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領導干部有抱負、有擔當,希望能在任職期間做出一番成績,自然無可厚非。然而,如果為官者不能在做出決策、制定政策的時候謹小慎微,不能敬畏手中的權力,不能擁有正確的政績觀,就可能給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帶來無可挽回的損失。
近年來,網(wǎng)絡上爆出的地方政府“輕舉妄動”的例子層出不窮。財政窮縣安徽省安慶市望江縣,要建一個“超過8個美國白宮”的辦公樓;河南宋慶齡基金會要建一尊24米的巨型雕像;海南三亞為了扶貧,給一戶農戶建3個廁所等等。這些措施雖都是披著為民的外衣,骨子里都流淌著輕浮的血液。都顯示出政府政績沖動作怪,擅于“自作多情”,對民情沒有切實體會、不經(jīng)調查,就開始想當然的為老百姓做一些“好事”。
古時候有天子之怒,伏尸百萬的說法。法治社會的今天雖不會再有這樣的事情發(fā)生,但是領導干部權力重大,權力涉及面廣,任何一項決策出來,通過層層深入,發(fā)展到基層時,都會影響到無數(shù)人的切身利益。
權力是一把雙刃劍,用的好,老百姓就會獲益無窮。反之,就可能同時損害用權者和權力受眾。領導干部如果在用權的時候,只因為自己的愛好或一時興起就輕易作出決策,再遇到下級對于領導決策“堅決執(zhí)行”,后果就不堪設想了。
毛主席曾說,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同樣的,對于領導干部來說,沒有深思熟慮,沒有對事情的深入研究,就沒有做出決定的底氣和權利。領導干部不僅要擁有做大事的想法,還要有做成事的清醒認識。
防止用權輕舉妄動的有效途徑,一則要深入基層開展廣泛調查,將問題的現(xiàn)象和原因都了然于胸,做到心中有數(shù)。知道了問題所在,才能發(fā)現(xiàn)對策之所在;二則是要充分利用人民群眾的智慧,拜人民為師,向群眾學習。群眾的智慧是無窮的,怎么樣的政策老百姓最歡迎、最支持、最擁護,什么樣的政策最有效、最利民、最科學,作為受益者的老百姓最清楚;三則,對于初步制定的措施,必須要經(jīng)過多方論證和實驗,通過實踐和時間的檢驗來確保發(fā)展下去不會有所偏頗。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