仄中的變通
律詩中有少數(shù)的位置平仄有一定的靈活性,即可平可仄。有以下這些位置(這里我們從寬處理,即只要是“可”就行)……
歡迎來到六不和尚~
詩詞
豈止于格律?!
作者:六不和尚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