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許多驚人的相似之處,讀史如《三國》者,嘗津津樂道于諸葛亮之“空城計”,殊不知,司馬懿與諸葛亮的空城之上的博弈,卻是精彩紛呈的,那是一場關(guān)乎唇亡齒寒、因?qū)κ侄嬖诘妮^量,可謂精妙絕倫。
司馬懿是一真正人才,能與諸葛亮比肩,非周瑜之流所能比的,只有諸葛亮存在,才能更顯司馬懿的出重。周瑜雖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嘆,但瑜與亮根本就不是一個重量級的。
單純從《三國演義》小說來講,司馬懿放走諸葛亮也是對的,因為這時候兩個兒子還沒有成氣候,如果沒有諸葛亮了,魏國諸臣大多還一心向曹,會卸磨殺驢的,所以司馬懿選擇了縱敵自保的策略。
這個就像是官匪游戲,都是相互依存的,結(jié)果匪越剿越多,官越打越大。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大家都明白。
一貫真誠的人撒了一次謊,竟然騙過了許多人;一貫撒謊的人真成了一次,竟然沒多少人相信。這就是習(xí)慣和心理作用的因素。你的分析有道理,這就跟諸葛亮華容道故意放走曹操一個道理。曹操對關(guān)羽有知遇之恩,關(guān)羽又是個很重義氣的人。善于識人的諸葛亮偏偏把這么個講義氣的人放在了華容道這個唯一的出口,難道老謀深算、善于識人的諸葛亮竟然犯了這么低級的錯誤嗎?還立下了軍令狀。非也。小說里用諸葛亮夜觀天象、曹操命不該絕這樣的理由,其實是諸葛的心里很清楚——北方初定,如果殺了曹操這么個北邊的“定海神針”,北方肯定會再次亂成一鍋粥,那時,他們要面對的就不是一個曹操了,而是若干個麻煩的問題,就像現(xiàn)在的伊拉克亂局??磥?,此中有深意啊!
依我看司馬懿一點都不比諸葛亮差,甚至比諸葛亮高明,之所以自認(rèn)不及諸葛亮,只因兩人處境不同。
諸葛亮可謂在蜀國扎下根基,權(quán)傾朝野。怎么做也不敢有人反對,也不會有人拾不戰(zhàn)而勝的便宜,更沒人從中得到好處。就因為這樣,諸葛亮就可以無后顧之憂地盡施才能,可惜還是不能占到司馬懿的便宜。
再說司馬懿沒有一手掌握魏國時,做事處處留有余地,甚至裝病隱退。原因很簡單,魏國能人謀士眾多,就算自己功勞再大,也只有招致群臣眼熱,到頭來一點好處都得不到,也許還會丟掉性命,這樣吃力不討好的是他是不會干的。
俗話說:“高處不勝寒”,司馬懿懂得這道理,與其打敗、甚至活捉諸葛亮,這樣就會打破整個局面,自己失去了對手,同時也會失去自己的價值,到頭來勝利果實會被別人奪取。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