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回答了一個問題,欽定詞譜有什么錯誤的地方?
我們知道,最早的詞是歌詞,唐宋人按照曲譜填詞,因此有很大的靈活性。但是曲譜到后來漸漸失傳了,到了明朝,開始有人編撰詞譜。
其中《欽定詞譜》最全面的詞譜,他是清朝人參考唐宋人的詞作以及前人的詞譜作制,可想而知,一定會存在一些問題。
據說最早的詞譜出現在明朝。江蘇高郵人張綖參照唐宋詞編寫了《詩馀圖譜》三卷,注明了每一個詞譜的字數、句數、平仄、押韻、對仗、節(jié)律、結構等。
《詩馀圖譜》創(chuàng)調譜149共闋,其中小令64闋;中調49闋;長調36闋。張綖在首先提出了宋詞中的婉約與豪放兩種風格,對后人研究宋詞影響巨大。
后來,明朝程明善撰寫了《嘯馀譜》是,清朝人賴以邠撰寫了《填詞圖譜》,但是這兩本書錯誤比較多。
在康熙二十六年(1687),萬樹編撰了《詞律》二十卷, 收唐、宋、元660詞牌,1180體。萬樹開始根據詞的篇幅作了歸類,以58字內為小令,59至90字為中調,91字以外為長調。
還是在康熙年間,陳廷敬、王奕清等人,奉康熙命編寫新的詞譜大全,成書后被稱為《欽定詞譜》。這部書收錄了800多個詞牌、2000多體。是目前最全面的詞譜,也是后人填詞常用的工具書。
無論哪一種詞譜,都是參照古人的作品歸納編撰而成。那么,他們是依照什么邏輯來制定詞譜呢?
1、孤體
大多數詞譜都有很多體,但是也有孤體,例如黃庭堅的這首《喝火令》,詞譜中只有 ○和●,沒有⊙和◎。
因為只參考了這一首,于是詞譜就簡單了,直接把“平(○)、仄(●)”標出來即可,需要押平聲韻的地方注明“△”,需要押仄聲韻的注明 “▲”
2、多體中的正體
但是大多數詞有多體,例如《一剪梅》就分成了7體,每一體都有不同。
最常用的一體被稱為正體,因為詞人常用,所以可供參考的詞作就很多。因此會出現同一個位置的字,不同詞人使用的平仄不同。
例如《《憶江南·》的正體以白居易《憶江南·江南好》為基礎: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平仄仄平平。
能不憶江南?平仄仄平平。
江南好,格律是:平平仄 。
我們再看看白居易的好友劉禹錫,他的《憶江南》是這樣的:
春去也,多謝洛城人 。弱柳從風疑舉袂 ,叢蘭裛露似沾巾 。獨坐亦含嚬
春去也,格律是:平仄仄。
白居易的首句第二字是平聲:南,而劉禹錫的首句第二字是仄聲:去。
于是后人編撰詞譜時,就認為首句第二字可以平也可以仄,就用了一個“中”來表示。用符號表示的話有兩種,⊙表示應平可仄 ,“◎表示應仄可平。
總之,這個位置的字,有點像麻將里的混子,平仄都可以。
我們再看看第二句,例如溫庭筠的作品:
千萬恨 ,恨極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風空落眼前花,搖曳碧云斜 。
溫庭筠《憶江南》的第二句,恨極在天涯,仄仄仄平平;而白居易和劉禹錫的第二句是:風景舊曾諳,多謝洛城人 ,都是:平仄仄平平。
于是第二句的第一個字,也用了“中”,這個詞譜的前兩句就成了:
平中仄,中仄仄平平。
很多詞譜有好幾體,但是正體用的最多,參考的詞作也最多,不同之處也最多,于是詞譜里面正體的“中”也最多。
知道了這個邏輯以后就會發(fā)現, 欽定詞譜會出現兩個問題。
無論是明朝人還是清朝人,即使編者博覽群書,也一定會有遺漏的詞例,既然有遺漏就出現了一個問題就是:
有很多唐宋詞,并不符合后人編撰的詞譜。
例如《長相思》正體的詞譜, 用白居易《長相思·汴水流》為基礎 :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頭,吳山點點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
欽定詞譜中的《長相思》有5個詞體,正體的詞譜是:
中中平,仄中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中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
但是我們可以發(fā)現,宋朝林逋的《長相思》就不符合這個詞譜:
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送迎,誰知離別情?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頭潮已平。
那么,林逋的《長相思》符合其他4體嗎?也不符合。最接近的是歐陽修體,但還是存在3個平仄問題:第7字, 兩, 第15字, 忍,第17字 ,離, 與詞譜平仄都不同。
出現這種現象,可能是編者沒有參考或者忽略了林逋這一體。
又如清朝末年才出土的敦煌曲子詞 ,估計清朝康熙年間的人沒有見到,所以這些詞幾乎都不符合《欽定詞譜》。
這是參考詞例少出現的問題,但是參考多了也有問題。
參考詞例太多的詞譜,也出現了一個問題,例如《水調歌頭》的詞譜。
我們見到最多的長調詞牌可能就是《水調歌頭》了,老街自己學詞,就填過了十幾首。
我們選幾首宋朝的名作來比較一下:
落日繡簾卷,亭下水連空。仄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蘇軾《水調歌頭·落日繡簾卷》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昵昵兒女語,燈火夜微明。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蘇軾《水調歌頭·昵昵兒女語》
砧聲送風急,蟋蟀思高秋。平平仄平仄 ,仄仄仄平平?!∶总馈端{歌頭·中秋》
說與西湖客,觀水更觀山。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辛棄疾《水調歌頭·三山用趙丞相韻答帥幕王君》
綜合以上5首詞,我們也來歸納一下。5首詞第一句同一位置出現平仄不同的字,標記為“中”,會是什么結果:
中中中中仄。
沒錯,《欽定詞譜》中的水調歌頭就是這樣的,前兩句:
中中中中仄(句),中仄仄平平(韻)
我們是不是填詞的時候,第一句前四個字就可以隨便寫了,來個"平平平平仄"或者“仄仄仄仄仄”行嗎?
還真不好這樣,古人《水調歌頭》好像沒有用“平平平平仄”的,用仄仄仄仄仄還真有。
辛棄疾用的五連仄挺多,其中有一首《水調歌頭 其八 和鄭舜舉蔗庵韻》
萬事到白發(fā),日月幾西東。羊腸九折歧路,老我慣經從。竹樹前溪風月,雞酒東家父老,一笑偶相逢。此樂竟誰覺,天外有冥鴻。
味平生,公與我,定無同。玉堂金馬,自有佳處著詩翁。好鎖云煙窗戶,怕入丹青圖畫,飛去了無蹤。此語更癡絕,真有虎頭風。
但是我們填詞時,不能真得把前四個字隨意填寫,還是要參考一下古人作品的平仄組合結構,古人有的話,可以,沒有的話盡量不要自創(chuàng),即使詞譜是中中中中仄。
欽定詞譜有826個詞牌,卻有2306體詞譜,算下來平均每個詞牌有3個體。
不過,即使欽定詞譜有2306體詞譜,也有編者看不到的詞體遺漏了。因此會有很多唐宋詞不符合欽定詞譜的任何一體。
假如看到太多的詞作,編者又喜歡把相同字數的詞譜并為一體,于是又出現《水調歌頭》第一句的混亂現象。
作為現代人學習填詞,老街以為有兩種方式。
第一種,可以參考古人的作品來填詞, 例如就依照林逋的 《長相思·吳山青》的平仄來填詞。
第二種,嚴格安排詞譜來填寫,無論是欽定詞譜還是白香詞譜都可以。我不贊成現代人去搞什么所謂的“自度曲“。
@老街味道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