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知乎上提問,王陽明的心學到底有沒有什么短板?我想如果修行功夫尚未超越或者接近王陽明先生,很難說出心學的短板在哪里。當年王陽明先生評價心學開山祖師陸九淵的學問,也只是說“”粗''了。《傳習錄》中有記載道:
【原文】
又問:“陸子之學何如?”
先生曰:“濂溪、明道之后,還是象山,只是粗些?!?/span>
九川曰:“看他論學,篇篇說出骨髓,句句似針膏肓,卻不見他粗。”
先生曰:“然他心上用過功夫,與揣摹依仿求之文義自不同,但細看有粗處。用功久,當見之?!?/span>
【譯文】
九川又問:“陸九淵先生的學說該怎么評價?”
先生說:“周敦頤、程顥以后,還數(shù)陸九淵的學問了,只是稍顯粗糙了。”
九川說:“看他的論學著作,每篇都能說出精髓,句句深入透徹,卻看不出他粗糙的地方?!?/span>
先生說:“誠然他曾在心上下過工夫。這與只在義上揣測模仿、求個字面意思的自然不同,但仔細看就能發(fā)現(xiàn)他粗糙的地方,你用功時間長了,就應該能發(fā)現(xiàn)?!?/span>
【解讀】
王陽明說陸九淵之學稍顯粗糙了,這種“粗”不是指知識之多寡與思考之精確與否而言;也不是就修道功夫之造詣而言,而是陽明的主觀實感,此實感源于陽明對兩人學問所表現(xiàn)的分解與非分解的不同風格的了解。
王陽明比較推重陸九淵的心學思想,但同時也指出他思想的粗糙。陽明認為,良知人人自有,本無不同,故每人“胸中各有個圣人”。正因為良知好比“指南針”、“試金石”、“靈丹”,致良知便是依此良知而行,則是非善惡自然彰顯,無法遮蔽。致知之妙只有主體自身體會得到,言說不盡。此外,陽明認為致良知的觀念,圣人早已提出來,他不過發(fā)明出來而已,談不上泄露天機,人人須去用功做。
雖如此;卻也有心友提出一些不同的觀點;而這些觀點從不同的角度看,都是相當有價值的;都是我們修行路上的指明燈。希望大家看后,能有所啟發(fā)。
心谷:
首先對樓主的提問表示不解,為何在開始了解一個人的觀點首先尋找他的短板呢?我們不是應該取長補短嗎?
陽明先生的學問最重要的在于“致良知“三個字,以”誠意的事上磨練“作為踐行的座右銘,不斷檢視自己,讓自己的心獲得不斷的暴曬,在這其間并不帶有任何道德的評價。只是不斷的暴曬與檢視自己,消弭個人心中的世界與真實的世界的區(qū)隔,最后達到心中如鏡,照見真實萬物。
心學,末學把它當作一種信仰來實踐,漸漸感覺上天就駐留在我心中。大學中說到,”物有本末“,那么上天是本,它給我們一顆純凈的心,而每個人其實只是末,我們應該盡力去守護自己那顆代表上天意志的心。
青魔:某以為,心即理,所謂理就是你心里的道理和良知,心學沒有什么缺點不缺點,其本身就是一門哲學,是一種指導思想,他希望所有修習這門思想的人,從心出發(fā),找到內(nèi)心的感覺和良知,并凈化內(nèi)心的一些惡念和歪理,并將良知付諸于行動,如果你能按照這個人生哲理,修習自身,自然便有所感悟。
劉東:如果非要用現(xiàn)代人的觀點來評價,陽明學說的短板有兩塊:
一、強調合,強調圓融統(tǒng)一,而相對忽視了分、忽視了對豐富多彩本身。
二、邏輯不嚴謹,很多觀點無誤,但論據(jù)經(jīng)不起推敲。
陽明致良知學說,與兩百年后的康德《實踐理性批判》很多觀點速途同歸,弱就弱在邏輯性上。
當然,這兩點都源于中國文化中長期缺乏科學精神,而邏輯是和科學精神不可分割的。
軒轅冰蓮:一般研究把心學作為哲學,很難說哲學有什么長短板。不能拿科學研究的方法去研究哲學。
如果當做行動指南的話,不如去直接研究具體的專業(yè)知識,比如文學,軍事,邏輯…… 古人是真的看了很多書才敢當大V,寫心靈雞湯的。
心學更多是一種信仰和啟發(fā)。你看科學不也是一種信仰么。世界如此之大,人只是塵中之塵,永遠有人類認知能力之外的世界。
艾葦:看了點《傳習錄》,不是非常喜歡他,因為我比較喜歡事功(功利)學派吧,更喜歡王安石、葉適、陳亮、王夫之。
“知是心之本體,心自然會知。見父自然知孝,見兄自然知弟,見孺子入井自然知惻隱。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若良知之發(fā),更無私意障礙?!保ā秱髁曚洝罚?br>
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孟子 盡心上》)
個人認為,“不慮而知”的“良知”也就是人不假思索的初念(動物性?)里未必盡是“善念”吧?
不假思索的“良知之發(fā)“真的”無私意障礙”嗎?
他說的良知是剔除了私意的良知,仍然是一種道德訓誡而已。
小道:樓上的幾位沒讀懂心學,心學是叫你做一個真正的為善去惡的君子,強調知行合一。內(nèi)心的強大是真正的強大,內(nèi)心的正義感,才是你有強大的力量。
孔子曰仁,孟子談義。仁義之道,就是儒學的真精神。純理論和概念的邏輯推理,都已經(jīng)入了宋儒開啟的抽象理論中,概念的清晰和生命的修煉是完全兩回事。
再說一遍,真正的儒學,是教你明白人倫常道,善惡是非之學,是修煉之學,是為君為圣之學,是格去私欲致良知之學,非概念的抽象推理。
張恕直:沒有短板,陽明心學注重知識和實踐的統(tǒng)一圓融,需要注意的是,任何實踐都有特定的條件和場景,與實踐者的經(jīng)驗學識等有關,所以不可教條主義。
更何況陽明先生指正朱圣人的短板,沒有問題,缺乏足夠的哲學素養(yǎng)和人生格局的人也來批評,只怕是人云亦云的笑話了。
張福偉:如果說有短板,就是門檻太高,一般人入不了門。而學朱熹就比較好入門。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