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誰迫害了林黛玉和賈寶玉的婚姻呢?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讀者認為是賈元春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最直接的證明便是賞賜的“紅麝香珠”寶玉和寶釵的一樣,連賈寶玉都疑惑“這是怎么個原故?怎么林姑娘的倒不同我的一樣,倒是寶姐姐的同我一樣?別是傳錯了罷?”。但是不管怎么解釋,有一定是可以認同的,賈元春不喜歡林黛玉。當然也有人說在元春省親那一回中,她之所以把寶玉的‘紅香綠玉’,改為‘怡紅快綠’,是因為她不喜歡“玉”,而這個‘玉’就暗指林黛玉,個人覺得這樣的解釋有點牽強。如果單從字面上摳的話,第一寶玉也有‘玉’,第二,‘紅香’也用‘怡紅’給代替了。
她不喜歡紅香綠玉,大約是不喜歡‘香’、‘玉’這樣的字眼,賈雨村就說過‘春’、‘紅’、‘香’、‘玉、等艷字,都是俗套。元春是一個很高雅的人,從后文中讓弟弟妹妹作詩紀念,便命將那日所有的題詠,命探春依次抄錄妥協(xié),自己編次,敘其優(yōu)劣,又命在大觀園勒石,為千古風(fēng)流雅事。故而‘香’、‘玉’等字的確俗艷。其次,‘香、玉’等字眼代表的是金銀,富貴,地位。而這種字眼正是寶玉所喜歡的,比如賈政問稻香村怎么樣,寶玉便說出心里話:不及有鳳來儀多矣。賈政聽了道:“無知的蠢物!你只知朱樓畫棟、惡賴富麗為佳,哪里知道這清幽氣象。終是不讀書之過!”可是你看元春是怎么看待大觀園的呢?文本上寫道“在轎內(nèi)看此園內(nèi)外如此豪華,因默默嘆息奢華過費。謂其父曰:“田舍之家,雖齏鹽布帛,終能聚天倫之樂;今雖富貴已極,骨肉各方,然終無意趣!倘明歲天恩仍許歸省,萬不可如此奢華靡費了!”所以元春是一位崇尚節(jié)儉,不求富貴,希望骨肉團圓的這么一位女性。
文本上對元春有兩處描寫“現(xiàn)因賢孝才德,選入宮作女史去了?!薄皶x封為鳳藻宮尚書,加封賢德妃”,這里面有一個字眼是很重要的——賢;賢字在中國是一個很高的稱謂,先賢,圣賢,賢妻良母,就賢若渴。元春被封為賢字,可知其品格。那么“鳳藻”作何解釋呢?唐李白《夏日諸從弟登汝州龍興閣序》:“當揮爾鳳藻,挹予霞觴。宋司馬光 《稷下賦》:“惜夫美食華衣,高堂閑室,鳳藻鴟義,豹文麋質(zhì)。鳳藻可以理解為華美的文辭。但是元春自己又說:“我素乏捷才,且不長于吟詠,妹輩素所深知。今夜聊以塞責(zé),不負斯景而已。異日少暇,必補撰《大觀園記》并《省親頌》等文”元春自謙不會作詩,可是從她的話中表明,她寫文賦還是極好的,起碼很自信,否則也不會說出“必補撰《大觀園記》并《省親頌》等文”的話,但是元春怎的不會作詩嗎?或許不會,可是她評價詩一點都不含糊,直指薛林與眾不同,又指黛玉代寶玉那一首為前三首之冠。如果說她不精于此道,斷說不出這樣的話來。元春就像歷史上的班婕妤,班婕妤剛?cè)雽m時因為文才被皇帝寵幸,后因趙飛燕姐妹誣陷而失寵。紅樓夢對元春的信息一直貫穿始終,因為元春可以說是賈府最大的靠山,一旦元春倒臺,賈府自然禍事也就不遠了。在文本鳳姐有一段話“昨兒晚上,忽然作了一個夢,說來也可笑,夢見一個人,雖然面善,卻又不知名姓,找我。問他作什么,他說娘娘打發(fā)他來要一百匹錦。我問他是那一位娘娘,他說的又不是咱們家的娘娘。我就不肯給他,他就上來奪。正奪著,就醒了?!边@一段話折射出來的信息,現(xiàn)在通常理解為元春在宮中遇到政敵,也是一位娘娘,一位狐媚的娘娘。而這一回,已經(jīng)是七十二回,再進一步理解,元春已經(jīng)失寵了,或者開始失寵了。
無論歷史上還是生活中,但凡正統(tǒng)思想的女人,特別討厭狐媚、嫵媚這類女子,比如王夫人討厭晴雯,罵她:“你天天作這輕狂樣兒給誰看?”賈母討厭趙姨娘:“爛了舌頭的混帳老婆,都不是你們這起淫婦調(diào)唆的。”這里面插一個小曲,趙姨娘這么可恨,屢次尋事,王夫人卻奈何不得她,如果不是有賈母在給王夫人撐腰,王夫人很有可能被趙姨娘踩在腳下,因為賈政還是很寵愛趙姨娘的。那么元春在宮中是個什么情形呢?皇帝的母親對元春是什么的態(tài)度呢?從賢德妃三字看來應(yīng)是受到老一輩的太妃喜愛,也可以說除了皇帝外,還有這些人佑護元春。但是五十多回里宮里有一位太妃欠安,沒多久便薨。如果是喜歡元春的太妃死了,那么元春在宮中的地位便會受到其她“擅風(fēng)情,秉月貌”的妃子妒忌或者誣陷,如果皇帝一旦對元春失寵,可想元春在宮中的環(huán)境是如何的日益險峻。
再回過來說,元春文采很好,這是她開始受寵的原因。雖然不大會作詩但是并非不會欣賞,比如寶玉曾說李紈“稻香老農(nóng)雖不善作卻善看,又最公道,你就評閱優(yōu)劣,我們都服的?!笨墒抢罴w卻能一眼評出“風(fēng)流別致瀟湘子,含蓄渾厚蘅蕪君”,李紈可以,元春自然也可以,古人講究‘文如其名‘。從林黛玉的詩中就可以看出黛玉的為人,輕浮、不端重。用王夫人評價晴雯襲人的話說“冷眼看去,他色色雖比人強,只是不大沉重。若說沉重知大禮,莫若襲人第一。雖說賢妻美妾,然也要性情和順,舉止沉重的更好些?!边@句話也可以作為元春衡量寶釵和黛玉的為人。
元春與寶玉名為姐弟,情若母子;在寶玉的婚姻大事上,她自然不會輕視。寶黛的婚姻理應(yīng)在賈母去世后,元春才會做主。賈母不死,元春是不敢違背的,文本上寫道:“這賈妃未入宮時,自幼亦系賈母教養(yǎng)...... 千萬好生扶養(yǎng),不嚴不能成器,過嚴恐生不虞,且致祖母之憂?!边@句話折射出元春與祖母之間的深厚感情,國家以“孝”治天下,士族大家則更注重“孝”道。比如寶玉對黛玉表忠心是怎么說的“除了老太太老爺太太,第四個就是妹妹了,再有一個我也起個誓?!痹偃鐚氂癜ご蚰且换?,王夫人說“打死寶玉事小,倘或老太太一時不自在了,豈不事大!”雖然此處王夫人那賈母壓賈政,但是“老太太一時不自在了”竟比打死寶玉事還大,當然這都是從孝上說起的。所以元春雖然有權(quán)利賜婚,但是賈母若在,她還是做不了主的,因為那樣會傷害她的祖母。那么元春賜婚是什么時候的事呢?
從文本中紫鵑說的一段話“趁早兒老太太還明白硬朗的時節(jié),作定了大事要緊。俗語說,‘老健春寒秋后熱’,倘或老太太一時有個好歹,那時雖也完事,只怕耽誤了時光,還不得趁心如意呢?!睂氂衽c寶釵被賜婚,應(yīng)該是在老太太逝世后。當然也有紅學(xué)家認為,賜婚在前,賈母逝世在后。那么林黛玉是怎么死的呢?有紅學(xué)家分析死于流言蜚語,自沉湖中,而此時寶玉并不在榮府,大約很長時間后或者半年以上的時間才回到榮府。那么賈寶玉奉旨娶寶釵。但是有一點,流言蜚語是怎么來的?分析說趙姨娘一伙人作的事,不過我個人傾向于元春賜婚的旨意先到榮府,而此時寶玉尚在外面,或者說寶玉是在回到榮府時才知道姐姐的賜婚。而林黛玉聽到賜婚的消息,加上府中上下流言蜚語,病重淚枯等不到寶玉回來,自沉湖中,但是肯定要給寶玉留一些話,類似“病重命不久矣,難待你歸期再見一面,寶姐姐與我無別,若你真心待我,當娶寶姐姐為妻,方不負你我之間的情誼”,應(yīng)該會是這樣的意思。脂硯齋在元春點了一出戲《離魂》后面批語,伏黛玉死。若依據(jù)《牡丹亭》,那么黛玉死在中秋夜,而中秋夜無月,且風(fēng)雨大作??偠灾?,黛玉之死,與元春的賜婚有著直接關(guān)系、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