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曾煜
一
羅漢松為羅漢松科(竹柏科)羅漢松屬(竹柏屬)的裸子植物,羅漢松屬的植物主要分布在亞熱帶及熱帶與溫帶南部,在我國大多產(chǎn)于長江以南各省。
羅漢松的花,初孕時,種子與種托的組成形似一位穿著僧服雙手合十的和尚,成熟的種子又似披著紅袈裟打坐的羅漢。由于羅漢松常綠、長壽,樹干蒼勁挺拔,種子宛如參禪羅漢,在我國自古是南方寺院園林種植的佛家樹種,也是深受人們喜愛的庭院吉祥樹木,同時又因容易造型,也是盆景制作的優(yōu)良樹材。
明代文學家、戲曲家浙江鄞縣(今鄞州區(qū))人屠隆有一首《羅漢松》詩,記述了古寺中的羅漢松:“何年蒼叟住禪林,百尺婆娑萬壑陰。四果總來成佛印,一官應不受秦侵。靈根歲月跏趺久,老干風霜面壁深。謖謖回飆響空谷,猶聞清夜海潮音?!鼻逋文觊g浙江山陰人陸翰芬(少梅)的《羅漢松》詩,更描寫了羅漢松的佛緣:“羅漢何年化古松,西來佛祖剩遺蹤。散花天女梅為友,玉版禪師竹正宗。竺國原留尊者號,秦官曾賜大夫封。卻因華蓋留纓絡,慣向寒山聽鼓鐘。霜雪不移真色相,煙云長護怪形容。三千世界同瞻象,十八名中此伏龍。頂上圓光明月照,半空梵語好風從。和南禮拜無量壽,乞與人間作頌恭?!?/p>
二
羅漢松的名稱,在植物學上,據(jù)近代《中國植物志》與陳嶸著的我國第一部《中國樹木分類學》稱,是出于清吳其濬的《植物名實圖考》。《圖考》畫有羅漢松圖,并謂:“羅漢松,繁葉長潤,如竹而團,多植盆玩。實如羅漢形,故名?!痹谖膶W史上,羅漢松的名稱最早見于宋代晁公溯詩《中巖長老子文送羅漢松》。晁公溯在宋孝宗乾道(1165-1173)初,曾為四川眉州知府,這首詩是寫四川樂山凌云山凌云寺的羅漢松,凌云寺建于唐高祖武德年間(618-626),唐玄宗開元初(713)鑿佛像,即聞名于世的樂山大佛。詩曰:“駐車凌云山,雖在官府中。平生著幽禪,意與方袍同。已杖菩薩竹,更來羅漢松。天姿特高潔,厚葉非蒙茸。銅柯既夭矯,玉薤仍青蔥。上有五百士,下笑十八公。皆披阇黎衣,如坐浮屠宮。勿謂默不語,說法聲摩空。”其實我國寺院的羅漢松早在漢晉與南北朝時已有種植,近年報道現(xiàn)存的千年古羅漢松大多為南北朝及唐宋遺物。如安徽安慶太湖縣白云山海會寺的1700年羅漢松,湖南長沙麓山寺的1500年羅漢松,湖北黃岡浠水縣三祖天然禪寺的1400年羅漢松,在福建古田大甲鎮(zhèn)前桃村發(fā)現(xiàn)的一株3000年的古羅漢松。但我國古籍有關羅漢松的記載,在宋代始見一些,在明以后才有較多的記載。
蘇州的羅漢松記載,始見于明崇禎年間牛若麟修、王煥如纂的《崇禎吳縣志·卷二十九物產(chǎn)》,但只記羅漢松之名,無其他注釋。牛若麟在崇禎十年至十五年(1637-1642)為吳縣縣令,編纂《吳縣志》時聘請王煥如為主纂,王煥如吳縣人,郡學生,崇禎時編纂過好幾部蘇州志書。當時將羅漢松列為吳縣物產(chǎn),說明崇禎時蘇州的羅漢松已有一定的栽培歷史與種植數(shù)量。
明末清初蘇州書畫家、文學家歸莊,在《歸莊集》中有一篇《題福源寺羅漢松》詩,記述了洞庭西山縹緲峰福源寺的古羅漢松:“福源建自梁大同(535-346),創(chuàng)寺之年植此松。歷千余載寺再廢,此樹不改青蔥蘢。大二十圍高難度,攫拿天際如虬龍。石根鐵干苔斑駁,狂風搖動聲錚鏦。夜然長明鐙,晨撞萬石鐘,聲光震耀生靈怪,柯葉常有白云封。水車之役大木盡,斧斤欲加鬼不容!天王柏,上方松,昔年來游有題詠,何況此樹六朝之遺蹤。松之名者,今古報國古岱宗,彼以神京名岳顯,此獨晦匿于震澤之縹緲峰。大材僻處自矜貴,賞玩不辱于凡庸。大抵植物有如此,人生何必皆遭逢。”清初著名詩人吳偉業(yè)(號梅村),太倉人,在詩《福源寺》中也提到這株羅漢松。清乾隆年間的程穆衡修《吳梅村詩箋》,錄吳偉業(yè)寫的《福源寺》詩序:“去毛公壇三里為攢云嶺,有福源泉,寺以泉名,羅漢松系梁朝舊物?!痹娫唬骸扒С邤€云嶺,金銀佛寺開。鹿仙吹笛過,龍女換珠來。泉繞譚經(jīng)苑,松依說法臺。蕭梁留古樹,風雨不凡材。”歸莊與吳偉業(yè)記述的蘇州羅漢松比清吳其濬的《植物名實圖考》早了近200年。
清初徐崧的《百城煙水》亦記載了這株古羅漢松。并在《百城煙水·巻一·福源寺》條目下附記曰:“文震孟有記。殿前有羅漢松,最古。”福源寺建于南北朝時梁大同二年(536),徐崧的《同介石禪師同宿福源寺》詩曰:“直入攢云嶺,濛濛暮雨天。輝煌誰建立,信宿自因緣。古樹千年老,高僧一塌眠。曉來聞梵唄,處處引流泉。”詩中“古樹千年老”一句,徐崧自注曰:“有羅漢松,梁朝所植?!鼻蹇滴醵辏?683)兩江總督趙宏恩監(jiān)修的《江南通志·蘇州府》亦記錄了這株古樹:“羅漢松在洞庭山福泉寺(即福源寺),舊傳蕭梁時植?!?/p>
蘇州羅漢松的記載雖然始見于明末,但南宋時范成大的《范石湖集·翠峰寺》記錄了洞庭東山唐代的兩株羅漢木,可推定羅漢木即為羅漢松,范成大寫《翠峰寺》的時間與在四川的晁公溯寫第一首羅漢松詩的時間相近。范成大的《翠峰寺》詩自注:翠峰寺“在東山,雪竇顯老道場,山半有悟道井,庭下大羅漢木兩株,虬屈蟠壯、甚奇古”。詩曰:“來從第九天,橘社系歸船。借問翠峰路,誰參雪竇禪?應真庭下木,說法井中泉。公案新翻出,諸方一任傳?!边@首詩是淳熙五年(1178年)十一月,范成大53歲時返里,游太湖所作。在《吳郡志》中,范成大記曰:“翠峰禪院,在吳縣西南七十里洞庭東山。唐將軍席溫其所捨宅也?!边@里所說的席溫,祖籍關東,唐僖宗乾符(874-879)時官至武威上將軍,后因避亂,攜三子南遷,隱居洞庭東山,筑宅翠峰塢,為東山席氏的始祖。雪竇是北宋高僧重憲,四川遂寧人,俗性李,字隱之。出家后云游各地,宋真宗天禧年間(1017-1021)在翠峰禪院擔任住持三年,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被舊友浙江明州(今寧波)太守曾會,請赴奉化雪竇山資圣寺住持,后世稱為“雪竇褝師”。根據(jù)這段史料,東山的翠峰寺羅漢松大約在晚唐至北宋初種植。
三
蘇州現(xiàn)在保存百年以上的古羅漢松,約有44株,最古老的一株在洞庭東山陸巷村碧螺峰下的古靈源寺遺址上,是南北朝梁代天監(jiān)年間的遺物。
資料顯示,蘇州的古羅漢松,主要分布在常熟、古城區(qū)、吳中區(qū)等地。大約常熟有16株,姑蘇區(qū)古城內(nèi)10株,吳中區(qū)7株,昆山8株,太倉2株,近年又在同里發(fā)現(xiàn)1株。樹齡500年以上的有7株,300-400年的有10株。
洞庭東山陸巷村碧螺峰下,靈源寺遺址上的羅漢松,是蘇州最古老的一株。據(jù)殘存的靈源寺碑刻記載,靈源寺始建于梁天監(jiān)元年(502),這株羅漢松栽植在原大雄寶殿前,樹齡已有1500多年。靈源寺在歷史上幾經(jīng)重建,羅漢松歷經(jīng)千秋風雨,見證了寺院的興衰。在20世紀60年代,寺院被拆,樹木被砍,僅留此一樹。2012年靈源寺批準恢復重建,古樹得到保護,重發(fā)新枝,蒼翠茂盛,樹干粗壯似九龍盤旋,蒼勁挺拔,很是稀有,當?shù)卮迕穹顬樯耢`樹。現(xiàn)樹高約20米左右(一說高35米),胸徑143厘米。
光福的一株古羅漢松現(xiàn)保存在玄墓山圣恩寺。圣恩寺原名天壽寺,初建于唐玄宗天寶年間(742-756),算來樹齡約1200年左右,現(xiàn)樹高20米,胸徑77厘米,冠幅7米。這株羅漢松在20世末已近垂危,而進入21世紀后,又逐漸重新發(fā)出新枝,恢復了生機。
昆山的古羅漢松,在錦溪蓮池禪寺內(nèi),樹齡約850年,樹高6米,胸徑71厘米。蓮池禪寺南為五保湖,湖中有宋孝宗寵妃陳妃的水冢。據(jù)史載,南宋時建都臨安(今杭州),宋孝宗寵妃陳妃,偏愛錦溪山水,戀不忍離,死后水葬于五保湖中。紹興三十二年(1162)孝宗為懷念陳妃,在湖畔欽旨建廟,為陳妃誦經(jīng)護墳,并御旨改錦溪為“陳墓”,直至1993年錦溪恢復古名。這株古羅漢松為建廟時所栽,保存至今。
蘇州500年以上的古羅漢松還有4株,在常熟尚湖張涇浜的一株,為宋代的羅漢松,約810歲。另外3株約500歲的明代羅漢松,分別在木瀆古松園、昆山周莊與太倉城相。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