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嘉心里是有上帝的,這使他萬分痛苦。他誠實(shí)向善,不甘心墮落,總想做一個堂堂正正的好人。但是他無法擺脫肉體和情欲的控制。情欲使他熱血沸騰勇往直前,同時也使他愚蠢瘋狂。他被難以控制的肉體欲望驅(qū)使,無日無夜倉惶奔走,最終得償所愿抱得美人歸。
這個故事如果放在同樣被情欲控制的三流小說家那里,簡直就是一首可歌可泣的愛情頌歌。許多小說家善用這種催情的故事,將“愛情”變成上帝。但是在陀斯妥耶夫斯基筆下,人的理性與心靈都被肉體征服了,在米嘉這顆靈魂上,魔鬼占了上風(fēng)。米嘉也曾熱切地追求上帝,那是當(dāng)他大禍臨頭的時候。他甚至想到要承擔(dān)苦難,背起自己的十字架到西伯利亞的礦井底下唱頌歌。但是,他對情婦格露辛卡的愛甚于愛上帝,而當(dāng)他不能夠認(rèn)真愛上帝的時候,他對情婦的愛馬上大打折扣。
在小說結(jié)尾,米嘉又在與過去的未婚妻卡嘉互訴衷腸,他熱切期待卡嘉的心情,不亞于倉惶奔走追逐格露辛卡的心情。這便是陀氏的高明之處,他淋漓盡致地渲染激情,當(dāng)你正準(zhǔn)備細(xì)細(xì)品味享受時,忽然筆鋒一轉(zhuǎn),很冷酷地告訴你:情欲是靠不住的,魔鬼贏了,歷史又在輪回,想想米嘉父親老卡拉瑪佐夫的情史,不難料想,米嘉的未來十有八九是老卡的翻版!
屬肉體的人也會表現(xiàn)出若干高貴的品質(zhì),但屬乎肉體的靈魂卻是魔鬼的戰(zhàn)利品。有沒有戰(zhàn)勝肉體歸屬上帝的靈魂?有!就是那個曾經(jīng)放棄決斗,卸下軍裝,去當(dāng)修士的佐西瑪長老!
所以說,被情欲控制的人如果心里有上帝,是永無止境的痛苦;如果心里沒有上帝,是永無止境的墮落。
陀思妥耶夫斯基
如果說老大米嘉的痛苦,來源于肉體的貪戀,老二伊萬則剛好相反,他的痛苦來自思想的理性及其對崇高的追求。雖然伊萬身上,也流著卡拉瑪佐夫血液,但他不被情欲轄制,很犀利地看到卡嘉對老大的愛情里飽含著傲慢與矯情,也意識到卡嘉一直在利用伊萬的愛情折磨他,所以他拿得起放得下。他不是那種為性欲而活的人,也不是為面包而活的人,他要為生活的意義而活,然而在上帝之外追求意義,讓他瘋掉了。
伊萬這個人物不如老大生動,他沒有太多的行動,都是長篇大論的直白。但如果你耐性去讀那些長篇大論,會發(fā)現(xiàn)伊萬的腦袋里裝著一整套歷史哲學(xué)。他是個理想主義者、人本主義者,他追求崇高,但拒絕上帝,他一直在用理性說服自己成為一個無神論者。他拒絕上帝的理由,是從古到今許多理想主義者拒絕上帝的共同理由:他們無法接受上帝居然容許如此慘烈的人類苦難,所以上帝根本不存在,人類的幸福只能靠人類自己來爭取,就像國際歌唱的那樣,“從來就沒有救世主,也沒有神仙皇帝,要創(chuàng)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
然而這些理想主義者經(jīng)常是自相矛盾的,他們極端鄙視現(xiàn)實(shí)生活中人類的愚蠢、自私、卑賤,他們根本無法去愛一個個污穢骯臟的具體的個人,他們只愛整體概念上的“人類”,他們也不指望爬蟲一樣的人類能夠創(chuàng)造自己的幸福,因?yàn)槿祟悗浊甑臍v史早已證明,卑賤的人類沒有資格也沒有能力享受自由,自由意志對人類是個咒詛,人類寧愿被奴役,也不愿忍受可怕的自由,因?yàn)樽杂梢馕吨顺匀?,所以,理想主義者呼喚“人神”,或者說“超人”,要他們將人類的自由收走,建立強(qiáng)有力的秩序,保證人人都有面包和安寧。
你瞧,愛人類的浪漫主義者一眨眼變成了極權(quán)主義者,他們剛剛說完沒有救世主,轉(zhuǎn)眼就呼喚“大救星”。這就是伊萬的歷史哲學(xué),一個憤青的歷史哲學(xué),也是狂人尼采的歷史哲學(xué)。
尼采說“上帝死了”,結(jié)果尼采瘋了。伊萬說“我不接受”,結(jié)果伊萬也瘋了。
伊萬可以拒絕上帝,可以像他說的“自愿退還天國的門票”,但是他無法拒絕上帝放在他心里的那個道德律,因?yàn)樗且粋€有良心的人,根本做不到“無所不可”;同時他還是一個追求崇高意義的人,不肯承認(rèn)自己也有著罪性,這違背他“人神”的信念,所以他一次又一次向殺人兇手求證,無法接受自己也是弒父幫兇這個事實(shí)。可憐的伊萬,一方面飽受良心的折磨,一方面飽受理性思辨的折磨,始終不肯謙卑下來,坦然接受自己也是個罪人,承認(rèn)唯有接受上帝的救贖才是人類的終極福祉。他直到最后,還在惡狠狠地追問:“究竟有沒有上帝?”
其實(shí)伊萬最大的罪不是他潛意識里希望父親死掉,而是他理性的驕傲,這也是許多知識分子普遍的現(xiàn)象,他們總是用有限的知識理性來分別善惡,主持正義。小說里,只有一個人稱為真正的無神論者,就是那個寫情詩贊美貴婦人臭腳丫子的神學(xué)生拉基津,這位神學(xué)生做著一切卑鄙的事情卻不感到絲毫道德壓力,他甚至將自己做的丑事合法化神圣化,從丑惡中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
小說里最值得欽佩的文化人是米嘉的辯護(hù)律師,他有著無與倫比的邏輯理性,但一點(diǎn)也不傲慢。他有著憐憫罪人的心腸,將自己的理性置于上帝的權(quán)柄之下,從而使他的辯護(hù)充滿了智慧,讓那個一心想著自己出風(fēng)頭的公訴人相形見拙。
這本小說的主角是老三阿遼沙,有點(diǎn)出人意料,因?yàn)樵谶@部以弒父案為主線的小說中,阿遼沙與案情沒有一點(diǎn)關(guān)系,更沒有責(zé)任,但是作家規(guī)定:阿遼沙才是他的主角。這個不慍不火溫柔淳厚的主角,從頭到尾沒有出彩的地方,文學(xué)史上很難找到一個像阿遼沙這樣的主角,他幾乎沒血沒肉,只有精神。
然而作者所關(guān)心的,正是精神。作者要我們知道,他寫的不是言情小說,也不是偵探小說,而是一本有關(guān)精神與靈性的著作。通過米嘉,作者向我們展示了一個人欲橫流的世界,一群被肉欲控制不能自拔的墮落人類;通過伊萬,作者又嘲弄了一大群憤世疾俗亂開藥方的知識分子。
一般讀者和書評家,如果沒有基督教背景,很難理解像陀斯妥耶夫斯基這樣有著深邃思想和豐富閱歷的作家,竟然將自己對社會、人生以至整個世界的希望,寄托在阿遼沙這個乳臭未干的少年身上。
其實(shí)作家的希望,不在阿遼沙這個人,而在阿遼沙的信仰,以及這個少年身上所表現(xiàn)出來的無條件的愛。阿遼沙愛所有的人,完全不在意他們是好人或壞人,可愛或不可愛,不在意他們做過什么壞事,肚子里有什么壞水。他愛他們,只因?yàn)樗麄兪侨祟?。他的愛溫柔體貼,潤物細(xì)無聲,沒有長篇大論的說教,也沒有了不得的行動,他只是盡自己所能,關(guān)心和幫助周圍的人,他為一個受欺侮的小學(xué)生忙得不亦樂乎。
阿遼沙的信仰之路并非沒有掙扎,佐西瑪長老去世后,尸體腐臭,差點(diǎn)讓阿遼沙放棄對上帝的信仰。當(dāng)然那是魔鬼的作為,后來魔鬼在與伊萬對話時親口承認(rèn)“在佐西瑪長老的事情上對不起他(阿遼沙)”,與此同時,阿遼沙經(jīng)歷到不可言喻的狂喜,他的信心在那一刻變得無比堅(jiān)定。可見在阿遼沙這顆充滿愛的靈魂上,魔鬼一點(diǎn)辦法都沒有。阿遼沙似乎還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可以感受到上帝對他說話。在現(xiàn)實(shí)中,我們很難找到一個像阿遼沙這樣純粹的人。然而阿遼沙的愛確實(shí)活在這個世界里,甚至阿遼沙這樣的人也不是沒有,德蕾沙修女就是一個。如果把標(biāo)準(zhǔn)稍微降低一點(diǎn),基督降世后的兩千多年里,有很多跟隨基督的人活出了這種無條件的愛。而這個世界的希望,就在這種無條件的愛里。
陀氏所處的時代,有許多躁動的知識分子為俄國的命運(yùn)奔走呼號,而陀氏本人一輩子掙扎在貧窮困苦當(dāng)中,他有充足的理由成為激進(jìn)分子、革命家,但是他呼吁那些革命青年“順從吧”,因?yàn)樗嘈?,革命是在黑暗中無止境的行走,光明與希望只在基督的愛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