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 (公園1037年—1101年)四川眉州眉山人,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是北宋杰出的文學(xué)家、書畫家。他的書法學(xué)晉、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長,再將李邕、顏真卿、楊凝式等名家的風(fēng)格融會貫通后,自成一派,稱為“蘇體”。他曾自稱:“我書造意本無法”、“自出新意,不踐古人”。
天下第三行書《黃州寒食帖》
《黃州寒食帖》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寒食節(jié)所作。行書十七行,129字。兩首遣興的詩作,表達(dá)了自己被貶黃州的人生之嘆。
書法用筆,豐腴跌宕,極具天真爛漫之趣。通篇書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氣勢跌宕而無荒率之筆,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正如黃庭堅在此詩后所跋:“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 李西臺筆意,試使東坡復(fù)為之,未必及此。
蘇軾為什么在寒食節(jié)感嘆人生,寫《寒食帖》?
蘇軾被貶黃州,已連續(xù)呆了三年,人生本就頗受打擊,這時候又到了寒食節(jié),外面又在下雨,天很涼,想吃點東西吧,鍋里的菜也是涼的,燒火的草也是濕的,寒食節(jié),不許燒火做飯,于是內(nèi)心的凄涼一下子涌了出來,寫下此文。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臥聞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負(fù)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p>
“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小屋如漁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濕葦。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君門深九重,墳?zāi)乖谌f里。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
天下第一行書與第二行書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是在王羲之,微醉,很高興的情況下所寫。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是顏真卿在自己侄兒被安祿山殺害后,看著他的首級,悲痛交加而寫。天下第三行書《黃州寒食帖》是東坡在遭遇烏臺詩案后,連續(xù)被貶,人生從巔峰到谷底,遭遇巨大打擊后,內(nèi)心孤苦凄涼為抒發(fā)苦悶所寫。
由此可見,書法是人心情的泄露感情的途徑,是表達(dá)孤獨苦悶的一種手段,好的書法作品一定是有感而發(fā)。而從書法中我們也可以看到,蘇軾當(dāng)時內(nèi)心的復(fù)雜與矛盾。
意愛笑:意而愛,愛而笑,笑而詩。歡迎關(guān)注意愛笑。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