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滅秦時,劉邦和項羽是并肩作戰(zhàn)的昔日戰(zhàn)友;在鴻門宴后,劉邦和項羽成為了歷史的一對冤家,開啟了長達五年左右的楚漢之爭。
公元前202年,當劉邦聯(lián)合各路諸侯,將楚軍重重包圍后,項羽在四面楚歌之下,雖率領(lǐng)八百鐵騎突出重圍,但終究是大勢已去,自刎于烏江。
隨著項羽的自刎,楚漢爭霸就此落下帷幕,但劉邦和項羽間的恩怨并未徹底結(jié)束。
當連續(xù)做完四件事后,劉邦才真正狠狠出了一口惡氣,甚至最后兩件是以近乎羞辱的姿態(tài)完成對項羽的發(fā)泄。到底是哪四件事,下面一一道來。
為打敗項羽,劉邦曾下令,無論是誰,只要殺死項羽,就可以得到一千金、封萬戶侯。在利益面前,漢軍騎兵部隊爭相恐后追趕項羽。
在項羽烏江自刎后,漢軍將士立刻哄搶遺體。王翳反應(yīng)最快,率先割下項羽的人頭,其余騎兵見狀,為掙錢項羽肢體,相互踩踏,殺紅了眼,結(jié)果幾十個人因自相殘殺而死。
最后,郎中騎楊喜、騎司馬呂馬童、郎中呂勝和楊武這四人,將其他人殺怕,各自得到項羽的一部分肢體。五個人將肢體合在一起就是項羽的全尸。
劉邦趕到后,什么都沒說,立刻兌現(xiàn)承諾,將懸賞的千金和封地一分為五。
自古以來,項羽之神勇,無人能出其左右,但最終落得五馬分尸,而劉邦以封侯淡然以對,絲毫不念及往日的兄弟情分,對項羽的輕蔑可見一般。
當初,項羽的叔父項梁戰(zhàn)死后,楚懷王趁機收回兵權(quán),虛封項羽為魯公,賜封魯縣。在項羽死后,楚國各地紛紛投降劉邦,唯獨魯縣因不知項羽已死,決意不肯投降。
劉邦聽聞后,氣得兩只眼睛都要蹦出來了,天下都是我的了,居然小小的魯縣敢跟自己對抗,率領(lǐng)天下大軍,將魯縣團團圍住,攻破后直接屠城。
當聽說魯縣的人持守禮義,愿意為君主守節(jié)戰(zhàn)死后,劉邦心想這種忠于君主的禮義,不正是自己想倡導(dǎo)和宣揚的嗎,正好可以樹立為全國人民忠義的榜樣。
于是,劉邦改變看法,派人將項羽的人頭展示后,魯縣的百姓開城投降。
劉邦最初因魯縣不肯投降而震怒,并意欲屠城,也算是向天下聲明,凡是忠于項羽的,全部要消滅。幸好魯縣百姓因忠義二字,符合劉邦穩(wěn)定天下的想法,而得以幸免。
當招降魯縣后,劉邦順坡下驢,直接以魯公的名義,親自為項羽發(fā)喪,將其埋葬在榖城(今泰安市境內(nèi))。
緊接著,劉邦在項羽的墓前痛哭致哀,接連三次痛哭,看得周邊人也哀慟不止。劉邦哭項羽,自然有真情實意在,但更多的是虛情假意。
劉邦哭完項羽后,曾對項羽的舊部下過一道命令,要求以后不能直呼項羽、更不能呼做項王,只能叫項羽的名字項籍。
服從詔令的人就拜為大夫,不服從的人就直接趕走。西漢有個名臣叫鄭當時,他的爺爺鄭君就是項羽的老部下,因不肯直呼項羽的名字,而被劉邦趕走。
所以,劉邦為項羽發(fā)喪、哭喪,主要還是演戲,為了收攏人心。三國時期,諸葛亮三氣周瑜,在周瑜死后親自吊喪,其心與劉邦哭項羽之心基本一致。
劉邦在收服人心方面,絕對是高手中的高手,連項羽的死都能成為自己收服人心的籌碼。
哭喪結(jié)束后,劉邦對項氏家族不分旁支遠近,一概不究罪不追殺,分封項伯為射陽侯,項襄、項它等人為桃侯、平皋侯,并且賜姓為劉。
想當初,在鴻門宴前后,項伯兩救劉邦,可謂是劉邦的大恩人。如果沒有項伯,就沒有劉邦,就沒有大漢王朝。
但歷史總是諷刺的,劉邦在肉體上消滅了項羽,還要在精神上消滅、折磨項氏家族,以封賞賜姓的方式,最后一次實現(xiàn)了對西楚霸王項羽的侮辱。
在古代,能被皇帝賜姓是莫大的榮譽,但劉邦對項氏的賜姓,更像是一種諷刺。與哭喪相比,賜姓才是對項羽及其家族的最大羞辱。
劉邦做的四件事,尤其是哭喪和賜姓,真是赤裸裸地狗哭耗子假慈悲,就像殺了人的和尚念佛經(jīng),假裝若無其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