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大學本科教育,注重通識與專業(yè)的跨界融合,這無疑抓住了根本。要之,培養(yǎng)科學精神與人文情懷兼具的大學生是新時代高等教育的主旋律。法國文豪福樓拜說過:“時代越前進,藝術越具有科學性,同樣,科學也會變得富有藝術性。兩者在底部分開之后,又會在頂峰匯合?!笨茖W是科學,藝術是藝術,各有各的事情要做,這其間有知性的分野:藝術是審美,是形象思維、直覺體驗,科學是數(shù)理邏輯、抽象思維,以概念、判斷、推理的方式把握世界。但藝術美也蘊含著科學性,如黃金分割律,科學也需要想象力,亦時有審美直覺的火花;科學的、正確的方向與美的方向往往有著驚人的一致。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相對論就是超常想象力的思維范式。陸機《文賦》云:“精騖八極,心游萬仞?!痹谙胂罅@一點上,人文藝術與科學確實“會在頂峰匯合”,實現(xiàn)深層次的融合。此外,科學求真,同時也需要向善的精神,這樣才能將科學轉化成生產(chǎn)力,在實踐中為人類創(chuàng)造美好的生活,質言之,科學倫理的旨歸在求真、向善、創(chuàng)美,這跟人文理想的真、善、美殊途同歸,這又是科學與藝術在頂峰的匯合。
從人文教育的維度來看,大學生最需要的教化是詩教。詩教即美育之大者,承載著美育的職能。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說》指出:“純粹之美育,所以陶養(yǎng)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純潔之習慣,而使人我之見、利己損人之思念,以漸消沮者也。蓋以美為普遍性,決無人我差別之見能參入其中?!泵烙磁囵B(yǎng)人美麗而又有尊嚴的情感,以美為普遍性,打通現(xiàn)象世界與實體世界,獲得理性與現(xiàn)實的和解。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語境中,狹義的詩教即儒家詩教,其美育的精神即中和之美?!抖Y記·經(jīng)解》云:“溫柔敦厚,《詩》教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而不愚,則深于詩者也?!蔽覀冞@里討論的詩教是廣義的詩歌教化,是審美,是文化,主要指向高等教育,關乎人格的建構與人才的培養(yǎng),具有現(xiàn)代性意義,當然也汲納了儒家詩教的精神意脈。
孔子非常重視詩教。他教導兒子孔鯉:“不學詩,無以言?!保ā墩撜Z·季氏》)孔子的詩學既有審美功能,又具有社會、政治意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保ā墩撜Z·陽貨》)詩具有感發(fā)志意的力量,直指人心,動人心魄,可以觀民風,知得失,可以相互交流,可以怨刺上政??鬃拥脑娊填H具精英教育的思想:“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論語·子路》)他認為一個人從事政治和外交,必須“誦詩三百”,而且要得其精髓,活參活用,這樣才能“授之以政”,獨當一面,“使于四方”,不辱使命。
事實上,春秋時期,“詩三百”廣泛應用于諸侯會盟的外交場合。《左傳》一書記載了頻繁的“賦詩”活動。春秋士大夫的賦詩,并不是創(chuàng)作,而是借現(xiàn)成的詩篇,暗示自己的觀點,或綿里藏針,或釋放善意。賦詩實質上是一種用詩,也就是《左傳》講的“賦詩斷章,余取所求焉”。不難看出,賦詩之所以能在外交場合盛行,是因為詩中存在著一種隱喻思維,即“詩可以興”。其特點是把人類的內心世界與外部現(xiàn)象進行類比性聯(lián)想,在天人合一的文化生態(tài)中聯(lián)結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春秋士大夫“賦詩斷章”多著眼于政治語境的暗示,這種隱喻性用詩的向度是非文學的,但其富于聯(lián)想的思維方式卻是帶有普遍性的。
賦詩言志,堪稱外交辭令的重要范式。時至今日,我國在國際事務上所施展的大國外交,賦詩明志依然在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這跟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詩教是分不開的,從這個意義上說,一個人倘要成長為杰出的外交家,解決國際爭端,應對西方的挑戰(zhàn),縱橫捭闔于國際舞臺,就必須研讀詩學,“不學詩,無以言”,“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孔門詩學奠定了儒家詩教的基礎,影響深遠,歷久彌新。詩的語言是形象的、精粹的、有感覺的語言,多讀詩,則漸入佳境,人就有事外遠致,說話作文文采斐然,富于感染力。反之,不學詩的人往往言辭枯窘,思想貧乏,缺乏趣味和想象力,多半不能表達得體。過去有人豪言:“學好數(shù)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平心而論,學好數(shù)理化確實有智商,有底氣,但是不是能走遍天下呢?那可不好說,因為人行走江湖,智商和情商缺一不可。詩教代表著情商。人總要與人交往,跟人說話,往往一開口,品行、修養(yǎng)、胸襟就流露出來了。《論語》講得好:“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雍也篇》)學好了數(shù)理化,又腹有詩書,文質彬彬,表里如一,才是大雅君子,方能左右逢源。在當下市場經(jīng)濟的時代,學詩尤為重要。所謂有境界則自成高格,學詩能提高人的品位,升華人的思想,凈化社會風氣。試想一個社會,倘能遠離物欲橫流的拜金主義,做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甚至臻于“貧而樂,富而好禮”的境界,這個社會是多么和諧,多么美好!
有人要問:“詩有什么用?詩能創(chuàng)造生產(chǎn)力嗎?”詩有大用,也似乎無用。大用則如《毛詩序》所云“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詩”,詩能“經(jīng)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質言之,詩維系著社會的和諧,詩有補于世道人心,詩有經(jīng)世致用的價值。一旦從純粹功利的角度看,詩又壓根兒沒用,詩確實不能直接創(chuàng)造生產(chǎn)力。很顯然,詩以審美為第一要義,純粹功利的詩學委實不足取。所謂無用即大用,詩有思想,有溫度,有筋骨,詩是文化軟實力,能齊家治國平天下。
那么,怎么學詩呢?
一是含英咀華,博觀玩繹?!坝ⅰ焙汀叭A”喻指文學經(jīng)典。孟子說得好:“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泵纴碓从趦刃牡某鋵崳粋€思想和情感都很貧乏單調的人對于文學而言是無所謂美不美的,一旦“充實而有光輝”,即擁有天地之大美。文學經(jīng)典便是“充實而有光輝”之所在,就像一座萬花園一樣,“英”和“華”姹紫嫣紅,美不勝收。明人王世貞《藝苑卮言》說得好:“大抵詩以專詣為境,以饒美為材,師匠宜高,捃拾宜博?!睂W詩得取法乎上,多讀不同時代、不同文體、不同題材、不同風格的作品,即能不斷拓寬心胸,深化思想,豐富情感。
二是因聲求氣,涵詠入境。詩歌一定要吟詠,入情,入境,入心。《尚書·堯典》云:“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痹姼柚竺勒窃谟姥院吐曋畜w會得來的。清人沈德潛《說詩晬語》卷上:“詩以聲為用者也,其微妙在抑揚抗墜之間。讀者靜氣按節(jié),密詠恬吟,覺前人聲中難寫、響外別傳之妙,一齊俱出。朱子曰:‘諷詠以昌之,涵濡以體之?!娴米x詩趣味?!痹娫~吟詠是詩教,亦是樂教,能陶冶人之性情,關乎人才之培養(yǎng),其功能適如《樂記》所云:“使之陽而不散,陰而不密,剛氣不怒,柔氣不懾,四暢交于中而發(fā)于外,皆安其位而不相奪也”。詩即樂章,而樂隨禮行,在弦歌吟詠中培養(yǎng)人陰陽剛柔和而不同的性情。
學科有文理之分,詩教的闡揚無問乎文理?!芭d于詩,立于禮,成于樂”(《論語·泰伯》),詩教的終極目的在于作育人才,尤其是精英人才的造就,這關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作者系揚州大學文學院教授)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