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喻
比喻本是一種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質(zhì)不同的事物的修辭手法,運用在詩歌當中,也稱比興.詩詞當中經(jīng)常運用這一手法以達到形象生動和化實為虛的藝術(shù)效果.如:
蘭溪棹歌
戴叔倫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
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析:“如眉”:以眉喻月,繪出了三月時月亮的形狀并體現(xiàn)出了它的清秀.“鏡”:以鏡喻蘭溪之水,寫出了蘭溪水之清澈明靜;亦反襯出月光的明潔.
再如:
江上看山
蘇軾
船上看山走如馬,倏乎過去數(shù)百群.
前山槎牙忽變態(tài),后嶺雜沓如驚奔.
仰看微徑斜繚繞,上有行人高縹緲.
舟中舉手欲與言,孤帆南去如飛鳥.
析:此詩將江兩岸的群山喻為馬群,且以行船為參照物,把群山那一靜態(tài)的景物給形化動化,寫得形象生動.“飛鳥”喻“孤帆”,寫出了舟行之快.
2.隱語(諧音)、雙關(guān)
隱語是隱去本事而假以他辭來暗示的手法.雙關(guān) 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利用詞的多義和同音的條件,有意使語句具有雙重意義,言在此而意在彼,這種修辭手法叫做雙關(guān).雙關(guān)可使語言表達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寓意,給人以深刻印象.在有些詩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為了表達出一種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隱語、雙關(guān)的修辭手法,如:
春 思
李白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析:這是一首較為著名的描寫男女情長的詩,寫出了在秦地的思婦內(nèi)心的獨白.詩人語義雙關(guān),用抒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間的愛慕之情;又以“絲”(思)、“枝”(知)諧音,連接異地男女之間的思念情懷.
竹枝詞
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析:“晴”與“情”同音,是雙關(guān)隱語.這是作者用民歌體寫的戀歌,雙關(guān)隱語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從前兩句詩意看,大概女方在楊柳飄拂、波平浪靜的江邊行船,聽到岸上愛戀她的青年男子在對她唱歌言情,但傳情的含蓄,給女方獲得的印象是“道是無情卻有情”.
登岳陽樓
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在孤舟.
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
析:“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兩句雖然意境開朗壯闊,寫出洞庭湖煙波浩淼的雄偉氣象,但這只是表象.內(nèi)里還包含著作者當時的處境(杜甫當時因兵亂漂流在江陵、公安等地,年齡58歲,既老且病,生活窘困)及國家的處境——沉浮.
3、借代 :借用相關(guān)的事物來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體,具體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運用使語言簡練、含蓄.
如:“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李清照《如夢令》)詩中用“綠”和“紅”兩種顏色分別代替葉和花,寫葉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4、夸張 :即故意地對事物進行夸大或縮小的描寫,借以表達詩人異乎尋常的情感.有更突出、更鮮明地表達事物的作用.在浪漫主義詩歌中,夸張的手法隨處可見.
5、對偶:用結(jié)構(gòu)相同、字數(shù)相同的一對句子或短語來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從形式看,語言簡練,整齊對稱;從內(nèi)容看,意義集中含蓄.
如:“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從篇法結(jié)構(gòu)來講,這首詩四聯(lián)八句,句句皆對仗,對得圓渾自然,不見斧鑿之痕.“無邊落木”對“不盡長江”使詩的意境顯得廣闊深遠,“蕭蕭”的落葉聲對“滾滾”的水勢更使人覺得氣象萬千.更重要的是,從這里感受到詩人韶華易逝,壯志難酬的苦痛.
如:“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李白《秋浦歌》) 愁生白發(fā),詩人用夸張的手法寫白發(fā)竟有“三千丈”那么長,可見愁思的深重.
其它修辭,如反復、排比、比興等手法,由于比較簡單或常用于現(xiàn)代詩歌中,不予分述.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