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虎藏龍之李慕白
看過《臥虎藏龍》的人都會記住李慕白這個名字。可不同尋常的是,李安在這部電影中塑造的李慕白,不再是我們以往在武俠小說中見到的或俠肝義膽,或俠骨柔腸,或除暴安良,或忠君愛民的武俠形象。這個新異的武俠形象,似乎不那么容易理解。好多看過臥虎藏龍的人都跟我說看不懂這部電影的含義。它似乎涵蓋著很深的哲理,有很高的電影表現(xiàn)手法,又有隱秘深沉的愛情。那么李慕白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形象?李安借助李慕白這個形象在電影中又表現(xiàn)了怎樣的主題?我們因該怎樣通篇的理解這部電影?下面我愿意將我的心得,細述如下,與大家分享。
概括地說,李慕白是一個介于守道和得道之間的道士。說他是道士好多人會接受不了,因為李慕白在電影中的形象跟我們通常理解的長衣道袍,蓄發(fā)佩劍,手托拂塵的道士形象有很大差別。故事從李慕白走進余家開始,說的第一件事是李慕白破戒出關下山的事。李慕白自言“這次閉關靜坐的時候,我一度進入了一種很深的寂靜,我的周圍只有光,時間空間都不存在,我似乎觸到了師傅從未指點過的境界”“我并沒有得道的喜悅,相反的卻被一種寂滅的悲哀環(huán)繞,這種悲哀超過了我能承受的極限,我除了定沒辦法再繼續(xù)”“有些事我得想想”“一些心里放不下的事”。從上面李慕白說的話就可以知道,他是一個將要得道的人,但是在即將得道的時刻,他放棄了,因為他的心里還有一些心里放不下的事。真正的得道之人,他就能夠看透世間的一切紛繁雜事,從紛繁中看到其中永恒不變的規(guī)律,從表面現(xiàn)象看到事物發(fā)展的本質(zhì),也能輕易的看透愛戀生死。如莊子鼓盆而歌悼亡妻。但是李慕白不能,他心中至少還有兩件事不能參悟,一個是愛情,一個事師仇。故事也就由此展開。
上一段說明的是李慕白是一個將要得道而未得道的道士,也就是說他還是一個守道的道士。道家修道分為三個階段:體道,守道,得道。體道是一種參悟,《道德經(jīng)》里《體道》篇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 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 同謂之玄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說的是道是一種很玄妙的不可言說的存在。必須保持沒有任何欲念,才能參透道。體道后的一個階段就是守道。守道更難。體道難的是玄妙莫測,而守道難得是堅守的痛苦,是人七情六欲取舍的痛苦。歷來守道都是非常難?!兜赖陆?jīng)》里的《虛用》《易性》《成象》《運夷》等等大部分闡述的都是事物中的道以及如何運用道,也就是守道。守道有多難?《道德經(jīng)》里說“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 深不可識 夫為不可識 故強為之容 與兮若冬涉川 猶兮似若畏四鄰 儼兮若客 渙兮若冰之將釋 敦兮其若樸 曠兮其若谷 渾兮其若濁孰能濁以止 靜之徐清 孰能安以止 動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不新成”這里說的是,得道之人如何守道。他如履薄冰,處處小心像害怕得罪自己的左鄰右舍,儼然的神態(tài)象個生客……怎樣才能度過此關呢?——靜之徐清,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故能蔽而不新成。從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李慕白就是這樣一個虛靜,謙和,不爭,不辯,神態(tài)儼然的守道之人。他在君子之道,武學之道,江湖之道方面有很高的修為,所以受到江湖人士的推崇和膜拜。但是他并沒有真正得道,就在他要得道的一剎那,他承受不了這種極度的虛靜,而將得道的喜悅變成了一種寂滅的悲哀,這悲哀超過了他所能承受的極限,于是他不得不放棄了。
他放棄了修道,又要退出江湖。但結果是放棄修道卻墜入愛河,想退出江湖反而被江湖所絆。墜入愛河無疑是修道的退步,為報師仇回歸江湖又是違背道的虛靜不爭的法則。這兩方面的違背最終導致了故事悲哀的結局。他雖然最終報了師仇,但是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而愛情也因此破滅。因此整部影片的感情基調(diào),從低沉的大提琴聲中,就能聽出一種浸透著人世間無盡的悲哀的哀愁。好多時候我們會希望電影故事給人一個完美的結局。我們總是期望好人能最終得勝,壞人壞事終究要破滅消亡。但是《臥虎藏龍》卻似乎在完全背離觀眾的這個心理。李慕白在玉嬌龍送來解藥的前一刻去世,余秀蓮陷入無盡的兩度失去愛人的痛苦,玉嬌龍也最終從武當山山崖跳下,羅小虎萬里追隨的愛終究未能如愿。故事不是沒有回旋的余地,只要讓劇中的李慕白多堅持一會兒,就完全可以將其改編為一個完美的喜劇的結局。但是為什么他不這樣寫呢?為什么李安不這樣拍呢?因為故事從一開始就決定了這個悲哀的結局,因為李安正是要借這個悲哀的結局說明一種深刻的道理。不這樣結局前面的努力都是白費,不這樣結局就索然無味。那這個結局,以及這部影片借這樣一個悲哀的故事說明的道理是什么呢?我的體悟是:人世間,總是有一些人事是不能以人的意志來決定成敗喜樂的;當有人強行與之抗爭的時候,他將付出巨大的代價。李慕白殺了碧眼狐貍報了師仇,但是他付出了生命和愛情的雙重代價。這種代價是不值得付出的。江南鶴在世時會遭碧眼狐貍的毒手,這并不是因為他無能,而很可能是這位道士的不防不懼的一種道家超然世外的態(tài)度導致的結果。他不將劍法授給碧眼狐貍并不是他瞧不起女人,而可能是他一開始就看出了碧眼狐貍的心性不適合練武當劍法。正如李慕白能看出玉嬌龍的玄牝劍法的破綻而要她跟自己重新學心法。只是這樣一種高超的智慧卻被碧眼狐貍誤解,因此下毒手盜劍譜。綜觀全劇也知道,碧眼狐貍不但沒有因為得到劍法而使自己的生存條件更優(yōu)越。反而不得不四處逃命,她逃到新疆伏居玉俯做下人,自己教的徒弟卻超過了自己,成為自己的仇與痛。最終含恨而死,這又是刻意行事,違背道做事的又一個悲哀。因此整個故事似乎能聽到一個江南鶴智慧的聲音。他一直在教導自己的愛徒穆白不要記恨冤仇,在告誡碧眼狐貍要改變心性,不可強迫行事。
這樣整個故事就似乎在說明一種守道的含義。假設李慕白是觀眾看了這部電影或許他就能安心閉關修煉而最終得道,達道無盡的得道的喜悅?;蛟S這也就是這部電影要向人們說明的一個道理。
當然,李安的目的并不是要借這么一部大作來講述一個修道失敗而亡身的李慕白的故事。相反,李安正是反用其意,讓一個極具悟性的道士放棄修道。讓愛把他從虛無中牽回現(xiàn)實的情感世界中來,以此來表現(xiàn)愛的偉大,表現(xiàn)愛情力量的超越。李慕白的遺言是“我已經(jīng)浪費了這一生,我只想用這一口氣說——我一直深愛著你”“我寧愿游蕩在你身邊,做七天的野鬼,跟隨你,就算落進最黑暗的地方,我的愛也不會讓我成為永遠的孤魂……”這就說明,李慕白其實早就明白了修道的,守道該怎么做,他早就知道“江湖里臥虎藏龍,人心又何嘗不是。刀劍里藏兇,人情里又何嘗不是”但是為了愛他有意違背了道的原則,寧愿用得道的成功來換取愛情歡悅——哪怕是最后一息的一聲表白。
這樣李安就借助李慕白的形象和心聲,完美的表現(xiàn)出中國人心中最深沉,隱蔽,含蓄的愛情。影片中余秀蓮說“壓抑只會讓感情更強烈”李慕白說“我也阻止不了我的欲望,我想跟你在一起”影片似乎是在告示人們,現(xiàn)在我們要為愛改變我們的人生選擇,為了高尚的愛,哪怕付出巨大的代價也值得!
同時李安也借助這個故事,形象而深刻,浪漫的表現(xiàn)出了武術,哲學,音樂,服飾,心理,江湖等等無數(shù)的中國元素。這怎能不是一部成功的奧斯卡作品!
這部影片畢竟不是一部哲學書,也不單單是一個愛情故事,也不止在精彩的武術打斗。這些東西都不可分割的,在電影中同時出現(xiàn),互相融合,互相滲透。而在欣賞影片時就要注意分辨,將它們分成不同的幾條平行線來理解。將同一類的,比如哲學方面的鏡頭和語言連串起來看,并與哲學書里的精辟解釋,對照起來理解就能看出它說明的是什么含義。在將各條平行線辨析的很清楚時,再將他們進行交合的比較體味,找出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最終就能在思維中形成一種與電影同樣完美融合一體的思想成品,達到一種百感相生,互相交錯的美的體味。
電影評論:「臥虎藏龍」整個故事結構在道、愛和生命層次上的表達相當完整精彩?!富ⅰ故侵v人的七情六慾、五毒五蘊,「龍」是講人的心靈;虎代表陰,龍代表陽;虎代表人的慾望,龍代表人的神識。之所以藏龍是因為人永遠看不到龍,看不到自己的真心。如何看見真我,體會道,是整部電影所要述說的。
臥虎藏龍裡幾個主要角色,俞秀蓮、玉嬌龍、李慕白分別代表儒家、禪宗及道家。當中主要人物的關係──李慕白是武當派大師,俞秀蓮是李慕白師弟的妻子,玉嬌龍是李慕白仇家的徒弟。玉嬌龍的師父碧眼狐貍殺了李慕白的師父江南鶴。俞秀蓮的先生,也就是李慕白的師弟,很早就死了,也是被碧眼狐貍殺死的。碧眼狐貍用暗器,李慕白用劍,碧眼狐貍偷了李慕白師父的劍譜,她的徒弟玉嬌龍看得懂秘笈,偷練這劍譜,比師父練得好,但她不敢讓師父知道。
未了情緣 李慕白修道,不想成家,雖已修到很高的水平,但他還是有些未了緣。俞秀蓮有儒家四維八德以及宋明理學時期女子無才便是德、終身守節(jié)等精神。俞秀蓮喜歡李慕白,但先生死了,必需守節(jié),不便主動開口,就一直等李慕白開口。李慕白雖然也喜歡俞秀蓮,但礙於名節(jié),他是武當派大師,此事不便張揚,所以也等待適當時機。在沒什麼機會的情況下,兩人始終保持一定的距離,彼此雖想念對方卻沒什麼大動作,頂多是碰一下手,兩人互相喜歡,可是就少了一些機緣來牽動,關係雖然不錯,卻進不到感性的愛和真愛的層次。李慕白、俞秀蓮在個性及待人處世上比較傳統(tǒng)和世故;玉嬌龍就完全相反,她代表一個綻放的新生命,是整部電影的真正主角,她將其他人的情和慾都牽動起來,也讓關係人的生命境界重新開拓,因而證悟原來之不足,在見人真心時卻看見自己的本來面目。於成人之美時卻成就了自己,渡人者最終得能已渡,法性自性任運自若,直是悲智雙運。
故事一開場,李慕白跟俞秀蓮見面,李慕白對俞秀蓮說,他入關打坐時看到一片光明,這是師父以前從沒提過的境界。俞秀蓮說:「你得道了」,李慕白說:「我不覺得我得道,因為沒有喜樂的感覺,只覺得一片寂靜,反而是一種悲哀的感覺」。李慕白原本在閉關,因心裡總覺得有些事沒做完,就提早出關。他掛念的,就是要將他所使用的劍-青冥劍交付給別人,也等於全盤洗手,退出江湖,一心放下,便能還我自由。青冥劍的英文是Green Destiny,有命運之不可預測、掌握不住命運的意思。青冥劍是李慕白成名的武器,李慕白始終都用這把劍,因此這把劍代表他的生命,也代表他的心。如今他要退休了,必須將劍交出去,如真能交出去,他就成道了。所以他提早出關,將劍交給一個守關的大將,也就是玉嬌龍的父親。當這把劍交出去沒多久就被玉嬌龍給偷了,玉嬌龍還拿劍來練武。玉嬌龍的師父碧眼狐貍知道李慕白要交出青冥劍,也想偷這把劍,很早就混進玉嬌龍家裡,當她發(fā)現(xiàn)劍不見時,正巧碰上李慕白及俞秀蓮,雙方就打了起來。這時玉嬌龍出現(xiàn)了,她是來救師父的。李慕白發(fā)現(xiàn)玉嬌龍的招數(shù)與自己派別的招數(shù)很像,只不過缺了一些東西,他一方面覺得她的功夫不錯,但也覺得還有其他問題,就放她走。
蛟龍變鳳 玉嬌龍一出現(xiàn),整個故事完全展開,玉嬌龍的生命開始起了變化,也連帶牽動周圍所有人的命運。玉嬌龍是大官的女兒,到了某個年紀,就得嫁人。但她不想做這樣的人,她有自己的想法,她的個性與眾不同,從小跟著師父學功夫,還希望將來能夠闖盪江湖,當然這對她來說必須付出極大的代價。好比現(xiàn)代人讀完書要工作一樣,但工作有傳統(tǒng)的,有非傳統(tǒng)的,選擇傳統(tǒng)的工作較不吃力,若做的是非傳統(tǒng)的工作就要經(jīng)過許多奮鬥。
玉嬌龍從師父那兒看到生命的不圓滿,她偷學師父偷來的劍譜,慢慢的也看到自己的功夫比師父高,從那時起她發(fā)現(xiàn)生命變得很可怕,沒有一個可依循的方向,不知天有多大,地有多厚,究竟邊在那裡?當然這不單是她的問題,也是所有人的問題。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玉嬌龍有很高的悟性和靈性。玉嬌龍曾與家人到過新疆,在途中被搶,還跟搶匪的頭頭-羅小虎打了起來,不打不相識,之後與羅小虎有了一段感情,這時她的物性和感性生命層次被打開來。後來她覺得在新疆找不到所要的東西,就回家了。
玉嬌龍回家後,被父親安排嫁給一個大官的兒子。出嫁當天,羅小虎從新疆跑來要搶親,正巧被李慕白和俞秀蓮撞著,他們兩個知道羅小虎與玉嬌龍的關係之後,就叫羅小虎到武當山去等。出嫁的玉嬌龍在當天晚上就開溜,在途中碰到要追殺碧眼狐貍的李慕白,兩人就在一座古廟中又打了起來。與其說是在打鬥,不如說是傳道。李慕白對玉嬌龍說她的劍法揣而銳之,不可長久,武當劍法不是這樣,必性上必須以無助、無長為要,對外緣一以無應、無辯,進而達到無慾、無心,才可以捨已從人,我順人順,我勝人勝。必須將銳氣磨掉,不讓力量產(chǎn)生,劍道才能產(chǎn)生真正的作用,也才能成為真正的高手。玉嬌龍乍聽李慕白的話好像有點被感動,但突然又想起師父說的「武當?shù)娜硕际悄斜I女娼,講一套,說一套的人」(其實是師父騙她的,這也就是「外儒內(nèi)道,以禮傷人,以理殺人」的反文化觀點作崇),於是反身就走,李慕白並沒有追她,因為他發(fā)現(xiàn)她有點改變。
玉嬌龍不能回家只好闖盪江湖,還搞出一些名堂。有一天她去找俞秀蓮,兩人就打了起來。表面上看來好像俞秀蓮覺得她幫玉嬌龍那麼多忙(俞秀蓮一開始就知道劍是玉嬌龍偷的,還幫她隱瞞,解決問題),到頭來玉嬌龍還埋怨她,因此兩人才打起來。其實真正的原因是兩人都喜歡李慕白,為李慕白爭風吃醋。打到後來,俞秀蓮贏玉嬌龍一點,僅差半招,俞秀蓮沒想要殺玉嬌龍,就鬆手放了她。結果玉嬌龍趁俞秀蓮不注意,反過來砍傷了俞秀蓮。這時李慕白剛好來到,就很生氣的對玉嬌龍說她是個沒得救的毒龍,今天非殺她不可。李慕白原本以為找到傳人,還教她口訣,沒想到她如此惡毒。
竹子真心
李慕白邊追玉嬌龍,邊覺得她的功夫好像又進步了些。就這樣兩人一路追逐來到了一個竹林,這是改變兩人關係的重要時刻。竹代表觀音淨瓶中的空性,所謂虛竹以見真心,竹林讓玉嬌龍和李慕白都靜心。兩人在竹林裡追逐,像蝴蝶在飛,產(chǎn)生莊周蝶化的狀況。李慕白對玉嬌龍說,在古廟時沒殺她,是因為想看看她的真心。如今在竹林裡,李慕白逐漸看到玉嬌龍的真面目。因為竹林裡沒有別人,只有風影、竹影和兩人的影子,兩人在竹林裡可以產(chǎn)生直心相應的作用。太極強調(diào)虛和實的關連,這也就是影子的道理。在竹林裡的影子運作虛實相應過程中,人會將本身的頻率投射出去,對方就可直接感覺到此人的真心如何,有沒有殺氣。這時李慕白感覺不到玉嬌龍有殺氣,反而看到莊周夢蝶,蝶夢莊周那種齊一的狀況。此刻兩人的「我」不見了,真心產(chǎn)生,自性呈現(xiàn),彼此看到對方的佛性,產(chǎn)生直心相應的作用,不用言語就能感受到對方的真心。這時玉嬌龍體會到李慕白要傳功給她的熱誠,也感覺到他的情。在打鬥過程中,曾有一段玉嬌龍掉下去,李慕白還拉她上來,其實是幫她往上提昇的意思。
穿過竹林之後,兩人來到了水潭。竹林在高處,水潭在低處。竹林有影,潭中無影。竹林有竹葉阻隔,有阻隔真心才會呈現(xiàn)。水潭像鏡子,水清見魚,不是好狀況,像是攤牌一樣,這時兩人的真心就又都收了回去。玉嬌龍問李慕白是否還是要將劍拿回去,李慕白說他還是要將劍拿回去。玉嬌龍說三招內(nèi)李慕白若能打贏她,劍就可以拿回去。李慕白說如果他贏了,她要拜他為師。玉嬌龍原本以為李慕白三招內(nèi)一定打不贏她,沒想到李慕白一出招就把劍奪了回去。水潭很清,看得很清楚,照見我們心裡的五蘊五毒,面子問題出現(xiàn),真心就不見了。李慕白說若他贏,她要拜他為師。但玉嬌龍不願拜他為師,李慕白一火大,就將劍丟下潭去。劍代表心,代表「我」,代表李慕白。玉嬌龍當然可拜李慕白為師,可是在幾次交手的過程中,一次又一次,讓她感覺愈來愈強,這已經(jīng)不是師徒關係,而是情侶交錯的關係。
對李慕白來說,第一次與玉嬌龍對招是高手過招,第二次在古廟對招是傳道,第三次在竹林,他發(fā)現(xiàn)在古廟時傳給她的她都學了,還學得非常好,於是更加欣賞,心也就跟著動了。但到了水潭,因為面子問題,他當然不能說是要與玉嬌龍交朋友,而說是收她為徒。只不過,玉嬌龍個性較直,她想要的不是拜師,而是做朋友,就始終不答應做他的徒弟。在這短短的時間裡,兩人都反應不過來,講不出口,最後,李慕白就將劍丟下潭,玉嬌龍就跟著劍飛下潭去。劍與人一起下潭的意思是劍身合一,人劍一體,人完全與劍合道,劍在人在,劍亡人亡。玉嬌龍?zhí)滤陡∩纤鏁r,手上還拿著劍,劍代表李慕白,這時李慕白終於明白玉嬌龍的心意。正當李慕白思考著要救還是不救,這時碧眼狐貍出現(xiàn),迅速將玉嬌龍給救走。
李慕白一路跟著碧眼狐貍,最後來到了一個山洞,走進山洞,李慕白沒看到碧眼狐貍,卻發(fā)現(xiàn)被迷昏了的玉嬌龍。碧眼狐貍給了玉嬌龍一些迷香,讓她不能走。但是玉嬌龍還是掙扎著站起來,迷茫間看到李慕白進來,便對李慕白說:「你究竟要劍還是要我?」。李慕白不回答,發(fā)現(xiàn)迷香便將迷香丟掉,還給玉嬌龍一些藥讓她清醒。之後,還幫她運功,傳功給她。其實,李慕白不回答,也就是承認要她的意思。李慕白傳功給玉嬌龍,這個傳功與一般的傳功不同,一般傳功是救人,這裡的傳功是接心。李慕白與俞秀蓮曾經(jīng)有一段對話,在一個亭子裡,李慕白說「生活是很虛幻的」,俞秀蓮說「生活是很真實的,當你握著我的手時,我覺得很真實」,但李慕白覺得那種感覺很短暫,一下子就不見了。在山洞裡,李慕白的手搭在玉嬌龍背後傳功,他感覺到的是一種直指人心,是絕對的真實及永恆,不像握著俞秀蓮的手那樣短暫的感覺。李慕白與俞秀蓮的感情無法突破是因為情緣不夠,也因為面子問題,兩人始終無法進入狀況。玉嬌龍的個性與俞秀蓮完全相反,她層層突破,直指人心,直接進到李慕白的身心靈裡,李慕白修道雖然也到了相當?shù)乃?,畢竟還有關卡,所以他的情緣還會動。
傳情轉(zhuǎn)燈 李慕白灌氣給玉嬌龍,灌到一半,玉嬌龍醒了,正巧俞秀蓮趕到,看到李慕白與玉嬌龍,她心裡也有數(shù)。這時碧眼狐貍也來了,看見李慕白,就放出一大堆暗器。以李慕白的功夫應該可以擋掉這些暗器,可是他情動了,心分了,就像徐克導演的「新蜀山劍俠傳」裡的丁引劍仙一樣,情動之後就露出罩門,終至入魔。其中有一針是打在玉嬌龍身上,李慕白擋不到,只好用自己的身體去擋,就這樣中了毒針。李慕白本來要棄劍得道,始終不能放下,可是跟玉嬌龍結了情緣,反被她所渡,因而進入捨己從人的至高無上境界。這支毒針與碧眼狐貍殺他師父的毒針是一樣的。這時玉嬌龍知道李慕白幫她擋了毒針,她心裡的戒心頓時完全消失。她說要去幫他找解藥,也說一定會回來,李慕白相信她會回來,但俞秀蓮在,已不能說些什麼。這時俞秀蓮要他守真氣,不要多說話。李慕白說,他這一生很多東西都浪費掉,守這真氣也沒用;想愛的不能愛,想做的不能做,至少要將他的感覺告訴俞秀蓮。這表示他對俞秀蓮有一定的感情,一定的愛,一定的緣份,可是緣不足,關卡始終不能突破。李慕白與俞秀蓮的關係就像現(xiàn)在一般夫妻一樣,有理性、物性層次,但達不到感性、悟性和靈性層次。理性是屬倫理部分,李慕白與俞秀蓮雖然沒有結婚,但你等我,我等你,這已是一種倫理關係。李慕白與玉嬌龍的關係就不同,在古廟及水潭裡有兩次機會李慕白要讓玉嬌龍砍,但她沒砍他,這些因緣起動時,兩人的表面關係便打破,直接走進靈性、感性的水平,兩人之間的情緣像是潛龍伏虎,蓄勢待發(fā),深深的蘊釀著。
李慕白來不及等到玉嬌龍的解藥就死了。俞秀蓮跟玉嬌龍說:「我不殺你,你走吧,去見羅小虎,他在武當山等你?!?,俞秀蓮還告訴玉嬌龍:「這一生中如有真正想做的事,不要等,一定要去完成它,才不會遺憾」。之後,玉嬌龍就到武當山去見羅小虎,與羅小虎了卻俗世情緣,第二天與他來到山頂。就在這個候,她想起在新疆時羅小虎曾經(jīng)給她說的一個故事「老人說如果你從山頂上跳下去不死的話,你的願望就會實現(xiàn)」。於是就對羅小虎說:「山很美,你來許個願,我也許個願」,羅小虎的願望是希望玉嬌龍跟他回新疆,玉嬌龍的願望──什麼都沒說,就跳下山谷去了。
見自本性 玉嬌龍不是普通人,在她一生中,一直想找一個邊,找真正的世界,真正的力量,真正的自我,卻始終找不到。當她發(fā)現(xiàn)自己的功夫超越師父時,突然覺得人生沒有方向可依循,直到碰上李慕白,李慕白像一盞明燈,給她照路,帶引著她。她也發(fā)現(xiàn)李慕白所講的跟師父所說的完全不同,漸漸地她心裡的「善」和「神」的部分就出現(xiàn),「惡」和「魔」的部分相對減少。李慕白傳道給她,讓她產(chǎn)生移情作用,她體會到李慕白告訴她的不只是「道」,還有「情」,這個情包括師徒之情,以及男女之情。對玉嬌龍來說,尋找人生方向一方面是為了打開自己的視野,另一方面也想證明自己,希望達到自我完成,內(nèi)證自己,從功夫中去體會生命。玉嬌龍的功夫本來有點邪,經(jīng)過李慕白的調(diào)教,慢慢從陰轉(zhuǎn)陽,愈看愈清楚,悟性愈來愈高,所看到的生命美景也愈來愈大。玉嬌龍從與羅小虎純粹的情慾起,經(jīng)過與李慕白之間的一連串關係,慢慢地體會更高的真愛境界,生命一直往上提昇。她的生命能透過這種種的覺悟,直接證道。在其中,接觸到生命裡完整的層次和提昇的力量,她走過所有的境界,生命雖短,過程卻最滿檔,雖沒說愛,愛得卻是最深;沒想求道,卻早已人劍一體,物我兩忘,從其真情處達到我順人順,真愛和道合一。
胡金銓導演導過一部電影叫「陰陽法王」,裡面講修練過程要同時修陰和陽。一般人不是只有半陰就只有半陽,必須將半陰補全成就半陽,或?qū)腙栄a全成就半陰,修道才會完整??墒且删桶腙?、半陽,功夫要很強,因緣要很足,才能透過陰陽合證,體會愛、真愛、真心、道、自性及佛性,這牽涉到獨修或雙修的問題。單純獨修不見得修得成,有人可以,有人不可以。就像李慕白,他所練的是道家的獨修法門,由於本身的陰陽不完整,所以始終在「煉神還虛」、「還虛入道」間徘徊,無法成道。許多道家修行者都是因為煉精化氣做不好,所以都過不了煉神還虛這一關。另外像神父、修女也都不能結婚,但修到後來,有不少神父、修女都離開了教堂,因為他們了解到自己的修練境界無法突破。所以後來有基督教出現(xiàn),牧師就可以結婚。另外像禪宗和尚,中國的禪宗和尚是不能結婚的,但日本的禪宗和尚可以結婚,也就比較方便。修行若是在物性層次設限是沒道理的,有些人的五行在物性上沒有很大的需求,可是有些人有,要這類人不能對性有任何的體會和接觸,他的功夫一定練不好的,就很難煉神還虛。
道家獨修法門從煉精化氣開始,強調(diào)先將自己的身心調(diào)整到最平衡的狀況,也就是自己圓滿時,外求就減少,這時氣就會更完整,有足夠的氣才能讓精神達到更高的境況,體會道的境界。但這種功法很不容易練,光煉精化氣這部分就要練上二十年。另外有一種叫雙修法門。雙修法門必須先完成一陰和一陽的獨修,共修的男女本身要先練到很高的平衡,不一定要有任何身體上的接觸,但也可以有。在雙修過程中彼此要達到高度的控制,也就是乾坤合道。這種修法也很難,因為一般人都不夠完整,有很多缺點,當不完整的兩個人在一起,接觸愈多,問題愈多。雙修者必須先獨自修練到一個程度,身心完全平衡之後,再進入雙修,透過彼此的身心靈交會往來就會有更多、更深的交往及體會。體會對方的優(yōu)點,發(fā)現(xiàn)自己的缺點,能體會別人、尊重別人就能尊重自己,功夫就會愈來愈高,對生命的體會就更高,能達到佛家所說的圓融境界。雙方交往便愈好,衝突少,溝通多,每一階段有每一階段的體會與快樂,層層往上。
德性問道 俞秀蓮是一個儒家德性很重的人,尊德性,道學問,非常理性,也非常物性,缺點是靈性和感性不足。俞秀蓮一早就知道玉嬌龍的心意,要李慕白不要理她就好了,李慕白說有緣收她為徒也是好事,就像看到一塊寶玉不去琢磨也就浪費掉了。他講的是緣,有緣去渡人,當然要渡。俞秀蓮聽了,也無法多講什麼。俞秀蓮有覺性,但對事情喜歡保持原樣,守道德規(guī)條,從她對鏢局的付出就知她是個使命感很重的人。因為這些原因,所以在感情上始終不能突跛。她與李慕白的緣份沒有像李慕白與玉嬌龍這麼強,有的只是一種「老夫老妻」的感情。俞秀蓮的為人非常好,知道了也不多嘴,與李慕白雖然不能結婚,可是她也不會埋怨。對俞秀蓮來說,有一定程度的心靈交往,她就很滿意了。
俞秀蓮完全表現(xiàn)出儒家的平衡,以她那麼愛李慕白,當玉嬌龍出現(xiàn),她應該是怒火沖天,非常嫉妒才對,可是她沒有,還跟玉嬌龍以姊妹相稱,後來跟玉嬌龍在武館打起來,贏了後還放她。這種平衡和諧的精神就是儒家所講的浩然正氣,展現(xiàn)出儒家同體大悲、民胞物與、人溺己溺的精神。俞秀蓮的愛與生生命層次雖然不夠完整,但對一般來說,修練很難修到全陰或全陽,能夠修到像俞秀蓮那樣很接近完整就很好了。修到相當程度的陽和相當程度的陰,雖然不夠完整還有一些缺,但也因為有缺才有美,若滿了,大的美就不見了。
靈性德性 玉嬌龍有強烈的感性、靈性及覺性,與俞秀蓮完全相反。玉嬌龍不喜歡跟隨傳統(tǒng),她不希望自己像一般女性到了一個年紀就走入家庭。她不要物性,也不要理性,她有她自成一套的理,這個理是「心」的理,與禪宗所講的「直心」很接近,直接穿透人心,完全體會真正的理,不用想就知道了。她從小練功,練了很長一段時間,從這樣的訓練過程裡,她的生命境界也跟著提昇。玉嬌龍的感性和悟性部分很早就出現(xiàn),十幾歲時她就覺得自己的功夫超越師父,周遭沒有人比她更強,但她知道事實一定不是那樣,所以覺得失落。她開始尋找人生的方向,可是怎麼找都找不到,因而感到惶恐。直到李慕白出現(xiàn),她感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她看到一個方向,也遇到一個真正讓她動心的人。玉嬌龍展現(xiàn)禪的境界,一方面好像很惡,可是在惡的背後是最高的善,最深的情,最美的愛,也就是毒龍變真龍,真心、自性和道都完全呈現(xiàn)。玉嬌龍從李慕白身上看到「道」,看到「情」,也看到「真心」。最後由於完全體會李慕白的種種,所以從山上跳下山谷,去圓她的生命。 Pmr5S4Ka
玉嬌龍的「嬌」是有問題的,「嬌」龍如何變「道」龍,就必須捨己成仁。李慕白對玉嬌龍傳道時說,「不應不辯,捨己從人,我順人順」。如何達此境界,必須放得下,照見五蘊皆空,便所有龍虎都不見了,生命的光華出現(xiàn),生命就完成了。這時「生」可戀,也可不戀,就看當時的情境如何。在玉嬌龍的情境裡,因為李慕白死了,所以她跳下去,跳下去不代表死,而是完成的意思。當然,在現(xiàn)實人生中,生命完成之後,可能有更多事情要去做,不一定要跳下去。李慕白出關打坐時看到光,他覺得沒有得道,沒有喜悅,反而是一種悲憐的狀況,他得不到「道」,可是他將「道」傳給玉嬌龍,玉嬌龍雖死猶生。李慕白這個角色說明了修道之不足,也就是修行人有他的問題所在。雖然有問題,但最後用生命去完成那不足的部份,達到捨己從人,也同時成就了成仁取義的浩然正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