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食道癌
案① 脾胃失和, 痰阻上逆
王左,58歲;居住四川,青城; 2003年8月22日初診(大暑)
病史:
進食梗塞感半年,曾多處求醫(yī),均未見效。經食道X線鋇餐造影、CT掃描檢查,診斷為食道中段癌(食道脫落細胞學檢查診為鱗癌,食道X線鋇餐顯示中段充盈缺損長4.5cm,管壁蠕動消失,粘膜紊亂。臨床分期為:中期Ⅱa)??淘\:吞咽梗阻,食道疼痛,食納不佳。
檢查:
形體消瘦,精神憔悴;苔黃膩,舌質暗,脈沉細。
辨證:
脾胃失和,水谷停聚,化為痰濁,故見舌苔黃膩等痰濁壅盛之象;痰濁阻礙氣機,陰陽升降失衡而吞咽困難;痰毒損絡,氣機不暢,導致食道疼痛。其病位在脾胃,證屬脾胃失和,升降失司。
診斷:
噎嗝;脾胃失和,痰阻上逆證;食道鱗癌。
治法:
祛痰降逆,調和脾胃;以《三因方》溫膽湯加減。
處方:
茵陳15g后下 澤瀉10g
竹茹10g 枳殼10g
云苓10g 陳皮10g
石菖蒲10g 郁金10g
仙鶴草10g 生苡仁10g
全瓜蔞30g 白花蛇舌草30g
川楝子10g 元胡10g
萊菔子10g 丹參30g
結果:
上方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連服2周,吞咽困難、疼痛減輕,食納不香,大便不爽,苔厚膩,前方加生牡蠣30g,生龍骨30g,海蛤殼30g,加強祛痰之力;再服用2周,苔膩不甚,去三石,加三七粉3g沖,生赭石30g,焦三仙30g,連續(xù)服用3個月,家人復診代訴,無吞咽困難,基本無疼痛。
按語:
食道癌與古代中醫(yī)文獻中“噎嗝”最為相似。此案病機為脾胃失和,痰濁阻礙,升降失司,治療則用《三因方》溫膽湯加減,以祛痰濁為治療的核心,痰濁去則氣機可復,逆嗝可順。沈師用溫膽湯治療惡性腫瘤,常以竹茹、枳殼、云苓、陳皮、石菖蒲、郁金為基本方,加生苡仁、白花蛇舌草、車前草,滲利濕濁,使痰濁從小便而解;加萊菔子、全瓜蔞祛痰通腑,使痰濁從大便而泄。祛痰濁輕重序貫用藥,首加茵陳、澤瀉,滲濕祛痰;舌苔厚膩,頑痰難祛,則加生牡蠣、生龍骨、海蛤殼三石以祛頑痰。此即為本案祛痰大法。
先生治療食道癌常用半夏、全瓜蔞、生赭石、三七粉等降逆通膈之品。此案中,舌苔色黃,為痰濁化熱之象,故不用半夏;舌苔厚膩,先不用生赭石降逆、三七粉化瘀,僅用一味丹參痰瘀同治,以防重鎮(zhèn)之品郁扼氣機、化瘀之品徒傷氣血,反不利祛除痰濁。待苔膩漸退,再加用全瓜蔞、生赭石、三七粉等藥,祛痰瘀、降沖逆。
案② 腎虛血瘀,心脈痹阻
張叟,78歲,居住河北省石家莊市;2003年3月28日初診(春分)
病史:
2002年5月,因口干、漸進性吞咽困難、胸痛就診某大醫(yī)院。經食道X線鋇餐造影顯示中段管腔不規(guī)則狹窄,充盈缺損長5.4cm,管壁蠕動消失,近端鋇劑潴留;食道黏膜脫落細胞學檢查診為鱗狀細胞癌;CT顯示管壁與外周組織分界模糊。診斷為食管中段鱗癌,臨床病理分期為:中期Ⅲ。手術后化療6次,因身體虛弱,不能堅持而來院門診??淘V:吞咽困難,偶有噯氣泛酸,食納尚可,腰酸腿軟,心悸氣喘,夜寐不酣。
檢查:
苔薄黃,舌質暗紅,有瘀斑,脈沉細。
辨證:
術后又經化療,正氣被傷,推動無力,導致心脈痹阻,而見舌質暗紅,邊有瘀斑;心腎受損,心氣虧虛,腎陰不足而見心悸、氣喘、寐差、腰酸、脈沉細。其病位在心腎,證屬心腎虛損,心脈瘀阻。
診斷:
噎嗝;腎虛血瘀,心脈痹阻證;食管中段鱗癌術后
治法:
補益心腎,化瘀通脈;《醫(yī)級》杞菊地黃湯加味。
處方:
枸杞子10g 白菊花10g
生地10g 當歸10g
黃精10g 仙鶴草10g
生苡仁10g 白花蛇舌草30g
赤芍10g 丹皮10g
川芎10g 丹參30g
石菖蒲10g 郁金10g
生杜仲10g 桑寄生10g
生內金30g 生山楂15g
結果:
上方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服湯藥前先服杞菊地黃膠囊,5粒/次。連用2周,腰酸、心悸減輕,偶感噯氣,吞咽無阻。后守法易藥加減治療9個月,患者精神狀態(tài)好,無明顯主訴。
按語:
本案治療,以調腎為大法。調腎有三要,一是要陰陽同治,在枸杞、生地等補腎陰藥中需要加入生杜仲、桑寄生等溫腎陽之品,陽中求陰;二是要肝腎兼顧,配以清肝,需要加入白菊花(或野菊花)、草決明、赤芍、丹皮等品,并伍以川芎、丹參化瘀血,條達肝氣;三是要補而不滯,去滋膩礙胃的熟地,用生地滋陰,佐以消導和胃之品,如生內金、生山楂等??拱﹦t投益氣滲毒而不傷胃的仙鶴草、生苡仁、白花蛇舌草;石菖蒲、郁金開竅解郁,藥理研究表明,此二藥可以調節(jié)大腦皮層功能,利于病人穩(wěn)定情緒、配合治療。
本案以調腎法治療食道癌,特具創(chuàng)新性。
二、胃癌
案①脾失健運 胃失和降
劉婦 33歲 居住北京懷柔,2003年3月7日初診(驚蟄)
病史:
2002年12月5日因上腹疼痛,噯氣吞酸反復發(fā)作入院治療,被確診為胃竇部腺癌,于2002年12月28日行胃癌切除術,術后因體質較差,未敢做化療??淘\:神疲乏力,食納不佳,食入脘脹,腑行溏瀉,一日3次,膽汁返流,泛酸噯氣,腰痠腿軟。
檢查:
苔薄黃,舌質淡,脈沉細,面晦暗,形消疲。
辨證:
術后正氣損傷,乏力明顯。脾運失健而納差便溏,胃失和降而泛酸逆流。脾虛及腎,腰膝痠軟,面晦形瘦,質淡苔薄,脈象沉細,脾腎不足之兆。本案病位脾腎,證屬失衡虛證。
診斷:
胃反,脾胃失和,陰陽失衡證。胃竇腺癌術后。
治法:
健脾和胃,滲濕降逆,投《時方歌括》香砂六君子湯出入。
處方:
黨參10g 炒白術10g
云苓10g 陳皮10g
木香10g 石菖蒲10g
郁金10g 砂仁10g后下
生芪10g 生苡仁10g
川芎10g 仙鶴草10g
白菊10g 生內金30g
桑寄生10g 生杜仲10g
焦三仙30g 白花蛇舌草30g
結果:
上方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連服30劑,食納顯增,食后不脹,腑行正常,每日1次,成形不溏,精神轉佳,唯腰痠頭暈,查血紅蛋白仍低8.17g/dl,苔仍薄黃,質呈暗紅,脈象沉細。脾運得健,胃氣和降。呈現(xiàn)肝腎陰虛,水不涵木,陰陽失衡之證,法隨證變,滋水涵木,調和陰陽,宗《醫(yī)級》“杞菊地黃湯”加減。
處方:
杞果10g 野菊10g
生地10g 黃精10g
生芪10g 當歸10g
川芎10g 雞血藤10g
仙鶴草10g 生苡仁10g
生杜仲10g 桑寄生10g
石葦10g 焦三仙30g
白花蛇舌草30g
結果:
上方每2日1劑,水煎分2天服,每個月復診1次,連服180余劑,離初診1年余之后復診,精神振作,體重增加6公斤,納便正常,已無主訴可述,苔薄黃,質淡紅,脈弦細,查血紅蛋白12.43g/dl,囑注意穩(wěn)定情緒,預防感冒,長期堅持服上方,未再復診。
按語:
中醫(yī)無胃癌病名,可相當于“胃反”病證。本案胃癌術后,大傷元氣,脾腎俱虛。然納差噯氣,胃失和降,遵經訓“胃氣為本”,宜先調胃降逆,觀舌苔薄而不膩,證屬脾不健運,故投香砂六君子,健脾和胃,以振奮食欲為先。連服1月,納增便調,達到治療目的。
案②痰瘀互結 肝胃不和
于叟,69歲,居住北京昌平,2003年3月28日初診(春分)
病史:
2003年1月因上腹部疼痛就診,經CT檢查、鋇餐透視,診斷為胃癌,行胃次全切術。(鋇餐顯示胃小彎處有一2.6cm大小龕影,邊緣欠規(guī)整;胃鏡見潰瘍邊緣不整,底部凹凸不平并有局部滲血,粘膜活檢組織學檢查為腺細胞癌;臨床分期Ⅰb;術后病理報告為胃腺癌。)刻診:脘腹及兩脅脹痛,自覺上腹部有包塊,納食不香,疲乏無力;近幾日飲食不慎,腹痛,大便不成形,日行2次。
檢查:
體質較差,形體消瘦,精神萎靡;苔黃厚膩,舌質暗紅,脈沉細。
辨證:
患者納差、脘腹脹痛、便溏、苔膩,為痰濁中阻,升降失司之象;上腹積聚、脹痛延及兩脅、舌質暗紅,系肝氣不疏、瘀血阻絡所致。術后瘀血阻絡,氣機不暢,痰瘀阻滯,清陽不升而致疲乏無力、精神萎靡、脈沉細等象。其病位在肝胃,證屬痰瘀互結,升降失司。
診斷:
胃反;痰瘀互結,肝胃不和證;胃腺癌術后。
治法:
祛痰化瘀,疏肝和胃;《袖珍方》金鈴子散合《三因方》溫膽湯化裁。
處方:
茵陳15g后下 澤瀉10g
竹茹10g 枳殼10g
云苓10g 陳皮10g
木香10g 煨葛根10g
香附10g 柴胡10g
川楝子10g 元胡10g
仙鶴草10g 生黃芪15g
生苡仁10g 丹參30g
白花蛇舌草30g
結果:
上方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連服1周,脘腹及兩脅脹痛減輕,納食增加,大便成形,日行1次。肝郁漸疏,胃納得復,易藥續(xù)進:祛痰,換用天竺黃10g,萊菔子10g,生牡蠣30g,、生龍骨30g,海蛤殼30g等;化瘀,換用丹皮10g,赤芍10g,蘇木10g等;疏肝,換用石菖蒲10g,郁金10g;和胃,換用焦三仙30g,生內金30g等。加減治療4個月,上腹部包塊已消,偶有胃脘不適,納谷已香,精神轉佳,苔薄黃不膩,脈沉細有力,肝胃已和,痰瘀已除,改用杞菊地黃湯扶正,酌加木香10g,大腹皮10g,生山楂15g調和肝胃,續(xù)治近1年,活動如常。
按語:
沈師治療惡性腫瘤,以扶助正氣為基本法則。扶正的前提,首先開胃納谷,胃氣為本,以正其源;待胃開納可,再從腎論治,以治其本;對癌瘤痰瘀熱毒之邪,其祛則以不傷正氣為準,最忌以毒攻毒、苦寒傷胃。本案痰瘀互結,肝胃不和,納差、便溏,故以祛痰和胃、滲濕止瀉為大法,待瀉止胃開,正氣恢復,瘀可化、肝可和。用溫膽湯加茵陳、澤瀉及生苡仁、白花蛇舌草滲濕,生黃芪、仙鶴草益氣及木香、煨葛根升清,即是此義。再配香附、柴胡疏肝,川楝、元胡止痛,一味丹參化瘀而不傷正及一味生黃芪扶正而祛邪,均為沈師常用藥對。
待胃開、納可,宜用杞菊地黃湯加減調補腎中陰陽,加木香、大腹皮、生山楂和胃,使補而不滯。扶正治療近1年,患者活動如常,既未見復發(fā)之象,又提高了生活質量。此乃沈師扶正祛邪調治腫瘤的獨特思路。
三、結腸癌
案① 痰毒損絡 ,傳導失司
祖婦,49歲,居住北京海淀;2002年8月1日初診(大暑)
病史:
2002年6月,因腹瀉、腹痛2年,伴大便帶膿血就醫(yī),經檢乙狀結腸鏡、CT查診,斷為結腸癌并行手術治療(結腸鏡見右側升結腸3×5cm大小邊界不清隆起,表面可見少量出血;組織學檢查為腺細胞癌;腹部CT未見明顯淋巴結腫大;臨床分期:Ⅱ期 T3N0M0。術后病理為結腸腺癌)??淘\:腹瀉腹痛,納谷不香,手術切口疼痛,手足麻木,雙足浮腫。
檢查:
舌質暗紅,苔黃厚膩,脈沉細滑。
辨證:
患者腹瀉腹痛、納差苔膩,為痰毒中阻;手足麻木、雙足浮腫乃痰毒損絡。系術后氣血瘀滯,痰阻下焦,流注四肢,蘊毒損絡所致。其病位在下焦,證屬痰毒瘀滯,傳導失降。
診斷:
積聚;痰毒損絡,傳導失司證;升結腸腺癌術后。
治法:
祛痰毒,通絡脈,順傳導;以《三因方》溫膽湯加減。
處方:
竹茹10g 枳殼10g
云苓10g 陳皮10g
石菖蒲10g 郁金10g
石葦10g 雞血藤10g
仙鶴草10g 生苡仁10g
丹參30g 白花蛇舌草10g
川牛膝15g 生山楂15g
車前草30g
結果:
上方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連服2周,腹痛、大便帶膿血已止,腹瀉,手足麻木減輕,食納增加,但刀口處疼痛依存,腰酸乏力,舌淡苔薄,脈象沉細。此痰毒漸消,脾腎兩虛征象顯現(xiàn),需法隨證變,改用杞菊地黃湯調腎,加仙鶴草10g,生黃芪15g益氣健脾;生苡仁10g,白花蛇舌草30g,丹參30g化瘀解毒;木香10g,煨葛根10g升清止瀉,治療6個月,僅飲食不節(jié),偶有腹瀉,但無腹痛、便膿血,微有足麻,改服杞菊地黃膠囊,丸藥緩圖,鞏固療效,已能正常生活近3年。
按語:
本案痰阻下焦,痰毒損絡,其源在中焦,故仍以溫膽湯加減祛痰,加生苡仁、石葦、白花蛇舌草、車前草,加強滲利作用,祛其下焦痰毒;雞血藤、丹參、川牛膝、生山楂,通絡為輔,而牛膝又可引藥下行。全方重在祛痰通絡,滲濕之品,亦主在引邪從小便而解,痰濕去而腹瀉自止。此即利小便、實大便之義。痰祛而見脾腎兩虛,及時轉方為補腎為主,兼以健脾,以杞菊地黃湯加仙鶴草等治療。其中,仙鶴草一般多用來止血,而此案用來益氣,且有明顯抗癌作用,又可以防止便血再起。由于藥證相符,其效乃顯,存貨將近3年,尚無復發(fā)跡象。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