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紫金庵在東山鎮(zhèn)碧螺村西塢中,亦稱金庵寺。明代鄭杰《洞庭紀實》記載:“金庵在西卯塢內,昔有胡僧沙利各達耶于此結庵修道,玄宗時詔復修殿宇,裝金佛像,煥然重新焉”。清代邱賡熙《紫金庵凈因堂碑記》記載:“吾山招提蘭若不下數(shù)十處,其最幽折而寂靜者莫如紫金庵。今相沿稱金庵。庵創(chuàng)自梁陳時,其殿制古樸可愛”,兩文所記載的的創(chuàng)建時代是不一的。據(jù)庵邊出土的《唐示寂本庵開山和尚諸位覺靈之墓》的碑石記載:庵創(chuàng)建于唐朝初葉。佛殿在唐貞元年間(785—804),曾遭廢毀。另據(jù)史籍記載,在盛唐、南宋時曾兩次修葺,明洪武年間和清康熙年間有所增筑。
紫金庵大殿坐西朝東,殿內正面佛壇復蓮寶座上是三尊周身飾以金裝的主佛。主佛佛壇左右兩壁的佛龕中,分列十六羅漢像。羅漢群像裝飾十分精工,全是彩色漢裝,衣褶線條流轉自如,層次分明。不是貫修的水紋描,近乎李龍眠的蘭葉描、鐵線描。雕塑手法把襯衣、中衣、袈裟三層服裝交待得十分清楚,并能表現(xiàn)出絲綢、纻麻的質感。服裝上的刻花填彩具有宋代瓷刻的風格。圖案豐富多彩,有翎毛花卉、博古人物,是宋代裝飾作風。
十六尊羅漢塑像中,降龍、伏虎兩尊高3尺5寸,其余皆高3尺4寸。所有塑像頭部前額突出,額骨圓中帶方,具有西域民族豐頰高鼻、粗眉大眼的特征,具有極細致生動的表情和各自的特殊性格:慈、虔、嗔、靜、醉、誠、喜、愁、傲、思、溫、威、忖、服、笑、藐。在十六尊羅漢像的上部,用仙山、浮云錯落有致的托起四大天王和二十諸天像,以表現(xiàn)神的威嚴。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