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去波蘭,
您都不好意思稱自己是文藝青年
我所在的一個被風(fēng)了18次群的群友們,在新冠隔離期間決定文化娛樂自己,于是搞了一個群友講座活動。各位大神有講“透過美國小費規(guī)則看美國經(jīng)濟”的、有講“如何選影視劇觀看”的、有講“透過心理分析看電影《寄生蟲》”的、有講“汽車文化”的、有講“書法與繪畫”的,每晚輪番上演,牛鬼蛇神口沫橫飛煞是熱鬧非凡。輪到我,我說我們這幫文青文中們,不能老是滿足于去大理麗江“詩與遠(yuǎn)方”裝比,應(yīng)該邁出國門,去真正的遠(yuǎn)方比如波蘭提高“逼格”,哈哈哈,于是有了這個講座。今天把昨晚的講座整理成文,不成體系,隨講隨寫,要做深度解讀的兄弟,請自己親自去一趟波蘭。
波蘭真是個神奇而偉大的國家,這個處于歐洲十字路口的比云南省還小1/3的國家,其文學(xué)藝術(shù)的成就,令人驚嘆!我最早或者說第一印象是肖邦,這是個音樂之國;其次是詩人之國,顯克微支、萊蒙特、米沃什、辛波斯卡、托卡爾丘克都獲得了諾貝爾文學(xué)獎,還有一個扎加耶夫斯基的大詩人也寫的特別好。非常感激的是,2019年夏我去了華沙和克拉科夫,看見過這片美麗古老而夢幻神奇的土地,有機會我一定還要再次拜訪這個音樂與詩歌、電影與建筑藝術(shù)都達到世界頂級水平的國度。
從地圖上看,波蘭處于歐洲的中心地帶,地勢平坦,國土大部分處于低矮的波德平原,以綠色地毯般美妙起伏的丘陵山地為主,平均海拔173米。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約占全國面積的72%。東北部的湖區(qū)林木茂密,人口較少。我們曾經(jīng)坐火車從華沙到克拉科夫,從火車窗口望出去,波蘭的田野極美:大片大片的林中空地,色彩以翠綠色與金黃色相間,光線明亮柔和、淡淡的云霧若有若無,整潔而色彩明艷的一些小屋子點綴其間,窗外仿佛一幅幅油畫飄過,耳機里飄來肖邦的波蘭舞曲,給人帶來無盡的靈感和想象的空間。
一、音樂大國
2、參觀肖邦紀(jì)念館:2019年6月30日,參觀肖邦紀(jì)念館。華沙自然與肖邦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昨天下午的活動,主要圍繞肖邦同學(xué)進行。我們先是去旅游打卡地:華沙大學(xué)圖書館的樓頂空中花園欣賞了華沙美景,但見這華沙城綠樹掩映,維斯瓦河曼妙柔軟靈動閃爍。這圖書館的外墻設(shè)計實在美妙無比,音符與各種語言構(gòu)成一幅知識的海洋!肖邦博物館是我們今天的重頭戲,李思琳同學(xué)是肖邦的忠實信徒,她的整個童年就是在肖邦的鋼琴聲中成長的,所以她看的非常仔細(xì),肖邦的生與死,愛與愁,都清晰而豐富地記錄在他的鋼琴作品中。博物館琴聲如訴,低回婉轉(zhuǎn),讓人嘆息不已。肖邦太早離世了,這個音樂天才如果再活20年,他那些瑰麗多姿的音樂作品,還會讓我們擁有更多的心靈震撼。參考完畢,吃了一頓波蘭美食,妙不可言!服務(wù)員都如此美麗,食物自然不會讓您失望了。波蘭僑民詩人齊普利安?若爾維德曾寫過這樣一段文字:“弗雷德里克?肖邦,……赤誠的波蘭人,……他收集起灑遍了波蘭田野上的淚珠,用它造成一顆富于和諧美的晶瑩寶石,鑲在人類的王冠上!”
3、在肖邦公園聽一場高水平的免費肖邦作品音樂會:2019年7月1日,華沙作為波蘭的首都,她的精神氣質(zhì)是怎么樣的呢?這是一座詩意浪漫的音樂之都,是教堂林立的信仰之城;是一手盾牌一手寶劍的美人魚,是東西文明交匯的文化巨人;她是米沃什、辛波斯卡、扎加耶夫斯基偉大詩篇孕育的土壤,也是著名大導(dǎo)演波蘭斯基(《鋼琴家》《苔絲》)發(fā)揮其奇妙藝術(shù)的寶地。昨天專門去華沙的肖邦公園聽了一場露天音樂會:1958年5月,在肖邦協(xié)會的組織下,確定每年6—9月,每逢星期六和星期日,都要在肖邦雕像下舉行露天音樂會,至今已經(jīng)60年。昨天的演奏家來自意大利,演奏了肖邦24首前奏曲和一首協(xié)奏曲。但見烈日當(dāng)空,涼風(fēng)陣陣,男女老少席地而坐,邊曬太陽邊聽音樂會,此乃天人合一之具體美景也,實在是美妙無比。下午還專門去上了一節(jié)爵士搖擺舞課,然后去了一間酒吧看年輕人跳舞,音樂熱烈舞姿曼妙,變化多端生機勃發(fā),吃好喝好,興盡而歸。這堂舞蹈課和爵士搖擺舞酒吧之旅,都是思琳在網(wǎng)上看到的意外之喜:一方面切實體驗波蘭華沙年輕人的浪漫情懷,一方面具體看看酒吧的消費情況,體驗的結(jié)果是非常便宜而且超值的。
4、波蘭還是一個傳統(tǒng)而現(xiàn)代的古典音樂的大國:
(2)作為“20世紀(jì)最后的作曲大師”兼指揮克日什托夫·潘德列斯基(波蘭文:Krzysztof Penderecki,1933年11月23日-),又譯彭德雷茨基,更是享譽世界的波蘭當(dāng)代古典音樂作曲家、指揮家。潘德列斯基1933年11月23日生于波蘭東南部克拉科夫附近的德比卡。幼年時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戰(zhàn)爭的慘痛場面給他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潘德列茨基自幼開始學(xué)習(xí)小提琴和鋼琴,并在18歲時進入克拉科夫高等音樂學(xué)校。1960年,在多瑙厄申根音樂節(jié)上,他為42件弦樂所作的交響曲《折射》首演,從此成為國際先鋒派音樂作曲家之一。1966年,潘德列斯基的《路加受難曲》(St. Luke Passion),在明斯特大教堂首演。1966年-1968年,潘德列斯基在埃森富特旺根音樂學(xué)院任教。1969年,他第一部歌劇《倫敦的惡魔》在漢堡國立歌劇院上演,該歌劇是基于阿爾多斯·赫胥黎的作品創(chuàng)作的。1972年,潘德列斯基受聘擔(dān)任克拉科夫高等音樂學(xué)校校長,并于1973年至1978年在美國耶魯大學(xué)任教。潘德列斯基因成功指揮自己創(chuàng)作的以及其他作曲家的作品而獲得極大的國際聲譽。特別值得關(guān)注的是:潘德列斯基為紀(jì)念20世紀(jì)重大災(zāi)難而創(chuàng)作了多部交響作品:如1960年為52件弦樂而作的《哀悼詩》,就是為紀(jì)念廣島原子彈爆炸遇難者而作,引起世界性的深切關(guān)注;鋼琴協(xié)奏曲《復(fù)興》是為紀(jì)念2001年911恐怖襲擊事件而作。他1980年開始創(chuàng)作的《波蘭安魂曲》以及為紀(jì)念波蘭首位民選總統(tǒng)萊赫·瓦文薩所作的《落淚》都是深具人性關(guān)懷的佳作;潘德列斯基的作品的很多章節(jié)在紀(jì)念奧斯維辛集中營中的難民以及1944年華沙起義等等歷史性紀(jì)念活動中屢屢被運用;2005年,他還新作了一部紀(jì)念波蘭教皇的《紀(jì)念約翰保羅二世》。總之,潘德列茨斯基是他這代音樂家中獲獎最多的人物之一,是世界世界級大作曲家和教育家。
潘德列茨基《廣島受難者的挽歌》
二、文學(xué)大國:米沃什、辛波斯卡、托卡爾丘克
從諾貝爾文學(xué)獎設(shè)立至2019年,一共有5個波蘭籍的作家獲得諾貝爾文學(xué)獎:分別是亨利克·顯克維支、弗拉迪斯拉夫·萊蒙特、維斯瓦娃·辛波絲卡、。
1、亨利克·顯克維支:他是波蘭19世紀(jì)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代表作有通訊集《旅美書簡》,歷史小說三部曲《火與劍》《洪流》《伏沃迪約夫斯基先生》;歷史小說《十字軍騎士》。顯克維支出身于貴族家庭。大學(xué)時期即開始寫作,是具有民主主義和愛國主義思想的現(xiàn)實主義作家,素有“波蘭語言大師”之稱。1896年,顯克維支又完成了反映古羅馬暴君尼祿的覆滅和早期基督教興起的長篇歷史小說《你往何處去》,1905年他因這部作品榮獲諾貝爾文學(xué)獎。
2、弗拉迪斯拉夫·萊蒙特:弗拉迪斯拉夫·萊蒙特(1867~1925)波蘭作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福地》和四卷本長篇小說《農(nóng)民》等。1924年被授予諾貝爾文學(xué)獎,獲獎理由“我們頒獎給他,是因為他的民族史詩《農(nóng)民們》寫得很出色”。
3、切斯瓦夫·米沃什(Czes?aw Mi?osz,1911-2004),美籍波蘭詩人、散文家、文學(xué)史家。米沃什是目前在中國最受歡迎的大詩人之一。1911年6月30日生于立陶宛維爾諾。曾參加左派抵抗組織,從事反法西斯活動。后任波蘭駐美國、法國外交官。1951年向法國申請政治避難,1970年加入美國國籍。1980年獲諾貝爾文學(xué)獎,主要作品有《被禁錮的頭腦》、《伊斯河谷》、《個人的義務(wù)》、《務(wù)爾羅的土地》等。2004年8月14日,米沃什在波蘭克拉科夫的家中逝世,享年93歲。我在波蘭旅行的時候,看得最多的就是米沃什。我把他的詩歌下載在手機里面在火車上、在高速大巴上,都在聽他的詩歌,特別有現(xiàn)場感。2020年初的春節(jié),我這段時間處于“新冠肺炎”的自我隔離中,每晚臨睡前讀波蘭詩人米沃什的四卷本《米沃什詩集》,收益豐盛。其中這首《使命》結(jié)合我們目前的情景心境來讀,真是振聾發(fā)聵?。?/span>
《使命》杜國清 譯
在畏懼和顫栗中,
我想我會完成我的生命,
只當(dāng)我促使自己提出公開的自白書,
揭示我自己和我這時代的羞恥∶
我們被允許以侏儒和惡魔的囗舌尖叫,
而真純和寬宏的話卻被禁止;
在如此嚴(yán)峻的懲罰下,
誰敢說出一個字,
誰就自認(rèn)為是個失蹤的人。
米沃什在中國最有名的詩歌是這首《禮物》,真是經(jīng)典而雋永:
如此幸福的一天 霧一早就散了,
我在花園里干活。
蜂鳥停在忍冬花上。
這世上沒有一樣?xùn)|西我想占有。
我知道沒有一個人值得我羨慕。
任何我曾遭受的不幸,我都已忘記。
想到故我今我同為一人并不使我難為情。
在我身上沒有痛苦。
直起腰來,我望見藍色的大海和帆影。
(西川譯 三聯(lián)出版社2004年6月1版1印《文化生活譯叢》之《米沃什辭典》序言18頁.)
4、維斯瓦娃·辛波絲卡(1923-2012),波蘭女作家,同時也是位杰出的翻譯家,將許多優(yōu)秀的法國詩歌翻譯成波蘭語,并于1996年榮獲諾貝爾文學(xué)獎,給予辛波絲卡的授獎辭是:通過精確地嘲諷將生物法則和歷史活動展示在人類現(xiàn)實的片段中。她的作品對世界既全力投入,又保持適當(dāng)距離,清楚地印證了她的基本理念:看似單純的問題,其實最富有意義。由這樣的觀點出發(fā),她的詩意往往展現(xiàn)出一種特色——形式上力求琢磨挑剔,視野上卻又變化多端,開闊無垠。她的詩集居然在中國可以賣到20萬冊,實在有點驚人吧?
這首《種種可能》我極為喜歡,曾經(jīng)和女兒一起讀,邊讀邊笑,樂不可支,實在是睿智幽默至極。
我偏愛電影。
我偏愛貓。
我偏愛華爾塔河沿岸的橡樹。
我偏愛狄更斯勝過陀思妥耶夫斯基。
我偏愛我對人群的喜歡
勝過我對人類的愛。
我偏愛在手邊擺放針線,以備不時之需。
我偏愛綠色。
我偏愛不把一切
都?xì)w咎于理性的想法。
我偏愛例外。
我偏愛及早離去。
我偏愛和醫(yī)生聊些別的話題。
我偏愛線條細(xì)致的老式插畫。
我偏愛寫詩的荒謬
勝過不寫詩的荒謬。
我偏愛,就愛情而言,可以天天慶祝的
不特定紀(jì)念日。
我偏愛不向我做任何
承諾的道德家。
我偏愛狡猾的仁慈勝過過度可信的那種。
我偏愛穿便服的地球。
我偏愛被征服的國家勝過征服者。
我偏愛有些保留。
我偏愛混亂的地獄勝過秩序井然的地獄。
我偏愛格林童話勝過報紙頭版。
我偏愛不開花的葉子勝過不長葉子的花。
我偏愛尾巴沒被截短的狗。
我偏愛淡色的眼睛,因為我是黑眼珠。
我偏愛書桌的抽屜。
我偏愛許多此處未提及的事物
勝過許多我也沒有說到的事物。
我偏愛自由無拘的零
勝過排列在阿拉伯?dāng)?shù)字后面的零。
我偏愛昆蟲的時間勝過星星的時間。
我偏愛敲擊木頭。
我偏愛不去問還要多久或什么時候。
我偏愛牢記此一可能——
存在的理由不假外求。
5、奧爾加·托卡爾丘克 (Olga Tokarczuk),波蘭女作家,生于1962年。善于在作品中融合民間傳說、史詩、神話,以及當(dāng)代波蘭生活景致,代表作《太古和其他的時間》、《白天的房子和黑夜的房子》。2019年10月10日,瑞典文學(xué)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8年和2019年諾貝爾文學(xué)獎分別授予奧爾加·托卡爾丘克和彼得·漢德克,以表彰他們在文學(xué)上的成就。其中,頒獎詞稱托卡爾丘克“有著百科全書般的敘述想象力,把橫跨界限作為他生命的一種形式”。推薦閱讀她的諾貝爾獲獎演講詞《世界快死了我們卻不知道》。
6、扎加耶夫斯基:波蘭著名詩人、隨筆散文家和小說家。一九四五年出生在利沃夫(今屬烏克蘭),畢業(yè)于雅蓋隆大學(xué)哲學(xué)系。波蘭“新浪潮”詩歌代表詩人、主要理論闡述者。在一九七〇年代是波蘭持不同政見的異議詩人。一九八二年移居巴黎。后往來于巴黎和美國之間,先后執(zhí)教于休斯敦和芝加哥大學(xué)。2002年返回波蘭,定居克拉科夫。主要著作有詩集《公報》《肉鋪》《信》《多重性頌》《畫布》《熾烈的土地》《震驚》《神秘學(xué)入門》《無止境——扎加耶夫斯基詩選》《永恒的敵人》和《無形之手》,隨筆散文集《團結(jié),孤獨》《兩座城市:論流亡、歷史和想象力》《另一種美》和《捍衛(wèi)熱情》等。扎加耶夫斯基的作品已被翻譯為多種語言出版,獲得過諾斯達特國際文學(xué)獎、特朗斯特羅姆獎、米沃什獎、歐洲詩人獎等多項權(quán)威大獎,以及中國的“詩歌與人國際詩歌獎”和“中坤國際詩歌獎”,并多次獲諾貝爾文學(xué)獎提名。
這首《嘗試贊美這殘缺的世界》特別讓人驚嘆。
嘗試贊美這殘缺的世界。
想想六月漫長的白天,
還有野草莓、一滴滴紅葡萄酒。
有條理地爬滿流亡者 廢棄的家園的蕁麻。
你必須贊美這殘缺的世界。
你眺望時髦的游艇和輪船;
其中一艘前面有漫長的旅程,
別的則有帶鹽味的遺忘等著它們。
你見過難民走投無路,
你聽過劊子手快樂地歌唱。
你應(yīng)當(dāng)贊美這殘缺的世界。
想想我們相聚的時光,
在一個白房間里,窗簾飄動。
回憶那場音樂會,音樂閃爍。
你在秋天的公園里拾橡果,
樹葉在大地的傷口上旋轉(zhuǎn)。
贊美這殘缺的世界
和一只畫眉掉下的灰色羽毛,
和那游離、消失又重返的 柔光。
(黃燦然 譯)
三、電影藝術(shù):波蘭電影
我年輕的時候就看過《紅白藍》三部曲,特別佩服喜歡至極。這個話題很難展開細(xì)講,因為除了強烈推薦《紅白藍》《卡廷森林慘案》《鋼琴家》這三部我看過并嘆服的電影之外,其他沒有看過,不敢胡言亂語。但是我必須說,波蘭絕對也是一個電影大國。列出影單如下:
1. 《灰燼與鉆石》〔Popió i diament〕導(dǎo)演:安杰依·瓦伊達 / 1958
2. 《福地》〔Ziemia obiecana〕導(dǎo)演:安杰依·瓦伊達 / 1974年出品
3. 《夜與晝》〔Noce i Dnie〕導(dǎo)演:耶日·安特切克 / 1975年出品
4. 《大理石人》〔Czowiek z marmuru〕導(dǎo)演:安杰依·瓦伊達 / 1976年出品
5. 《鋼琴家》〔Pianista〕 導(dǎo)演:羅曼·波蘭斯基 / 2002年出品
電影《鋼琴家》預(yù)告片
6. 《華沙1944》〔Miasto 44〕導(dǎo)演:揚·科馬薩 / 2014年出品
7. 《沃倫》 〔Woyń〕導(dǎo)演:沃伊切赫·斯馬若夫斯基 / 2016年出品
9、三色:藍白紅三部曲(英語Three Colours,法語Trois Couleurs)是波蘭導(dǎo)演克日什托夫·基斯洛夫斯基導(dǎo)演的三部電影。藍、白和紅是法國國旗從左到右的三種顏色,而三部電影所講述的故事也是基于這三種顏色所代表的政治理念的:自由、平等和博愛。三色系列是電影史上的不朽之作,被許多影評家認(rèn)為是電影界的巔峰。
四、猶太文明的歷史以及波蘭其他的人文藝術(shù)
為了配合這個主題,強烈推薦電影《辛德勒的名單》。
電影《辛德勒的名單》預(yù)告片。
2、2019年7月2日日記:波蘭行之克拉科夫:7月1日中午從華沙中央火車站出發(fā),奔赴250公里以外的維斯瓦河上游的波蘭古城克拉科夫,這是一個類似我國西安的古城,保留完好,被評為歐洲最美的古城之一,(另外兩座城市是維也納和布拉格)。一路上看見麥浪滾滾森林廣闊,期間點綴著紅屋頂?shù)霓r(nóng)家小院和鮮花。走進了克拉科夫,簡直就是走進了時光隧道,而且我們的第一站就是鉆進了地底下:參觀維利奇卡鹽礦Wieliczka Salt Mine!這是一個充滿奇幻,到處是洞室的地下世界。維利奇卡鹽礦位于波蘭克拉科夫附近,是一個從13世紀(jì)起就開采的鹽礦,歐洲最古老的鹽礦之一,18~19世紀(jì)鹽礦開始擴建,成為波蘭著名的鹽都。令人驚嘆的是鹽礦中有房間、禮拜堂、雕像和地下湖泊等,宛如一座地下城市。據(jù)說光是大大小小的教堂就有40個,有4000多個房間,還有音樂廳、餐廳、博物館等等神奇的建筑!一方面礦工們在暗無天日的時候,只有向上帝和圣母瑪利亞祈求祝福保佑;另一方面教會也會牧養(yǎng)礦工,以辛勤勞動作為榮耀上帝之天職。最令我感動的是:所有的雕塑作品都是礦工們的杰作,是他們用鹽礦石,用漫長的生命歲月和智慧藝術(shù)雕刻而成!內(nèi)容有《圣經(jīng)》故事,名人塑像,兒童樂園等等,實在讓人難以相信!這是神跡奇事啊。這是一個1970年代改造成的地下旅游景點,所以我覺得這個旅游景點特別值得國內(nèi)的煤礦學(xué)習(xí),資源枯竭城市,是否也可以學(xué)習(xí)一下?
3、恢弘的教堂建筑藝術(shù)與美輪美奐的人文風(fēng)景:無論是華沙還是克拉科夫,教堂絕對是一道最美的風(fēng)景;這個需要專門的敘述,因為波蘭是98%的民眾信奉天主教的國家。最有名的信徒莫過于圣若望·保祿二世(拉丁語:Sanctus Ioannes Paulus PP. II、英語:Saint John Paul II),他1920年5月18日生于波蘭,2005年4月2日逝世于梵蒂岡;他是羅馬天主教第264任教宗,梵蒂岡城國國家元首。若望·保祿二世于1978年10月16日被選為教宗。他是第一個成為教宗的斯拉夫人,也是自1522年哈德良六世后第一位非意大利人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自接任起共到其他國家進行教宗訪問102次,是歷史上出行最多的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于2014年4月27日和若望二十三世封為圣人。
4、美女2019年7月3日日記:
五、重點談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歷史記憶
請大家點擊:
去奧斯維辛看什么
2020年2月24日,在北京。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