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 秘
因痰邪停滯,阻礙氣機,升降不利,大腸傳導(dǎo)失職而引起的便秘,稱為痰秘。張路對此曾指出,“痰秘者,痰飲濕熱阻礙,氣不升降”。
(一)病因病機
外邪犯肺,肺失宣降,痰濁內(nèi)生,阻礙肺氣,肺與大腸相表里,肺氣上逆而不降,大腸傳導(dǎo)失常而見大便秘結(jié);或飲食失節(jié),脾胃乃傷;或七情之犯,肝脾失調(diào),脾失健運,痰濕阻滯,氣機不暢,升降不利,大腸傳導(dǎo)失職而發(fā)便秘。
(二)辨證施治
痰秘多屬實證,故當(dāng)祛痰為主。積痰在肺者,當(dāng)佐以宣肺;痰凝氣滯者,佐以行氣;有熱者,佐以清熱;有瘀者,兼以活血化瘀。而治痰之法,尤當(dāng)注意調(diào)理脾胃,化濕濁。
1.痰阻肺氣
(1)主證:大便秘結(jié),伴有胸悶腹?jié)M,咳嗽氣喘多痰,舌苔膩,脈滑。
(2)治法:降肺化痰,下氣通腑。
(3)代表方:蘇子降氣湯(《和劑局方》)。
(4)藥物:蘇子、半夏、當(dāng)歸、橘皮、前胡、厚樸、肉桂(一方無肉桂,有沉香)、生姜、大棗、蘇葉。
方中蘇子、川樸、橘皮宣肺下氣化痰止咳;法夏降逆化痰,當(dāng)歸養(yǎng)血補虛,滋潤通便。可減去前胡、肉桂,加紫苑、杏仁以宣肺化痰通便。加枳實、全栝蔞,以行氣化痰通便。若痰熱壅肺者,加竹瀝、魚腥草、大黃。重者可用控涎丹(甘遂、大戟、白芥子)。若痰熱灼傷陰絡(luò),濁痰瘀血阻滯者,加丹皮、元參、生地、紫草、炮甲珠,以活血化瘀。
2. 痰凝氣滯
(1)主證:腹脹便秘不爽,或夾有粘膩痰液之物,時有后重,求通不能,時不可忍,噫氣則舒,脅下脹悶不適,舌苔滑膩,脈弦滑。
(2)治法:化痰通腑,舒肝利氣。
(3)代表方:二陳湯(《和劑局方》)加枳實、檳榔、香椽、萊菔子、柴胡、白術(shù)。
(4)藥物:陳皮、半夏、茯苓、大棗、生姜、甘草、枳實、檳榔、香椽、菜菔子、柴胡、白術(shù)。
方中以二陳湯燥濕化痰,白術(shù)既能健脾燥濕以治生痰之源,又能消痰通便,量宜大,筆者常用30~60克。柴胡、香椽以舒肝理氣解郁;枳實、檳榔、萊菔子,以行氣消滯通腑。若痰郁化熱者,加龍膽草、生地、柴胡、竹茹,以清熱解郁化痰。
痰秘一證,病在大腸,其本在肺。故治則下病治上,腑病治臟,化痰濁,開肺氣,以通大便。此充分體現(xiàn)了中醫(yī)的整體觀念。筆者治療痰秘時,杏仁、紫苑、炙杷葉、栝蔞實為必用之品,常常滲入辨證方中。古人對紫苑通便的作用早有記載,如《宋人醫(yī)方三種》中指出,“今之秘?zé)o他,以肺金濁耳。紫苑清肺氣,此所以通也”。
但是便秘一證,可由多種原因引起。古書中還有風(fēng)秘、氣秘、熱秘、寒秘、濕秘、虛秘等說。臨床上要審因論治,不可拘泥一法,概用通下之治,以解一時之快,而加重證情。
(三)病察舉例
例1.史x x,女性,26歲,1981年4月25日初診?;颊咦匀ツ?月份始覺上腹部痞脹不適,進(jìn)食后尤甚,每欲解大便而不能,得解則量少且不爽,質(zhì)軟而溏,1年來常服果導(dǎo)片,復(fù)方大黃片以及中藥潤下劑,雖可解一時之快,但終不能根除。近2個月,上述癥狀加重,大便中雜有白色粘液,經(jīng)西醫(yī)診斷為慢性結(jié)腸炎,而要求中醫(yī)治療。證見肥胖之軀,自覺心情煩燥,睡眠欠佳,口干不欲多飲,舌質(zhì)紅,舌根部苔膩而黃,脈弦滑。辨證屬痰郁化熱,痰熱內(nèi)阻,腑氣不通。治宜理氣化痰,清熱通腑。方選溫膽湯加味,處方:枳實10克、竹茹10克、陳皮15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蒼術(shù)15克、川樸6克、檳榔15克、柴胡10克、龍膽草10克、甘草5克。上方服6劑后,大便通暢,每日1次,大便粘液減少。繼用上方4劑,大便正常,諸癥消失,改為健脾化痰丸(即六君子丸)以善后治療。隨訪至今,未再復(fù)發(fā)。
例2.郭x x,男性,32歲,1982年11月2日初診?;颊?天前飲酒后,出現(xiàn)咳嗽,痰多黃稠,繼之大便秘結(jié),肛門疼痛,墜脹不適,便中帶血,舌苔黃膩,脈滑數(shù)。檢查:肛門十點處,有一花生大紫紅色“血栓外痔”,中醫(yī)診斷為痰秘。辨證屬痰熱蘊肺,下迫大腸,灼傷陰絡(luò),濁痰瘀血留注肛門。治宜清肺化痰,活血祛瘀。處方:杏仁10克、桔梗10克、栝蔞仁15克、紫苑10克、枇杷葉10克、魚腥草35克、枳實10克、元參15克、生地15克、丹皮10克、地榆10克、紫草10克、甘草3克。服上方3劑后,咳痰減輕,大便通暢,痔核縮小。繼服5劑后,咳痰消失,大便正常,痔核全消。
痰瀉,古已有之,《醫(yī)學(xué)入門·泄瀉證治》指出“痰瀉,或瀉或不瀉,或多或少,此因痰流肺中,以致大腸不固”。由此可見,痰瀉是指痰邪阻肺,下移大腸,傳導(dǎo)失職所致的泄瀉。以排便次數(shù)增加,糞質(zhì)稀薄,夾有痰粘之物,并伴有咳嗽咯痰為臨床特征。
過敏性咳嗽中藥方
過敏性咳嗽患兒夜間多出現(xiàn)陣發(fā)性、刺激性干咳,事先并無明顯的上呼吸道感染和發(fā)熱征象。中醫(yī)認(rèn)為其屬于肺氣虛損,治療則主張“急則治標(biāo),緩則固本”。^4?*]a:, 百拇醫(yī)藥
治標(biāo)處方:麻黃、橘紅、甘草、蘇子各5克,杏仁、桑白、茯苓、款冬花、紫苑各6克,
射干4克。
用法:清水煎服,一天2帖,以病情緩解為度
固本處方:黃芪、黨參、熟地、白術(shù)、茯苓各6克,桑白、五味子、款冬花、紫苑各5克,
炙甘草3克。
用法:清水煎服,每天1帖,連服4星期。(梁劍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