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zhuǎn)自微信公眾號:上流UpFlow(ID:heyupflow)作者:高欣,編輯:大錘。虎嗅網(wǎng)獲授權(quán)轉(zhuǎn)載。文庫外鏈
論起說話帶勁,自然是沒什么人敢跟“京油子”和“衛(wèi)嘴子”一爭高下的。
京津兩地離得近,嘴也都很貧。但北京人的嘴皮子有點“油”,見多識廣會忽悠,侃上幾個小時用詞兒都不帶重樣的;而天津人則是碎嘴子,平時說話都跟說相聲似的絮絮叨叨、妙語頻出。
如果一個天津人和一個北京人被困在孤島上,大概他們會過得風(fēng)生水起,惺惺相惜吧(也有可能會打起來)。
至于京津兩大高手之間誰更勝一籌,我們是不敢評判的,怕被淹沒在兩地人民的吐沫星子里……
但天津也有天津獨有的特色,比如在待人接物的稱謂上,一聲“姐姐”(結(jié)界),就道盡了京津兩地的不同。
▲天津話發(fā)音指導(dǎo)
可能初到天津的人都會感到困惑,天津人為嘛就那么愛管人叫姐姐。
十幾二十歲的小伙子叫小姑娘叫姐姐也就算了,可偏偏五六十歲的老大爺也愛管人家小姑娘叫姐姐,真讓人摸不著頭腦。但如果你在天津待久了,你會發(fā)現(xiàn)這些叫法其實是天津衛(wèi)獨有的智慧。
1. 叫聲“結(jié)界”,你好我好大家好
越長大越發(fā)現(xiàn)在稱呼人這件事情上犯了難。小時候哥哥姐姐、叔叔阿姨隨便叫,但等到自己二十來歲的時候再管人家小姑娘叫姐姐,有時候就比較尷尬,因為人家可能比你還小……
直到近幾年“小姐姐”的稱謂流行了起來,才算是解了尷尬??涩F(xiàn)在連“小姐姐”這個稱謂也越來越不好用了。
完蛋,別說社交了,現(xiàn)在搞不好一段姻緣直接先死稱謂上了……
然而天津人民就沒為這種事兒犯過愁。無論雙方年齡多大,陌生男性已成為大哥(達各),女性一律稱呼為姐姐(結(jié)界)。
▲請跟我一起正確發(fā)音
在天津一直習(xí)慣稱呼女士為姐姐,因為天津人認為這樣稱呼是對女士的一種尊重,有禮下于人的意思。
在天津待久了你才會懂得,一句“結(jié)界”是他們待人處事智慧的象征。
見到陌生女性同胞不用擔心叫大姐被翻白眼,叫小姐被打,一句“結(jié)界”,禮貌又不失天津人的幽默。
而這些姐姐之前還是有區(qū)分的,天津人稱呼妙齡少女時會加個“小”字叫成“小姐姐”,上了歲數(shù)的則加個“老”字叫成“老姐姐”。但現(xiàn)在沒這么麻煩了,通常是一句“結(jié)界”就全搞定。
對于老天津衛(wèi)們來說,其實叫的是“結(jié)界”,討得卻是生活。老天津衛(wèi)是最早的一批工業(yè)城市,講究的是跑碼頭討生活,這對天津方言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敖Y(jié)界”的稱謂來源與此也脫不了干系。
在沒有廣告、推廣的年代,跑碼頭做生意,第一講究的就是嘴甜。
嘴甜了,把顧客哄高興了,人才能買你的東西不是?而嘴甜的第一點就在于叫人上,不能上來就“喂,買點蘿卜青菜不?”,誰理你呀!
走街串巷的小商販遇到的最多的就是操持柴米油鹽的女性顧客。對于女性顧客的稱呼又有大講究。
要看對方結(jié)沒結(jié)婚,比如“嫂子”、“大嬸”、“大媽”、“大娘’之類表示已婚的稱謂,使用的時候就要特別慎重。要是看走了眼對一位未出閣的姑娘叫“大嫂”,不僅東西不出去,估計還得吃一頓白眼,“誰是你大嫂”!
▲天津買賣人講究,叫人更講究
所以,在對陌生女性婚姻狀況不明的情況下,“姐姐”這個詞就成了最保險的稱謂,您出了閣是姐姐,沒出閣的也是姐姐,怎么叫都不犯忌。
稱呼不犯忌,生意就好做,生意做得下去,才能討得了生活。
除此之外,這種叫法也是天津方言親屬稱謂的一大特點。
天津方言的親屬稱謂除了表示稱呼親屬關(guān)系外,還附加了許多不同的感情、文化、社會習(xí)俗色彩。而“結(jié)界”這一稱謂,就是其特點之一。
一些長輩或者年歲比較大的人稱呼小輩兒或年紀小的女性為“結(jié)界”,多是“從兒稱”,用天津話叫“指著孩子叫的”,即降低自己的輩分以孩子的輩分去稱呼。比如當你走進天津的公園,可能會聽到有人說:
“我們爺爺我們奶奶我們姥姥我們姥爺都好極了!”
但是你以為說話者說的是他或者她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嗎?不!
秉承著“指著孩子叫”這種稱呼方式,發(fā)言者說的“我們爺爺”可能是她的公公,“我們奶奶”可能是她的婆婆,“我們姥姥”可能是他的岳母,而“我們姥爺”很可能是他的岳父……
即,說話者以自己兒子或者女兒的角度稱呼自己的公公婆婆、岳父岳母。
除此之外,“我們爺爺我們奶奶我們姥姥我們姥爺”還有可能是他的親家。即,說話者以自己孫子女或者外孫子女的角度稱呼自己的親家。
是不是已經(jīng)暈掉了?沒事,多捯飭幾遍就明白了……
2. 叫姐姐行,其他瞎叫可小心挨打
雖然“結(jié)界”、“達各”在天津可以不顧年齡輩分隨意稱呼,但并不是所有親屬間的稱謂都可以隨便亂喊的,比如“二姨夫”就曾是一個雷區(qū)。
之前天津人一般不當眾稱呼二姨的丈夫為“二姨夫”,即使在家庭內(nèi)部也使用不多,要稱呼時略掉“二”,直接叫“姨夫”。外地人可能會納悶,叫個二姨夫怎么啦?二姨的丈夫可不就是二姨夫嗎?
“二姨夫”之類的詞匯其實是天津方言中典型的語言現(xiàn)象,也是天津話幽默詼諧的原因。
在20世紀70年代末,二姨夫只是個普通的親屬間的稱謂。但是伴隨著天津著名相聲演員高英培、范振育的相聲《不正之風(fēng)》的橫空出世、家喻戶曉。“二姨夫”變成了“甩貨”的意思,意為“沒人要的,要扔掉的”。
▲《不正之風(fēng)》中的高英培和范振鈺
之前在濱江道商街,一個賣服裝小攤兒打出橫幅:“本店今天全部二姨夫!”天津顧客看了就明白:這個店要賤賣甩貨了。
還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現(xiàn)象是,在舊時天津的社會交往中,一般尊稱成年陌生男子為二哥,卻諱稱大哥。例如天津小販在兜售時,愛說:“二哥吃菜瓜,酸甜的?!本科湓颍峙c“娃娃大哥”有關(guān)。
因為舊時婚姻觀念講究早成家早生子,但舊時醫(yī)療衛(wèi)生條件很落后,生下男孩并平安健康地長大不是件易事。于是很多家庭就會到娘娘宮去燒香祈禱,請回一個泥娃娃,當作自己的兒子。
家中有了這個“娃娃大哥”作為長子,于是“招弟”“連弟”“續(xù)弟”……弟弟們就接二連三地呼嚕嚕跟著來了。
▲網(wǎng)劇《河神》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娃娃大哥”
▲小神婆叫郭得友“郭二哥”,而郭家大哥正是那個泥娃娃
老天津衛(wèi)居民幾乎家里都有“娃娃大哥”。這樣一來,出生的頭胎男孩,“排行”則成了“老二”。所以,舊時在天津大街上,兩位素不相識的男士初次見面,拱手行禮,必以“二哥”相稱。
而到了今天,似乎在稱謂上的禁忌已經(jīng)沒有了那么多的說道。但是作為去天津玩兒的外來人還是謹慎點兒好,萬一人家再挑了理。所以愛誰誰一律哥哥姐姐就完事兒。
3. 生活在天津,樂呵樂呵就得了
外地人一到天津,首先體會到的不是天津城的“九河下梢”的獨特韻味,也不是狗不理、大麻花的美食誘惑。而是天津人特有的幽默、直爽,以及天津話帶來的樂趣。
當然還有那一句“結(jié)界”的哭笑不得……
▲天津味兒喜劇《楊光的快樂生活》
天津話有趣就有趣在與普通話接近,語法與普通話也基本相同,其差異僅表現(xiàn)在語音和詞匯方面。而且天津人說話不如北京人吞音吞的厲害,所以外地人聽起來既可以輕松聽懂,又能夠感受到天津方言的獨特幽默。
初到天津,隨便找個相聲茶館一坐,嬉笑怒罵幾個包袱甩過來保管您笑得腮幫子疼,什么煩惱都忘了。
不想去茶館消磨時光也沒問題。路上偶遇幾個天津本地人,聊上兩句,也能把您逗樂。
天津人貧且愛打擦(cǎ)也就是逗悶子,在相聲窩子長大的天津人似乎天生就會抖包袱。如果您身邊有一個天津人,那您可得好好珍惜,保管您每天樂開花兒。
在天津生活的樂趣不僅在于相聲的魅力,更在于天津是一個生活氣息極濃的地方。
天津人熱愛吃喝玩樂,生活永遠熱氣騰騰,充滿市井氣。
也許你會認為天津人小富即安,安土重遷,人們眼里似乎只有眼前的茍且,沒有詩和遠方。那你可就大錯特錯了,能想出“結(jié)界”這種讓人挑不出理稱謂的天津人,胸中可是有著大智慧的。
就像我們現(xiàn)在,盡管嘴上都吐槽著天津人的“碎嘴子”和“叫姐姐”這件事,但其實已經(jīng)無形中被這些天津人圈了粉。
而且話又說回來了,不但自己平時樂樂呵呵不給你添堵,還能沒事兒給你貧嘴抖包袱逗你開心。這樣的人,又有誰不喜歡呢~
參考文獻:
[1]譚汝為.天津方言與民俗文化[J].文化學(xué)刊,2014(01):68-81.
[2]袁玉梅.北方說唱藝術(shù)與地域文化特征研究——以天津相聲為例[J].河南社會科學(xué),2012,20(09):76-78.
[3]譚汝為.天津方言與地域文化[J].社會科學(xué)論壇,2010(10):120-132.
[4]周運明.天津方言的親屬稱謂[J].國際關(guān)系學(xué)院學(xué)報,1997(02):46-53.
[5]新浪天津:天津人為嘛愛叫“姐姐”?一句“姐姐”藏學(xué)問
本文轉(zhuǎn)自微信公眾號:上流UpFlow(ID:heyupflow)作者:高欣,編輯:大錘。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