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位于歐洲大陸中部,與立陶宛、白羅斯、烏克蘭和俄羅斯"飛地"加里寧格勒接壤,南與捷克和斯洛伐克毗鄰,西與德國相連,北臨波羅的海與瑞典丹麥遙遙相對。波蘭是東歐平原上的西斯拉夫人國家,10世紀波蘭人建立了屬于自己的國家。11~15世紀,波蘭國勢非常強盛,成為波蘭-立陶宛聯(lián)合王國抵御金帳汗國入侵的歐洲之盾。16世紀是波蘭的黃金時代,17世紀中期,隨著俄羅斯和普魯士的崛起,波蘭三次被蠶食瓜分。19世紀波蘭在歐洲地圖上消失了123年。一戰(zhàn)后得以復國;二戰(zhàn)中再次亡國。二戰(zhàn)后開始共產主義建設,20世紀末動蕩的波蘭轉向西方的自由和民主,加入北約和歐盟。聞名世界的諾貝爾獎得主居里夫人、偉大作曲家和鋼琴家肖邦以及現(xiàn)代天文學的創(chuàng)始人哥白尼均出生于波蘭,五年一度的肖邦國際鋼琴比賽是音樂界的一大盛事,彩色歐式建筑仿佛寓示著波蘭積極向上的生活。波蘭南部的克拉科夫,是波蘭人的發(fā)祥之地。她在歷史上做過波蘭近300年的首都,因其剛好在歐洲正中心位置上,這座千年古城也被譽為“歐洲之心“。波蘭半數(shù)的世界遺產都集中在了克拉科夫這座歷史悠久的老城里:克拉科夫城堡,大教堂、連續(xù)開采800年維利奇卡鹽礦,臭名昭著的納粹集中營,歐洲最古老的大學以及最高調、最富裕的老城本身。克拉科夫的藝術和文化氣質非常明顯,歷史風情相當濃郁。中世紀,克拉科夫可與維也納、布拉格相匹敵。也許這座老城歷史價值太過厚重,躲過當年納粹德國野蠻的戰(zhàn)火蹂躪,未傷克拉科夫老城的一根毫毛。中央集市廣場不以4萬平方米的規(guī)模一直保持著“歐洲地區(qū)最大中世紀廣場”的頭銜。這一帶的教堂建筑群,貴族傳統(tǒng)建筑,還有市政府設施,從13世紀到現(xiàn)在一直都沒有變過。這里到處都是精致的老校,畫室和酒吧,車夫、馬匹和轎廂一水兒的古典中世紀裝扮,據(jù)說琥珀在波蘭代表萬年不破的愛情,“女人可以不戴黃金,但一定要有一件心儀的琥珀”。首都華沙是歷史名城,從公元10世紀起有居民點,13世紀獲得城市資格,一直是波蘭最大的城市。1596年成為首都。18世紀初起受外國統(tǒng)治達二百多年,1919年復為波蘭首都,著名的華沙公約就是在此簽訂。華沙在二戰(zhàn)中遭到嚴重破壞,華沙老城的重建造就了著名的"華沙速度",掀起高漲的愛國熱潮,幾十年修復建設成就了如今的高樓林立,車水馬龍。華沙是世界上綠化最好的城市,被譽為"綠色首都",華沙古城作為特例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哥白尼紀念碑是華沙著名的地標之一,王宮城堡建于13世紀末,五角形王宮坐落在古城堡當中,王宮屢遭破壞修復過程中不斷擴大。老城集市廣場18世紀前一直是城市的中心。畢蘇茨基廣場有無名烈士墓,大理石上鐫刻著波蘭軍隊曾經戰(zhàn)斗過的地點與日期,墓中存放著從波蘭烈士們犧牲的戰(zhàn)場上收集的泥土。華沙連美人魚都是拿著劍和盾牌的。圣十字教堂中埋葬有波蘭鋼琴家肖邦的心臟,獲諾貝爾獎的小說家萊蒙特的心臟。38層的文化科學宮是華沙市中心最高的建筑之一。當時由蘇聯(lián)人興建并贈與波蘭。
維拉努夫宮號稱“波蘭的盧浮宮”,是以前波蘭國王的夏宮,她巴洛克宮殿建筑的周圍是43公頃的大花園環(huán)繞,園中有桔園,英國式花園和中國花園。
華沙總統(tǒng)府是一座新古典主義建筑,這里曾作為拿破侖的司令部。涅伯魯夫宮是經典的意大利巴洛克莊園式的建筑,現(xiàn)為華沙國家博物館分館,園內有"石頭婦人"及早期浪漫時期的恥辱柱。
浪漫的英雄城市華沙是許多歷史事件的注腳,來自戰(zhàn)后重獲新生的土地,一磚一瓦中都能讀出歷史的哀鳴!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