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 ,讓詩歌點亮生活
娜夜,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yè)。甘肅省文聯(lián)副主席,中國詩歌學會副會長。出版詩集《起風了》《娜夜的詩》《個人簡歷》等。曾長期從事新聞媒體工作,現(xiàn)為專業(yè)作家。獲魯迅文學獎、人民文學獎、十月文學獎等。現(xiàn)居重慶。
主持人語
娜夜欲言又止的寫作可以賦予一些關鍵詞:顫栗、遲疑、果斷、準確、內化、通透、音樂性、精神性……她的極簡主義技法已熟能生巧,構成對紛繁雜多之現(xiàn)象學的削減和反駁——詩的加法和減法均為“通羅馬”之路,娜夜選擇了減法——“我知道我在浪費生命,但我節(jié)約語言”。這,如同早年萌發(fā)的一個決心,如今已成“落筆洞”里的新發(fā)現(xiàn):“宇宙有大秘密/知天命之年,我有破譯這一滴液體語言的愿望”,她深知陡峭而洶涌的心思“需要一個出口”,以期成為白云出寺般的“一個例外”。娜夜詩中有大量洗練后的留白,與其說是一種語言節(jié)制,還不如說是對讀者的高度信賴——讀者可在她留白處呼吸、沉思、靜坐或徘徊,從而使她的詩變成了讀者能夠參與進來一起創(chuàng)作的作品。
——沈葦
鄉(xiāng)村
老鷹捉小雞的田野
稻草人眼里有一群麻雀
陽光里有雨
那個舊布衫的女人
她的身體里有一只做夢的花瓢蟲
尖麥芒的聲音里有血
炊煙里
有一支疲憊的歌
背畫夾的女孩
獨自站著:向日葵的影子里有一個凡·高
漫山島
黃昏時上島
更寂靜了
小橋 流水 柴門 棉花地
押的都是平仄韻
什么都是遠的
只有照在身上的陽光是近的
失去聽力的老人
除了慈祥
從未奢望過另外的余生
因一朵蒲公英和兩只小山羊
而跳躍
旋轉
荷葉裙一圈一圈的
小女孩的快樂一直蕩漾到天邊
舊木窗的燈光 似螢火蟲
路過的人
和神
要問候它
在黃果樹瀑布想起伊蕾
紀念一個詩人最好的方式
讀她的詩——
“白巖石一樣
砸
下
來”
生前只見過一面
松軟的沙發(fā)前 是壁爐和篝火
你的長裙拖著繁花 帶來
安靜 你遞來的酒杯里晃動著一個大海
可能的日出——“我愿意”
而人間教堂的門
并未開啟
與瀑布合影
突然的小鳥
填補了你的位置
年輕詩人模仿你
常用照片的眼神——我也曾模仿
“那尊白蠟的雕像”
是哪一尊?
無人的走廊
獨身女人的臥室
——我繼續(xù)讀 而黃果樹轟鳴
瀑布繼續(xù):超越一個優(yōu)秀詩人
意味著超越一個時代
郊外
沒有人
就是沒有我想看見的人
蝴蝶 蜜蜂 蜻蜓都不認識他
松鼠放棄了一次跳躍
熟透的果實 內核是堅硬的
雪地上有三重陰影:我的 樹的 寂靜的
我失去聽力的喜鵲
嘴巴閉得更緊了
——沒有召喚 必須自我喚醒
今日一別
回憶:
哪一個瞬間
預示著眼前
——今日一別 紅塵內外
什么是圓滿 你的寺院 禪房 素食
我選擇的詞語:一首詩的意義而非正確
江霧茫茫
靠翅膀起飛的
正在用腳站穩(wěn) 地球是圓的
沒有真相
只有詮釋
……仍是兩個軟弱之人
肉身攜帶渴望和恐懼 數十年
乃至一生:
凡我們指認的 為之歡欣的 看著看著就散開了
去了哪里
人間也不知道
詩
一首好詩有諸多因素
有時 僅源于詩人穿了一件寬松的外套
和一塊香樟木片
老人
老人哭過了
現(xiàn)在她坐到了公園的長椅上
她經歷了什么
怎樣的辛酸
或悲憤
她的坐姿告訴我:
從未奢望過圓滿的人生
也不接受沒有尊嚴的生活
落筆洞
巨筆懸空
一萬年——筆尖滴水不斷
宇宙有大秘密
知天命之年 我有破譯這一滴液體語言的愿望
蟬鳴說:神在天上著天經仙典 猶豫處 筆落人間
哦 神也猶豫
心中一暖
滴入百會穴的一滴 冰涼 如針刺
它想試試——唯肉體
深不可測
遺址——倉央嘉措修行之地
他是一個例外
右墻已經坍塌 左墻在
雪是薄的
時間永遠平靜
我的心思陡峭 洶涌 需要一個出口
我匍匐
嘴唇翕動
落日和群山隨我一起俯下身來
云朵飄出的寺
在天空停留了很久 另一個時空
明天的一場大雪
白了布達拉宮的頭 他是一個例外
為一個詩人寫一首詩
今天 要在門上掛一束艾草和菖蒲
要吃一個粽子
要為一個詩人
寫一首詩
每一行都涌向汨羅江
什么是最高獎勵——對于一個詩人
歲月更替
逝者如斯
而詩
還在
被傳頌
被吟唱
舞臺搭在天空之上
卻涌動著大地的草木之香——那百感交集的當下
與日月同在
共生
如果此刻
你和屈原的目光相對
他會再次告訴你:什么是詩人
去馬爾康 途經汶川
在路邊
坐下
……劇烈晃動的
在我淚水中又晃了一次
愛我們的地球 它還保管著靈魂
上蒼贊同
落下細雨
提籃子賣水果的婦女
站過來:都是自家院子里的
蘋果 李子 葡萄 黃瓜
——她重新栽種的生活
她不老
頭發(fā)全白了
會在哪一刻突然哀泣?
你籃子里的陽光多少錢一斤
她笑 繼續(xù)問
她繼續(xù)笑
笑聲里有一座果園的歡喜
大師
大師走在圖書館回家的路上
有些空虛
剛剛
他分別用法語和英語
對笑瞇瞇的女學生表達了愛意
伸手時
圖書館的階梯突然直立起來
踉蹌 懸空 呼救 總之斯文掃地
柏拉圖時代已經過去
量子理論說
當一個粒子顫動
會波及另一個粒子
大師神色凝重
幾聲干咳
吐出兩個漢字
分別塞緊了自己的耳朵
——膨脹 膨脹 越塞越緊
落葉和風撲進他懷里
更加空虛
哈欠
一個孩子
告訴我他的煩惱——
不知道黑板想什么
他每天擦著錯誤的橡皮想什么
作文本喜歡形容詞
課堂上的哈欠
他無法控制
空蕩的操場上
他站出樹的形狀
招來涼風和鳥鳴
孫悟空的造型尤其可愛——我每天都想變成他
一個坐在課堂上
一個還在睡夢里
因為寫詩是一種美德
◎娜 夜
一首詩能干什么?為什么還要寫下去?因為寫詩是一種美德。
我的寫作從來只遵從我的內心,如果它正好契合了什么,那就是天意。
寫你的命運給你的——這多么重要!
知道你寫的每一個字在干什么——這是詩的魅力,也是召喚你繼續(xù)寫作的魔力。
對于一個民族,在孩子們的課本里選編一些真正意義上的好詩,比評詩歌獎更重要。
和孩子們一起寫詩、讀詩、聊詩,是有意思的。那早已丟失的天真和好奇心,會被孩子們重新送回來。
我已經有很長時間沒有寫出一首詩了。我不知道這是為什么。我不知道我為何開始,又為何停下。然而,每當我發(fā)現(xiàn)自己又開始寫詩,總是心懷詫異。
時光流逝,有些詞語在你的生活中已經消失了。隨之而來的另一些正待你去經歷、體驗……始終不變的是對分行這種形式的熱愛。
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到現(xiàn)在,我已經寫了很長時間了。還在繼續(xù)。而且只寫詩歌。
靈感和高潮一樣不能持久,接下來是技藝。
一個作家的意義就在于他提供了某種語言。語言是表達者的精神氣象和精神質量。而慣性,是需要警惕的。
時間才是終評委。榮譽,是一次重要的提醒:也因此,你寫作的尺度又一次升高了。
詩人的精神空虛感是絕對必要的。寫,則是對“空虛”的穿越。
“我們是詩人——和賤民們押韻?!薄木S塔耶娃在她的時代。
難以獲得的是深度,寬度很簡單。
我知道我在浪費生命,但我節(jié)約語言。
我希望我的寫作,在敢于正視人的自身局限性的同時,還進一步折射出這樣的詩歌美學:“美的短暫性會提高美的價值?!?/strong>
把詩寫得花里胡哨并不難,難的是相反。小沙彌總是口若懸河、云遮霧罩,高僧大德深入淺出、話語樸素。
一首好詩有諸多因素,但絕不可能只是修辭術的結果。
有時候,詩人的絕望不僅僅來自寫作本身,還可能來自一本正在編選的自選集。你寫的時間越長,可挑選的越少。某個秋天的下午,呆坐在書房里的你,甚至已經沒有勇氣繼續(xù)完成一本叫《娜夜詩選》的自選集。
那些從來為自己叫好的詩人,他們的力量是從哪里來的呢?
在忠實于自己的內心和過分強調詩歌的社會功能(比如啟蒙、呼吁、批判、擔當、揭露、反叛、悲憫等)之間,優(yōu)秀的詩人更多地出自前一種。
我們的詩歌從來沒有逃避現(xiàn)實,卻沒有力量穿透現(xiàn)實。
在人類的災難面前,我允許自己失語。就我個人而言,那樣的時刻,眼淚或憤怒比寫詩更誠實。
詩無論參與了什么,都不能因此降低藝術水準。否則,就是對詩的傷害和利用。
我懷疑那些時刻準備用詩歌表態(tài)發(fā)言的詩人。那些消費苦難與不幸的偽命題。
一個從未寫過愛情詩的詩人是不可思議的。他的生命是干枯的,至少不夠豐盈。愛情就本質而言,就是無窮對有窮的一種態(tài)度。在這個意義上,我們不妨把愛情詩看作人與世界關系的一種隱喻式書寫。
必須減去多余的脂肪、贅肉,表達的雙下巴——仿佛美的:人體。必須懂得節(jié)制的力量——這僅僅是技術?這,并不容易。
有時,我的苦惱還在于:從不能把自己的一首詩解釋得頭頭是道。
糟糕的是,這個時代,人們已經不再認真閱讀了?;蛘咧灰砸环N方式閱讀:評獎的方式。諾貝爾文學獎或者一種尚未誕生的什么獎。
木匠的根本是桌椅板凳,而非滿地蓬松好看的刨花。所以,寫作是一回事,榮譽的附著物是另一回事。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當天,卡夫卡的日記里只有一句話:“德國對俄宣戰(zhàn),下午游泳。”你絕對不能說,寫出《審判》的卡夫卡對人類的大事無動于衷。
關于詩歌與公共生活的討論:讓愿意參與者參與,不參與的也不是罪過。這才是正常的。就像有些人設法進入文學史,有些人覺得毫無意義。
詩,一定不會是公共生活的主角。甚至,詩人這個稱謂在公共生活面前都是尷尬的。僅僅把公共性理解成對社會生活的介入,對重大事件發(fā)言、表態(tài),就太草率了。
在公共生活中做一個有精神光芒和道德底線高拔的人,比寫一首詩更重要。
只需要一個足尖——這是芭蕾。而創(chuàng)作談就是要告訴他人練功房里的事故,如何頻頻摔跤,哪個部位骨折,哪里肌肉反復拉傷,撕裂……
被問:詩歌對我究竟意味著什么?在某個黃昏或深夜完成一首詩的可能,在自然面前更謙卑的姿態(tài),意味著屬于我自己的表達方式。每一首詩都是一個尋找自己聲音的啞孩子。也意味著:贊美中隱含祈禱。
邊緣或小眾或無用,又有什么關系,或許正契合了詩的本意。星光依然閃爍,詩人們依舊在寫。
我的詩都短。中學時,我60米短跑和跳高成績都不錯。在跑道上,距離越長,我的成績越差。短跑最后的沖刺有飛翔之美,馬拉松總是筋疲力盡。
我從來不低估讀者的感受力,這使我的寫作一開始就剔除了多余的贅肉。
藝術的感受力是一種神秘的東西。有些詩,的確需要讀者具備一定的閱讀準備和生命經驗。
關于生活和愛:哪一個生命,哪一個民族,沒有自己深情的佳句,只是——詩人寫在了紙上而已。
離開甘肅之后,我才開始真正意義上寫大西北:《大于詩的事物》《向西》《移居長安》《移居重慶》《時間的敘事》《想蘭州》《西北風就酒》等作品里都傳達出這樣一種詩歌情感:“誰在大霧中面朝故鄉(xiāng)/誰就披著閃電越走越慢/老淚縱橫。”
做一個詩人,意味著接受各種悲觀主義的訓練。后工業(yè)時代,消費主義文化,人類生存圖景的變異,傳統(tǒng)審美情境的動搖……詩人們必須面對分裂的精神鏡像和怪誕、非理性的人生體驗。詩歌的智性元素豐富了,內在的精神力量卻在衰減。
詩歌涉及政治和涉及草木一樣自然,我反感涉及一點政治,就自喻擁有“真理”的詩人——朗誦的時候就可以振臂高呼。當然,如今似乎是一個世界性現(xiàn)象。
無論生活還是詩歌,我從不為自己設置假想敵。
我十分在意每一首詩的內在節(jié)奏和音樂性。有時不是卡在表達,而要歸屬、歸宿于這首詩的韻律。閱讀消失了,回聲還在。
年輕時我寫對抗的詩,緊張,別扭,敵意。現(xiàn)在,我寫和解的詩,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世界,也包括和我自己。
芭蕾的足尖給詩人靈感,乞丐和小丑同樣給出詞語。
我們的詩歌并不缺乏呈現(xiàn)日常生活的能力,但我們缺乏呈現(xiàn)生活真相的勇氣。
現(xiàn)在,地鐵上、石壁上、隧道和溶洞里,都會看到張貼或石刻的詩歌,不知道算不算詩歌與公共空間和市民生活發(fā)生了關系。
朦朧詩給我的啟發(fā):哦,原來詩也可以表達個體生命的憂傷,而非必須的集體亢奮。
上個世紀60年代的大西北甘肅(打出這兩個字,我的心就軟了),實在是太荒涼了。干旱、風沙、偶爾的草木、光禿禿綿延的群山。我在那里生活了40年,詩歌中始終的蒼涼、憂郁、空曠、節(jié)制、恍惚,皆受益于那片土地。
“詩歌來到美術館”。想象一下:詩和美術,詩人和讀者,突然出現(xiàn)的老朋友,一直沉默的陌生人,這樣的現(xiàn)場令人期待和驚訝。
這些年,“移居”成了我生活的關鍵詞。熟悉與陌生,干燥與潮濕,荒涼與蔥郁,歡聚與孤單,這些極端的變化與沖撞,為我的寫作提供了新的可能——詩與人相互建構,彼此洞開。
《想蘭州》是我唯一能讀好的一首詩。無論多么緊張,想蘭州三個字一出口,人就脫離了舞臺,回到這首詩里……它不是一次創(chuàng)作,更像一次默寫,命運早已為我準備好了。
我對自己的寫作從來都是不自信的。作品決定發(fā)出了,最后的發(fā)送鍵還要等幾天,電腦也一直開著。
概念化的標簽是評論文體的需要,對寫作本身沒有意義。
我很少空談詩歌,只對具體的文本有興趣。
每個詩人都有自己的局限和需要解決的問題。我對自己的寫作從未充滿信心。
只要寫,它就是我的作品,沒有“采風詩”之說。一旦有了“應景”之感,只能說我沒寫好。
從來沒有寫作計劃,也不知道下一首詩在哪兒。
我是混沌迷糊出詩歌,越清醒越不行。所以上午只能讀書,下午寫作,黃昏時狀態(tài)最好。
除寫詩本身,任何之外的文字我都心不在焉。也如我,不可救藥,兩本詩集起了同一個名字:《娜夜的詩》。這里沒有誕生兩個“娜夜”,卻好像是對自我的輕微嘲諷。
對于一個詩人,什么是最高獎勵?歲月更替,逝者如斯,而詩,還在。被傳頌,被吟唱,舞臺搭在天空之上,卻涌動著大地的草木之香。
詩人的任務:把詩寫好。
選自《江南詩》2022年第4期
編輯:王傲霏,二審:牛莉,終審:金石開
編輯:王傲霏, 二審:曼曼, 終審:金石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