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看了好幾個著名書法家臨摹的經(jīng)典書法作品,一致的看法和感受就是,沒看準的筆意的地方太多。
例如,解小青主講的《麓山寺碑》視頻,天字的第二橫是一個仰勢,沒有寫出來,而且撇和捺的起筆收筆都不對,直接影響筆意。
我們不是說,你看準了就會寫準,但是,看不準就絕對寫不準。
這就是文野之別。
再例如“故”字的寫法,左邊是橫豎,一個“十”字,然后“一提”,這個題筆,要另起一筆,為的是有一個“切筆”之勢。
再比如,“泰”字的上面三橫中,二三兩橫,都是仰勢,沒有寫出來。
大家注意看,截圖右下角有例字??梢詫Ρ纫幌?,加深你的理解。
此外,很多筆法都不對。起筆和收筆含糊。這樣臨摹字帖是理解不透作品的。
我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證明“四法三筆”的臨摹方法,是目前最好的理解方法。
因為它很準確,很敏感。四法三筆,非常強調(diào)要理解作品的“法、意、勢”,和“起筆、行筆、收筆、接筆”這四筆的準確性。
下面是沃興華臨摹的《韭花帖》。
我們看看楊凝式的《韭花帖》原稿,你就發(fā)現(xiàn),沃興華的那叫臨摹嗎?筆意差了多少?
還是叫做“意臨”好了。
如果看不準作品中每一個字的“法意勢”和“起筆行筆收筆接筆”之法,肯定就會按自己的習慣去臨帖了。
為什么“著名書法家”都看不懂字帖,其實,這是一個說法學習的科學性不夠的問題。
我們號稱研究書法一千多年,其實真正看得懂經(jīng)典筆法都書法家不是很多。這沒有什么奇怪的。
臨摹經(jīng)典書法,一定要做到三個到位。即,筆法到位-、筆意到位、筆勢到位。
前面三個圖片啊解小青的臨摹示范,我們用“三個到位”一檢查就立刻發(fā)現(xiàn)問題了。
所以,學習書法“四法三筆”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