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虞山東南麓下來,現(xiàn)在那里街景美麗,有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等,但再往古城里走幾步,可以看見一個東西向叫翁家巷的小巷,巷西頭有個坊門,上書“狀元坊”。巷中門牌2號的房子,極樸素的石庫門旁掛一木牌子:“翁同龢紀念館”,上有磚刻門楣:“翁氏故居”。翁家這種全國著名的官紳名流、顯赫門第,居然門不但小,還往里縮進去約一米左右,加上白粉墻、小瓦房頂,顯得非常內(nèi)斂,這讓我甚感意外。
不說翁同和而是說翁氏故居,也是對的。翁家門第顯赫,翁同龢祖父代開始做官,翁同龢父親翁心存考中進士,做過協(xié)辦大學士、體仁閣大學士,兩補祭酒,五直上書房,任戶部尚書,歷仕三朝,兩度為相,還做過同治皇帝的老師,在弘德殿授讀。翁心存四個兒子,長子翁同書,進士(我是因“楊乃武與小白菜”一案而知道他的第三子翁曾桂的。翁同龢任刑部右侍郎時,細閱楊乃武全部案卷,發(fā)現(xiàn)疑點和漏洞甚多,力主楊案一干人犯解北京重新審理。光緒二年十二月初九,翁曾桂作為刑部浙江司的承審人員,擔任了楊案的“主審”,親自組織開棺法醫(yī)檢驗已死三年之尸,最后證明葛品連并非毒死而是病死,終使此冤案平反);次子翁同爵,因父蔭出仕做官,做到湖北巡撫兼署湖廣總督,也是一個相當有實權、受朝廷信任的封疆大吏了;三子早卒,四子翁同龢,更是出類拔萃,咸豐六年(1856年)殿試一甲一名,即考中了狀元。翁同龢生在北京,四歲時回到常熟本家,在常熟上的縣學,又進入翁心存當院長的常游文書院。書院今尚存大廳一進,為市圖書館古籍部閱覽室、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旁邊是四周景觀層次豐富,百年古樹簇擁的昭明讀書臺、巫咸神祠遺址,均和翁家巷相近。翁同龢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在常熟考中秀才,七年后在北京參加順天鄉(xiāng)試考中舉人,再過四年他27歲時大魁天下。其實,這個門里出過兩位狀元,翁同龢的長兄、安徽巡撫翁同書的兒子翁曾源在同治二年(1863),即不到20年,又蟾宮奪桂,高中狀元。
懷著一種敬重的心情,我走進了翁氏故居。翁家人多,都不是等閑之輩,所以分成分東、中、西三大部分,翁宅中路一共七進,是國內(nèi)完整體現(xiàn)明清時期江南名門望族住宅特點的典型代表,現(xiàn)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門廳上懸掛“狀元第”金字匾,是翁曾源中狀元時的原物,一門里出過兩名狀元,雖然蘇州也有,但翁家也很讓人肅然起敬了。故居內(nèi)的明清建筑主要有綵衣堂、轎廳、后堂樓、玉蘭軒、知止齋、雙桂軒、晉陽書屋、思永堂、柏古軒等。其中最珍貴的是第三進有500多年歷史的主廳綵衣堂,這也是不多見的明代建筑,畫梁雕棟,梁、枋、檁等處遍施彩畫,共有116幅,面積達150平方米。有純包袱、全構圖包袱及仿宮式彩畫三大類,是江南蘇式彩繪的代表作,很是珍貴。
現(xiàn)在作為翁同龢紀念館,里面布置了一些關于翁同龢生平的展覽和書法作品??粗环鶊D(照)片和說明,心里變得五味雜陳起來。翁同龢這個優(yōu)秀的南方貴族青年走上仕途的1861年,正是中國大地上特別是長江中下游熄火連天、尸橫遍野、國家面臨解體危機的多難年頭。他憑著自己的聰明、忠誠、清廉、沉著、謹慎、忍辱負重,在官場中地位逐步上升,肩膀上的擔子也越來越重??偟恼f來,他的一生有這樣幾個節(jié)點決定了他在歷史上的地位:同治帝和光緒帝的老師(人稱兩朝帝師);中法戰(zhàn)爭;中日甲午戰(zhàn)爭;戊戌維新?,F(xiàn)在研究這個中國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多了起來,甚至博客、游記也在對他作評價。對他這樣說或那樣說,總的說來,一是正面評價多于負面評價,二是負面評價的都是以少量材料立論,有的甚至對使用的材料沒有作認真鑒別就下了論斷,三是研究思維也大多沒有從宏觀歷史角度來對他作多維考量。
中法戰(zhàn)爭中,他以和慈禧妹夫、醇親王奕譞通信一百多通,不斷提出建議,堅定決策層主戰(zhàn)的信心,他還親自手繪了地圖進呈供作戰(zhàn)參考。在這場打了勝仗的反侵略戰(zhàn)爭中,翁同龢一直在幕后出謀劃策,作出了貢獻,但因為李鴻章談判時放棄中國權利,中國雖勝而敗,令人扼腕。中日甲午戰(zhàn)爭,這是中國一次慘重失敗的戰(zhàn)爭?,F(xiàn)在有學者說是因為翁和李鴻章有私人恩怨,所以李打報告要錢用于購買海軍裝備,但掌握國家財政大權的戶部尚書翁同龢就是不給錢,還從海軍費里抽出銀子來給慈禧修繕頤和園,結果導致北洋水師缺少炮彈、快速軍艦,導致作戰(zhàn)時失敗。還說戰(zhàn)后李鴻章對翁怒目相向,翁訥訥而言,好像甲午戰(zhàn)爭失敗是翁的責任。
翁同龢故居里人不多,四下里靜悄悄的,即使有幾個參觀者,看著看著,腳步也會放緩,一百多年前中國那次戰(zhàn)敗,讓人心情沉重,如能從國際形勢、國家綜合因素層面來分析反思這場戰(zhàn)爭,從而總結出有益的教訓,這才是有益的事,但看來任重道遠。
在翁氏故居東路一個天井的東墻上,有兩塊石碑,1990年、2001年分別在故居里出土。一為翁親手隸書陰刻 “清削籍大臣翁君妻一品夫人湯氏墓”碑,一較小的為“翁君副室陸淑人附葬之墓”碑。翁夫人出身名門,20歲嫁來后,夫妻感情甚篤,但咸豐八年(1858)3月即卒,夫妻不及十年。她為翁在太倉找了個陸性女子,翁在妻子亡故后為念妻子感情就娶了她進門,但翁大失所望,“此女貌殊陋,而操作尚勤;以我妻故,納之?;厮寂f蘭閨之情景,(能不)為一慟歟!”娶陸氏,想念的還是妻子,翁的感情還是在嫡妻身上。但陸氏也先翁同龢而病卒。兩方墓碑為何會埋在故居里的地下?這個謎殊難解釋。
如今翁同龢墓在常熟西郊的虞山鵓鴿峰山麓,墓道為碎石徑,道兩邊村蔭如幕,墓坊門上刻“翁氏新阡”四字。共有墓3座,主墓3冢,正中主穴葬祖母張?zhí)蛉?,左穴葬父翁心存夫婦,右穴葬長兄翁同書夫婦。左墓之左墓為單穴葬兄嫂翁同爵妻楊太夫人;右墓單冢即為翁同龢與妻湯氏、陸氏合葬墓,封土底徑4.3米,存高1.2米。所有的墓,墓碑都在墓后。翁氏新阡坊西偏南約120米處有個建筑叫瓶隱廬,相當普遍的平房,是當年翁同龢晚年被編管禁錮的地方。翁為此屋取名瓶廬,不僅僅在于建筑的大小,我認為還是取意于唐代藥山禪師贈李翱的“云在青天水在瓶”那句名言吧,這表示了翁被黜后的一種心態(tài)(見李翱《贈藥山高僧惟儼》詩或《宋高僧傳》卷十七)。以前我去看瓶廬,很簡陋的小平房,現(xiàn)在經(jīng)重新修繕,已被辟為紀念館成一景點了。
光緒二十四年(1898)四月二十二日,光緒帝命翁同龢草擬《明定國是》的詔書,這是宣布變法的綱領性文件,現(xiàn)示了皇帝對這位曾經(jīng)在毓慶宮里建議他讀林則徐學生、蘇州人馮桂芬變法著作《校邠廬抗議》的老師的信任。但過了三天,宮里忽然發(fā)出一道由皇帝親自繕寫的諭旨:
翁同龢著即開缺回籍,以示保全。
后人多認為是光緒親自趕走了老師。其實在第二天,皇帝召見了康有為和張元濟,康后來在逃亡中對《中國郵報》記者說起這件事,“皇帝對這些話的答復是他非常著急,因為實際上他沒有黜革這些高級官員的權力。他說,這個權力是握在太后手中?!彼衷凇犊的虾W跃幠曜V》中說:“二十七日詣頤和園,宿戶部公所。即是日,懿旨逐常熟,令榮祿出督直隸并統(tǒng)率三軍?!逼鋵嵵鸪龌实鬯H近和信賴的老師,就是要剪除光緒帝的勢力,接著又讓榮祿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掌握近衛(wèi)軍大權,慈禧這兩步棋,招招狠著,全沖著變法而來。后黨和帝黨的勢力,已經(jīng)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戊戌政變的結局,至此不用猜想就已知道結局。但有意思的是,前一天翁去頤和園樂壽堂見慈禧,慈禧還假惺惺地問他“遠來飯否?”翁答說沒有,慈禧和靄地讓他先下去吃一點。第二天是翁生日,一早他去上朝,太監(jiān)就不讓他進去而是在門外等候聽旨了。慈禧這種陰險的權術,并沒有被時代大潮蕩滌掉,在今天還影響著有的人,仍然玩得純熟。
中國維新業(yè),誰為第一人?
王明資舊學,變法出元臣;
密勿謀帷幄,艱難救國民;
峨峨常熟相,鑿空辟乾坤。
作為當事人之一,康有為認為,中國的維新事業(yè)第一人,既不是光緒帝,也不是他康有為,而是常熟人翁同龢。面對“艱難”的國運,翁同龢和皇帝密謀救國救民,有著一種使命??涤袨橘潎@道;偉大的首相翁同龢,是想為中國開辟一個新世界啊!
雖有滿腹的委屈傷心,但翁同龢1904年臨終前,卻是什么也不想說了,而是留下了20字的絕命詩:
六十年中事,傷心到蓋棺;
不將兩行淚,輕向汝曹彈。
從這一點講,他一生的努力是失敗了。但可讓翁同龢欣慰的是,歷史會給他一個公正的評價。隨著研究的深入,翁同龢的形象越來越清晰,甚至當時他內(nèi)心的苦衷,今人也能大致體會。我再去翁同龢紀念館,正是辛亥革命已經(jīng)百年,他的失敗也昭示了一個真理,舊體制中再優(yōu)秀的人,也無力挽救這個滿清政權,中國需要新的力量才能跨入新的時代。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