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眾所周知,貴州黔東南是少數(shù)民族的聚居之地,民族同胞們節(jié)日眾多,場面壯大,熱鬧喜慶,故有“大節(jié)三六九、小節(jié)天天有”的說法,黔東南亦被世人喻為“百節(jié)之鄉(xiāng)”。作為土生土長的黔東南少數(shù)民族同胞,我深有同感。
我生于黃平縣谷隴鎮(zhèn)清水江邊上的苗寨,從小在苗寨里生活,說的是黃平苗語口音的苗話,加上人口眾多,因此,我所屬的這支苗族稱為黃平支系。相對于清水江、巴拉河而言,我們黃平苗胞因住在高坡上,亦自稱為高坡苗,苗語為“萌”,清水江一帶稱我們?yōu)椤案肌?、“布釀”;而臺江那邊的苗胞多是沿河居住,加上苗語口音與高坡的有差異,故我們通常稱對方為河邊苗,苗語為“嘎訥”或“更歐”。
別的民族且不說,僅我們苗族的節(jié)日就有不少,比如蘆笙節(jié)、祭橋節(jié)、吃新節(jié)、牯藏節(jié)、獨木龍舟節(jié)、姊妹節(jié)等等。在我的印象中,苗族姊妹節(jié)一直是一個神秘的存在,也許是我們黃平從來就沒有過姊妹節(jié)的習俗,所以對此民族節(jié)日不甚了解吧!
雖然黃平和臺江僅一江之隔,但過去卻極少來往。兩邊的人站在清水江邊,可以隔江相望,也可對唱飛歌,只因“隔江不同音”的苗語口音差異和地域文化圈的不同,所以互相之間極少開親,有的也是極少的個例??赡苡捎谡Z言的不盡相同,江兩岸的民族節(jié)日也有所差異。江的那邊以河邊苗為主,說河邊苗話,過姊妹節(jié)、獨木龍舟節(jié);江的這邊更多的過春、秋兩季的爬坡蘆笙節(jié)。所以,要說我知道臺江苗族姊妹節(jié)的存在,還真是近幾年的事。
現(xiàn)在,我們可以從《臺江風物志》上了解得知,苗族姊妹節(jié)是流行于臺江縣良田片區(qū)、景洞坳片區(qū)、壩場片區(qū)、老屯片區(qū)、施洞片區(qū)的一個苗族傳統(tǒng)節(jié)日。在河邊苗話里,“姊妹節(jié)”譯為“Nongx gad liangl”,諧音為“弄嘎良”,其意是“吃了五彩姊妹飯,了卻一世相思情”,具有“苗族青年男女圍繞婚戀主題進行的集體交往聯(lián)誼活動”的內涵,實際上也就是苗族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的節(jié)日。
該節(jié)日發(fā)源于施洞一帶,后流行于清水江中游、巴拉河下游的苗寨。節(jié)日在每年農歷二月十五和三月十五至十七之間。節(jié)日期間,當?shù)丶案浇哪信仙偕碇^節(jié)的民族盛裝,分別聚集于良田、景洞坳、壩場、榕山、楊家寨和偏寨等地載歌載舞,歡度這個極具民族特色的苗族傳統(tǒng)節(jié)日。
“姊妹節(jié)”顧名思義,當然是以姑娘、姊妹們?yōu)橹鹘牵顒右蚕鄬^多。天剛蒙蒙亮,她們就起床來梳妝打扮,上午集體到鄰寨去,與鄰寨的青年后生們集體捉魚,然后一起煮魚一起吃。下午,姑娘們換上銀飾盛裝到當?shù)氐墓?jié)日集會點或歌舞場,去跳蘆笙、踩鼓(即跳蘆笙舞與木鼓舞),并和各處的青年后生們對歌。晚上在河邊燃起篝火,男女青年相互對歌,從中尋找意中人。
因此節(jié)日以青年婦女為中心,以展示歌舞、服飾、游方、吃姊妹飯和青年男女交換信物為主要活動內容,規(guī)模盛大,內容豐富而獨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東方情人節(jié)。2006年,《苗族姊妹節(jié)》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聽起來這么浪漫、這么令人神往的苗族傳統(tǒng)節(jié)日,作為一名醉心于民族文化的非遺工作者、民俗文化記錄者,我一直在冥思苦想,這個節(jié)日究竟是怎么形成的?或者有什么有趣的歷史淵源?這一個個問題縈繞在腦海,揮之不去,又找不到人問,為此苦惱良久。后來,恰巧臺江縣從事民族文化工作多年的熊克武老師送書為我解答了疑惑。
約2018年底,熊克武老師贈送給了我一套關于臺江縣民族文化的叢書,這些書分別是《臺江風物志》《臺江初心》《臺江故事》《臺江非物質文化遺產》,一共4本,得到這些書,我如獲至寶,對熊老師自然是感激萬分。因為有了這些資料書,我可以進一步的了解臺江和臺江的民族文化,了解黃平與臺江文化的共性和差異性。記得在叢書的《臺江故事》里記載有《姊妹節(jié)來源傳說三則》,現(xiàn)在拿來給大家分享,第一則是《月九和英九傳說》,其內容是這樣寫的:
從前,施洞鎮(zhèn)良田村的九寨有兩個姐妹——月九和英九。 倆姐妹感情非常好,長大出嫁后,因不能時常相見而傷心難過。為此,倆姐妹想了一個辦法,便于每年到娘家一聚。她們各自到夫家去建議:“寨上的許多小伙子不好找媳婦,我們可以幫他們創(chuàng)造一些條件,每年帶他們到我娘家的寨子去結識姑娘。”她倆的建議得到夫家的贊同。第二年的農歷二月十五這天,姊妹兩家夫婦各自帶著寨中的小伙子來到娘家。為了方便姐妹倆敘舊,她們指點小伙子們去游方坡上與姑娘游方,又找來了些曾經在游方坡上與丈夫相識,甚至曾經相戀的已婚還未落住夫家的女伴們陪伴丈夫,一起以歌為媒、抒發(fā)以往的情誼。這樣的方式一年又一年相傳下來,就形成了吃姊妹飯的活動,也就成了姊妹節(jié)。
第二則故事的內容是《金黨和窩久傳說》:講述的是施洞鎮(zhèn)的良田村九寨有非常要好的兩姐妹,姐姐嫁到偏寨村,生有一男孩叫金黨,妹妹嫁到黃泡村,生有一女兒叫窩久。金黨和窩久每年都隨父母去外婆家,長大后彼此產生了愛情。金黨常常跑到黃泡與窩久相會,窩久就用她裝針線的竹籃藏著飯悄悄送給金黨吃。按苗族“還娘頭”婚俗,窩久必須嫁到舅家,兩人不可能因愛情而結合,并且還要被寨老們處以“三個一百二”(即肉、酒、米各120斤)的處罰。金黨與窩久的媽媽不忍心拆散他們,主動請兩村的寨老來解決。寨老們也被金黨與窩久的愛情所感動,找了“兩寨不為同一房系”為由,說服舅家,允許他們結成夫妻。窩久把飯藏在竹籃里送給情人吃的方式便流傳了下來,這個動人的愛情故事也廣為后世流傳。
后來,施洞有一個寨子,因許多姑娘找不到男友而嫁不出去,而在革一的一個寨子,也有好多小伙子因找不到女友而單身。秋收后,寨上的老年婦女們看見姑娘們整天在家憂傷地繡花、織布,便給她們講金黨和窩久的故事,就教她們去田中撈魚、煮糯米飯,然后邀請革一的小伙子們來吃。這樣,兩村的青年男女互相認識,并約定在第二年的農歷二月十五日,再“Gad liangl”一次。于是,“Gad liangl”就演變成為了以青年男女交流感情、挑選情侶為主要內容的節(jié)日活動,也便有了二月十五的姊妹節(jié)。
第三則內容是《務格傳說》:相傳劍河革東、五河一帶的男孩很多,找媳婦不容易。五河村一小伙子好不容易在凱里本寨找到一個叫務格的姑娘。務格是個聰明熱心的姑娘,一心想幫五寨的后生們解決找媳婦的問題。后來,她發(fā)現(xiàn)老屯、施洞等地的年輕人是通過吃姊妹飯交友游方找到媳婦的,而且“吃姊妹飯”很熱鬧,還能踩鼓、唱歌、賽馬等,決定也要在五河一帶吃姊妹飯。于是,她跑到施洞的報摩山上用圍腰包了一撮泥土到五河,與五河一帶各寨的理老(管法制的人) 商議,也要過姊妹節(jié)。大家覺得這個辦法好,可以幫助年輕人找到意中人,為了不和施洞地區(qū)的節(jié)日沖突,理老們就商議五河片區(qū)的提前到二月十五來過姊妹節(jié)。
除了知道姊妹節(jié)的來歷,大家一定覺得好像還少了什么。沒錯,那就是姊妹節(jié)必備的“姊妹飯”。因為該糯米飯通常為五種顏色組成,鮮艷奪目,五彩繽紛,所以我通常喜歡稱為“五彩姊妹飯”。
據《臺江風物志》記載,姊妹飯是臺江縣施洞鎮(zhèn)四新、良田和老屯鄉(xiāng)一帶的苗族人民在每年農歷ニ月十五和三月十五過姊妹節(jié)時制作的一種五彩糯米飯。姊妹節(jié)前,姑娘們上山采摘姊妹花(大葉醉魚草花)和一種叫烏米飯草小灌木嫩枝葉(南燭木葉)的天然植物染料,洗凈后用大鍋盛水將姊妹飯花煮出黃紅色的汁液,將烏米飯草切碎放到木桶浸泡出烏黑的汁液,然后過濾取汁,再用這些不同色彩的汁液分別浸泡糯米。糯米需經過一晚上的浸泡,其色彩才能浸透米粒。第二天用清水浸泡的白色糯米和用類似方法浸泡的紅色和綠色糯米相調和,再用清水洗去表面未浸入米粒的各種色彩, 以免互相沾染摻雜,然后直接上甑蒸煮。這樣制作的姊妹飯五彩分明,鮮艷芳香可口?!拔宀舒⒚蔑垺笔枪媚飩兯徒o意中人的禮物,她們一般都喜歡在飯內暗藏信物,尋找目己的意中人,有歌唱道:“今生吃了姊妹飯,了卻一世相思情。”而今,五彩姊妹飯已成了施洞人民在姊妹節(jié)時贈送客人的禮物。
懷著對苗族姊妹節(jié)的神秘向往,2018年姊妹節(jié)活動期間,我毅然扛著相機和朋友前往臺江進行體驗采風,去時比較晚,酒店賓館都被訂滿了。最后,在傅能欣老師的大力幫助下,才訂到了位于臺江縣電視臺附近的一家賓館。
頭天趕到,次日起了個大早,前往翁你河邊拍了苗歌大合唱《萬人唱響翁你河》,之后又趕到風雨橋那邊等著活動游行隊伍的到來進行拍攝。
開幕式當天,天氣不僅非常好,藍天白云,且太陽也是異常的毒辣,一直等到下午2點,浩浩蕩蕩的游行隊伍總算是來了。都說臺江是苗疆腹地,“天下苗族第一縣”的臺江,僅苗族就有九大支系,每個支系的服飾和頭飾都不一樣,語言上也略有差異,甚至某兩個支系之間的語言互不相通。
關于九大支系的語言,畢竟還沒有去到每個支系的生活區(qū)體驗過,沒有發(fā)言權。但九大支系的服飾,確實非常令人震撼。尤其是方南、方翁、方黎、方糾、方你等這幾大支系,那滿身的雪白銀飾,別提有多重,就是方南、方翁那一身銀飾加盛裝,估計價值也得十幾二十萬,若不是盛大節(jié)日,姑娘們是不輕易穿出來的。
在游行的隊伍中,有一個支系格外清淡,那便是稱為白央的支系,因其服飾、語言和黃平一樣,主要分布于革一等鄉(xiāng)鎮(zhèn),但可能人數(shù)較少,來游行的中年婦女們嫌麻煩,都是身穿電腦繡花的新式紅盛裝出游,既不戴全套的銀項圈,也不綁銀腰帶,更不戴銀冠(銀帽子),故和其他支系比起來,真顯得遜色了許多。我在想,要是在谷隴的“九·二七”苗族蘆笙盛會開幕式游行當天,整條谷隴街都是戴全套銀項圈、綁銀腰帶、戴銀冠的黃平支系隊伍,那真可堪稱“銀飾的世界”。
雖然2018年我去參加了苗族姊妹節(jié),本想多玩幾天,但事不湊巧,因同行的朋友家中出了緊急變故,于是早早地就趕回來了,很多東西沒拍到,很多該體驗的也沒體驗到,現(xiàn)在想來感覺頗為遺憾,但也留下了再次去體驗的機會。
在這2019年中國·臺江苗族姊妹節(jié)即將到來之際,讓我們共聚臺江,與“苗族姊妹節(jié)”有約——身邊的朋友,你去也不去???遠方的客人,你來也不來???
作者簡介
楊政欣,苗名剛子(Gangb Zix),昵稱公子雪。黃平縣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苗族古歌》第二批縣級傳承人,原黃平苗語新聞男主播,黃平縣苗歌協(xié)會理事兼副秘書長,傳統(tǒng)原生態(tài)類苗族青年歌手,苗族民俗文化攝影攝像記錄者。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