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棵槐是一條西鄰北大街,北連王家樓,基本成一長方形,長近400米的小街。這條小街周邊有前平嘉胡同、王家樓、公德胡同、胡家井、扁豆胡同五條小巷連通,穿行其間很有些撲朔迷離之感。此處中間原是大河坑,因明代有四棵高大的古槐而得名。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英、法、德、意聯(lián)軍侵入保定,在此殺害了眾多“拳民”,致使坑水被染紅。光緒三十一年(1905)填平河坑,后由槐茂醬園據(jù)此蓋起作坊。
四棵槐
槐茂醬園作坊在四棵槐,門市在西大街,相傳醬園開業(yè)于清康熙十年(1671),專營醬業(yè),由于制作精細、用料考究漸漸馳名。光緒二十九年(1903),慈禧太后挾光緒帝謁西陵,在保定駐蹕,品嘗槐茂醬菜賜名“太平菜”后,名聲大噪。光緒三十二年(1906)京漢鐵路全線通車,槐茂醬菜得以遠銷,名聞全國。槐茂創(chuàng)始人是原籍浙江紹興,由北京遷保的趙氏夫婦,以幾口大缸起家,在西街二道口依大槐樹建起鋪面,起名槐茂,以示興隆茂盛之意。由于艱苦創(chuàng)業(yè),所制醬菜口味獨特,生意逐漸興旺,傳至第六代達鼎盛時期,有大缸2400口,作坊3處,人員50余名。至第七代,把產(chǎn)業(yè)分成三股,除原槐茂外另開設(shè)永茂和槐昌永三號經(jīng)營,直至保定解放。
四棵槐西連的公德胡同,長100多米,曾名嘴巴子胡同。原來這條胡同寬僅容一人通行,一次有兩人對面走來,其中一人趾高氣揚橫膀而行,并蠻橫無禮,氣的對方打了他一個嘴巴,從而得名。后來,經(jīng)過兩側(cè)鄰里協(xié)商,各宅戶都讓出二尺,才形成以后寬近二米的胡同,為頌揚美德,改名公德胡同。
公德胡同
四棵槐北連王家樓,長近百米,街東段路北有清同治初年王東序建的私宅,宅內(nèi)建有一所樓房院。王樂善好施,每遇災(zāi)害必施粥舍米周濟窮人,他看到街坊鄰里的孩子求學(xué)不便,便慷慨地將樓房院辟為私塾,免收束脩(學(xué)費),鄰里慕其義,就把此街叫做王家樓。1928年,王家沒落,由時任城防司令的周思誠購得。新中國成立后周思誠將此宅獻給國家。
前平嘉胡同
四棵槐北連的前平嘉胡同,長230多米,明代建文年間,燕王朱棣發(fā)動“靖難”之役,隨其作戰(zhàn)有功的蒙古族兄弟二人,被封為副千戶,賜姓平,分別住在前后街,得名前、后平嘉胡同。兩胡同以一巷互連,稱之為中平嘉胡同,胡同中有清光緒十四年(1888)建起的云貴會館。
胡家井
四棵槐南通的胡家井,東西走向,路長百米;扁豆胡同,南北走向,路長160多米。胡家井因街中曾有胡氏所打一井,以賣水為生而得名;扁豆胡同原稱扁擔胡同,因其街形彎曲成扁擔狀而得名,后更名扁豆胡同。
扁豆胡同
如今這片胡同密布的街區(qū)已在1999年城建統(tǒng)一規(guī)劃中,建成新樓密集的中華小區(qū),不復(fù)有原來的格局。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