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成長·習慣】
作者:Bella
我們都聽過一句話:努力的人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的人一定不會成功。
這話既勵志又扎心。勵志的是它給人盼頭,給了努力一個理由。扎心的是確實有很多人,苦哈哈地做了三四年,還趕不上別人做幾個月的成果。
小時候老師會跟我們說,你可以不聰明,但一定要很努力。然而,過了背書就能考好的時代,你會一下子發(fā)現(xiàn):如果不聰明,努力只是做苦工。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一起來聊聊比努力更重要的東西。
關(guān)于量變引起質(zhì)變,有一個為人熟知的經(jīng)典規(guī)則叫“一萬小時定律”。
一萬小時定律的核心是,不管你做什么事情,只要堅持一萬小時,基本上都可以成為該領(lǐng)域的專家。
這個規(guī)則很令人興奮,因為它打破了天賦、環(huán)境和資源的束縛,強調(diào)了人的主觀能動性。畢竟,前者是客觀的,是人無法改變的,但堅持這件事,應該是有想法就能做到吧?
然而從實踐方面看,這個定律并沒有那么奏效。很多人堅持了一段時間,覺得沒什么效果,反而很累壓力很大,于是就放棄了。
是這個定律本身有問題嗎?不,因為人腦確實需要這么長的時間,去理解吸收一種知識或技能,才能達到專業(yè)水平。所以每一個取得突出成績的人,都經(jīng)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苦練。
問題出現(xiàn)在我們對這個定律的應用上。很多人會覺得,1萬小時,平均每天8小時,那也就是1250天,不到三年半的時間。于是下定決心,苦熬三年半。
但是做起來你就會發(fā)現(xiàn),這個方法根本行不通。首先,每天8小時,真的很難堅持。其次,即使你咬牙做了8小時,但你真正記住的、吸收的、理解的東西很少很少。
所以,真正的1萬小時,只是實際練習的時間,并不包括總結(jié)、梳理、消化、沉淀的時間,把這些時間都算上,想在一個領(lǐng)域成為專家,至少需要10年左右的光陰。
而這些時間都是必不可少的。就像你吃下食物,必須有個消化的過程才能供給身體營養(yǎng),如果你一直吃,那非但不會強壯,反而會引起腸胃病。
所有的成長都沒有捷徑,必須按部就班,不可能跨越實現(xiàn)。有的人看起來跑得快,不是因為超了近道,而是在日復一日的練習中,提升了跑步速度。
很多人都愿意把數(shù)量作為目標,覺得只要量到了,就會自動產(chǎn)生效果。
可事實卻遠非如此。
比如你一天練琴兩小時,每天都覺得是在上刑場,磕磕巴巴地彈完一首曲子接著進行下一首,一年后,你可能連你彈的第一支曲子都彈不流暢。
比如你想一個月讀完四本書,每天再困再累也要完成計劃,一個月后,你的任務完成了,但可能什么感悟都沒有,而且對讀書產(chǎn)生了厭倦。
任何一件事情,都不可能因為量到了就自動產(chǎn)生變化,沒有觀察、反思、體會,做再多都只是重復。就像蓋房子,運來好多材料不是目的,目的是建成安全舒適美觀的房屋。你不知道怎么建造,運來再多再好的材料,都只能堆在一起,它們不會自動變成一幢房子。
這也就是為什么不要把數(shù)量當成目標的原因。因為質(zhì)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如果把數(shù)量作為目標,那就太容易了。因為這個目標是看得見的,是可以衡量的,是只要搭上時間就能做到的。你做起來可能很辛苦,但卻不用費什么頭腦和心思。我們傾向于去做簡單的事情,因為它們做起來簡單,還很容易滿足人的成就感。
如果不把數(shù)量當成目標,你就更要去關(guān)注本質(zhì)的、深層的問題。
比如看書。你會先想,現(xiàn)在我需要讀什么樣的書?我對哪類知識感興趣?我缺乏哪方面的技能?選定了書后,你會認真閱讀,注意到那些自己感興趣的、需要的內(nèi)容,并對經(jīng)典的、有共鳴的東西反復咀嚼。你從中收獲到更高級的快樂,慢慢就會覺得看書比追劇打游戲更有吸引力。
比如學外語。你不再會想著我要背過多少單詞、學會多少語法,而是想著要怎樣使用這門語言。因為學語言最大的目的就是為了溝通,而不是答對多少題。當你的目的變了,你就會由被動的吸收變成主動的探索,主動去感知這種語言表達出的意境,感受說這種語言的人的思維特點。你掌握了這些再回頭看,原來很多單詞語法早在你使用的過程中就爛熟于心了。
人都會因為付出多回報少而感到沮喪、失望、憤怒。
“我做了這么多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怎么老板就是不滿意呢?”
“我為了這個合同跑前跑后卻沒得到結(jié)果,同事一去就搞定了,肯定是有內(nèi)幕!”
“我天天埋頭學習,同桌該玩玩該休息休息,為什么我的成績還是不如他?”
但你要知道,越是這個時候,越應該停下來,去反思、去學習、去改正,而不是用更多同樣的行動去告訴自己“我努力過了就沒有什么遺憾了”。因為不帶思考的行動不是只會感動自己,而是一定會害了自己:它讓人找不到原因,還產(chǎn)生自憐的受害者心態(tài),把結(jié)果都歸咎于外界,卻看不到自身的短處。
你要知道,動腦子的努力,才是真的努力。動腦比做要費勁得多,也要有用得多。
比如你發(fā)現(xiàn)熬夜晚起不好,想改變作息時間。如果直接把鬧鐘從9點調(diào)到6點,你可能堅持不了一個星期,因為一下子早起3小時,你肯定會頭暈、心慌、乏力。
而動腦子的做法是,先找到晚睡的原因,如果是沉迷于刷手機,那就設置一個自動關(guān)機;如果是拖延癥導致工作沒有完成,那就在工作的時候提醒自己專注。然后,適當?shù)卦缙鹞宸昼?、十分鐘、十五分鐘……再然后開始晨練。
你會發(fā)現(xiàn),小小的一個作息時間,其實是生活規(guī)律的問題,而生活規(guī)律,又是由你的身體狀況和思維方式?jīng)Q定的。所以徹底的改變并不容易,但改變之后一定會非常受益。
要知道,不斷重復永遠只是原地踏步,有質(zhì)變的量變才能產(chǎn)生質(zhì)變。
希望這篇文章能讓你有所收獲,希望你能一點點地做出有質(zhì)變的量變。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