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哲人曾說過:中藥和中菜是中國人民對世界的重大貢獻。這一振聾發(fā)聵之說,除了弘揚愛國主義的偉大精神外,也許會產(chǎn)生些許負面效應(yīng):某些域外人士會認為,中國人身體真差,怎么老吃藥?吃藥都吃出個世界第一了——噢,原來他們是太好吃了!其實,倒是在總體上,中國人吃米吃得太少,才使他們將有限的食物精雕細作,搞出色、香、味、形、質(zhì)、聲、器、名(營)養(yǎng)、衛(wèi)(生)這么多名堂來。不但用同一種烹調(diào)方法可使不同原料的菜肴呈現(xiàn)出千姿百態(tài)的輝煌;而且能用同一種原料以不同烹任方法再造姹紫嫣紅的色彩。
以至在千年、百,年、數(shù)十年中形成的名店、名廚、名菜一經(jīng)提及,當(dāng)即會產(chǎn)生條件反射。比如川菜的麻婆豆腐、夫妻肺片以及龍抄手、賴湯圓鐘水餃,說起來都有一個有頭有尾、有名有姓有滋有味的故事。又如北京的“譚家菜”,吃過的人都知道“熊掌要吃左前掌,魚翅要吃呂宋黃”這兩句不是廣告的廣告辭。更無論百多年來廣州的餐飲市場:貴聯(lián)升的滿漢全筵、香糟鱸魚球;聚豐園的醉蝦、蟹;南陽堂的什錦冷盤、一品鍋;品榮升的芝麻雞;玉波樓的半齋炸鍋巴。
以及福來居的酥鯽魚;萬棧的掛爐鴨;文園的江南百花雞;南園的紅燒鮑片;西園的鼎湖上素;蛇王滿的龍虎燴;六國的太爺雞;愉園的玻璃蝦仁;華園的桂花翅;北園的玉樹雞;旺記的燒乳豬;新遠來的魚云羹;金陵的片皮鴨;冠珍的清湯魚肚;陶陶居的炒蟹;菜根香的素食;陸羽居的化皮乳豬、白云豬手;太平館的西汁乳......直可以說是上述名店和那里的名廚,乃至廣州市、廣東省的“招牌菜”。
招牌菜,就是一家飯店、菜館打響牌子的菜肴,以此為特色,以此相招徠。招牌菜自古就有,由來已久。“三代”的唐堯,由于日理萬機,而終日享用“太羹”,得了胃潰瘍,他的廚師筏鏗為他烹制了“雉羹”,治愈了他的胃疾,高興之下,將彭城(今之徐州)封給筏鏗,這就是后人所稱的“彭鏗”、“彭祖”。
屈原在《楚辭·天問》中說:“彭鏗斟雉帝何饗,享壽永多夫何久長?”這是有史記載以來第一道招牌菜。之后還有伊尹為商湯用天鵝肉所制的“鵲羹”;周天子宮廷御膳“八珍”;燕太子丹為刺秦王用以教荊軻的“炙魚”;吳國王王僚喜食的“馬肝”;三國魏武曹操所食之“蠡薺”;晉元帝司馬睿喜食之“禁臠”;隋煬帝的御食“金齏玉膾”;唐太宗賜魏征夫人之“醋芹”;宋室南渡時傳入杭州的“宋嫂魚羹';元代宮廷湯菜“炒湯”;明代宮廷菜“燒筍鵝”;清康熙時宮廷菜“宮門獻魚.....”。
總之,招牌菜是什么?招牌菜即是名店、名廚多少年錘煉出來的最富特色之菜。既然如此,招牌菜不能降格,招牌不能做坍,則是無疑的了。上海老正興陳紀(jì)官大師一味“油爆蝦”人人稱絕,閑云一日造訪,大師脫下西服,換上工作服親自下廚烹制,可謂維護招牌有方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