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桐屬玄參科泡桐屬(Paulownia)植物,在我國分布較廣,為主要的闊葉速生樹種。泡桐生長十分迅速,成材早,一般7~8年即可成材。民間有“一年一根桿,兩年像把傘,五年可鋸板”之說。通常所說的泡桐是泡桐屬樹種的總稱,在江西宜推廣鄉(xiāng)土樹種白花泡桐。白花泡桐(Paulownia fortunei (Seem) Hemsl.) 是泡桐屬中的優(yōu)勢種,是我國著名的速生優(yōu)質(zhì)用材樹種,分布廣泛,適應性強,繁殖容易;生長快、成材早,木材紋理通直,花紋美觀,色澤悅目,材質(zhì)輕軟,密度低,尺寸穩(wěn)定,不翹不裂,具有制作單板材如膠合板、拼板、集成材的優(yōu)良材質(zhì)特性;泡桐材保溫隔熱絕緣性能優(yōu)良,共振性能好,輻射阻尼高,內(nèi)摩擦小,是優(yōu)良的弦樂器用材,可與著名的樂器用材魚鱗云杉齊名;泡桐材的木纖維含量高達50%以上,是刨花板、纖維板、造紙等優(yōu)良原料用材;葉、花、果既可作藥用,又是良好的飼料、肥料等。因此,泡桐一直是廣大群眾所喜愛的用材和改善環(huán)境的主要樹種之一,其產(chǎn)品供不應求,市場前景廣,經(jīng)濟價值高。
一、苗木培育技術
(一)良種選擇
我國泡桐屬樹種有白花泡桐、楸葉泡桐、蘭考泡桐等10余種,天然分布于我國黃河流域及以南各省區(qū),但每個樹種的分布區(qū)域各有不同,且同一樹種不同產(chǎn)地的種源,其生長、適應性、抗逆性等存在顯著差異。因此,應根據(jù)當?shù)氐臍夂?、土壤、立地條件等選擇適宜的泡桐種,再進一步從中選擇出優(yōu)良品系,是培育泡桐必須首先考慮的問題。白花泡桐是我省鄉(xiāng)土樹種,具有天然的適應能力,因此,是我省泡桐栽培的首選樹種(以下就簡稱泡桐)。撫州市林業(yè)科學研究所和江西省林業(yè)科學院經(jīng)過20多年的白花泡桐種源對比試驗和優(yōu)良無性系對比試驗,篩選出了“桐優(yōu)1”、“桐優(yōu)2”和“桐優(yōu)3”等3個適宜我省推廣應用的白花泡桐優(yōu)良無性系。這3個無性系已經(jīng)過江西省林木良種審定委員會認定,在全省推廣應用。此外,由中國林科院泡桐研究中心選育的泡桐無性系“9501”等,經(jīng)過近年來在上饒市鄱陽縣等地引種栽培,其表現(xiàn)優(yōu)良。
(二)苗木繁殖
泡桐繁殖途徑有兩條,一條是有性繁殖,也叫實生繁殖、種子繁殖;另一條是無性繁殖,包括扦插(根插)繁殖和組培繁殖等。由于用種子繁殖的苗木遺傳變異很大,不能完全保持母樹的優(yōu)良特性,因此,通常采用無性繁殖方法培育苗木,這樣能最大限度地保持母本的優(yōu)良遺傳特性。這里重點介紹我省生產(chǎn)上用得較多的埋根(或根插)育苗和組培育苗兩種繁殖方法。
1、埋根育苗
埋根育苗具有簡單易行、出苗快、出苗率高、出苗整齊、育苗成本低等優(yōu)點,是生產(chǎn)上使用最多的方法。
(1)苗圃地選擇
泡桐喜光、喜肥、喜濕、怕旱、怕淹,泡桐育苗應選擇地勢平緩,背風向陽、光照充分,土壤肥沃、土層深厚(耕作層超過50厘米)、通透性良好,排灌方便、不會積水的沙壤土或壤土作為圃地。地下水位過高、土質(zhì)粘重的粘性土、地下害蟲危害嚴重、有叢枝病病源的地方,不宜選作苗圃地,還應盡量遠離泡桐大樹,以免傳入病蟲害。
(2)整地、施基肥
在秋冬季節(jié)深翻40~50厘米,翻后淺耕細耙,結(jié)合淺耕,每畝地施餅肥100~150公斤,或施腐熟農(nóng)家肥400~500公斤過冬,以進一步腐熟;埋根前1個月左右再施復合肥100~150公斤。2月底或3月初,平整土地,作成高床,床面寬70~130厘米,床高20~30厘米,床面平整,土粒細碎,四周開好排灌邊溝,圃地面積大的還要開中溝,以利于排水。埋根前5~7天,每畝施50%鋅硫磷顆粒劑1~1.5公斤,硫酸亞鐵10~15公斤,進行土壤消毒。
(3)種根選擇及處理
①種根選擇及挖根時間
在良種圃地中選擇1~2年生、大頭直徑1~3厘米、無機械損傷、無病蟲害的苗根作育苗用種根。
種根采集從泡桐落葉后到第二年春發(fā)芽前均可進行,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中旬結(jié)合起苗進行。
②種根剪切及分級
按長度10~12厘米的規(guī)格剪成種根條。剪取種根時,要用利剪將切口剪得平滑、無損傷,將種根上頭(大頭)剪成平口,下頭剪成斜口,以防止埋根時倒插。在進行種根條剪切時,依大頭粗細分成3級,按大頭直徑1~1.5厘米、1.5~2.5厘米、 2.5厘米以上進行分級。
③種根條處理
春季采集的種根(或冬季采集時,圃地已準備好、可以馬上埋根育苗的種根),只需在太陽下將種根條攤開晾曬0.5~1天至切口不粘土,即可隨時運往圃地埋根育苗。晾曬的目的是將種根條中過多的水分曬出,以防發(fā)霉、爛根。
冬季采集的種根應及時儲藏。儲藏方法視儲藏時間而定。儲藏時間在15天左右的,將種根條攤開放在通風、陰涼的室內(nèi)即可;儲藏時間在15天以上的,可在背風向陽、排水良好的地方,挖一個寬1米,深50~70厘米的儲藏溝,溝底鋪10厘米的濕沙,將晾曬過的種根大頭向上排列于溝內(nèi),種根間填充濕沙,種根太多時可分上下排二層,中間用濕沙隔開,上面再蓋20~30厘米的濕沙,最后用土封坑,封土厚度以不凍種根為宜。沙的濕度以手握成團不出水,手松即散為宜。放種根時,每隔1~2米立一草把,以利通氣。種根儲藏后,在儲藏溝上方搭“人字形”草簾或竹簾,周邊應挖排水溝,防止雨、水流入儲藏溝內(nèi)。在種根儲藏期間,每隔1個月左右檢查一次,察看種根是否有霉爛跡象。發(fā)現(xiàn)霉爛,應翻坑晾曬,也可用0.1%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根30分鐘后,晾干再儲藏。如沙子過干,應及時灑水保濕。種根不要堆成大堆,以免發(fā)霉、爛根。
(4)埋根育苗
①埋根時間
我省泡桐埋根育苗時間一般在2月中下旬至3月底,最好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
②育苗密度
育苗密度對苗木質(zhì)量影響極大,應根據(jù)育苗目標、土壤肥力和管理條件而定。埋根密度為0.8×0.8米,每畝埋根約1000枝,苗木規(guī)格通??蛇_到地徑3厘米,苗高3米以上;如要培養(yǎng)苗高4米,地徑6厘米以上的壯苗,埋根密度以1×1米為宜,每畝埋根約600枝;要培養(yǎng)更大的苗木,如苗高5米以上的壯苗,則可用1.2米以上的行距。為便于管理操作,也可以采用寬行距、窄株距的方式埋根。
③埋根方法
將種根條按粗細或不同等級分開育苗,以利出苗整齊、均勻,苗木規(guī)格一致。
埋根前,用過磷酸鈣醮根,首先按株行距定點挖穴或用竹簽引洞,將種根大頭(平口頭)朝上直插穴內(nèi),頂端埋入土中2~3厘米,將土壤壓實,使種根與土壤密接,再在上面蓋上虛土并稍微壓緊。若種根分不清大小頭,則將種根平埋,以避免種根倒插。
(5)苗期水肥管理
①出苗期管理
正常情況下,種根埋下后30~40天,種根頂端開始萌芽。從埋根到5月上中旬,苗木長出高約10厘米時為出苗期。在這個時期,應注意:第一,排水。要及時排除苗圃地積水;第二,地膜覆蓋。要防止雨后地表板結(jié),最好采用地膜覆蓋,既可增加地溫,又可防止地表板結(jié),延長苗木的生長期;第三,除萌。要及時去萌,即對每個種根條上萌發(fā)出的多個萌芽,只保留1~2個健壯芽,其余的芽及時抹去;第四,適時除草、澆水和病蟲害防治等。
②生長初期管理
5月中下旬~7月初為泡桐生長初期。這一時期,苗木的根系生長較快,苗高生長較慢。此間的管理工作,應注意:第一,定苗。當苗高達10~20厘米時定苗,每穴保留一株健壯幼苗,其余的除掉;第二,培土、除草。及時進行幼苗根部培土、除草;第三,追肥。每隔10天左右追施0.2%尿素水溶液,每株澆1公斤。也可在5月底以前,每畝施硫酸銨25~35公斤;第二次在6月中下旬,每畝施磷酸銨40~50公斤,施肥方法一般是在離苗木20~30厘米處開穴或挖半月形溝施入,施后封土;第四,灌水。天旱時應結(jié)合施肥適當灌水。
③速生期管理
7月中旬~9月初為速生期。這一時期,苗木地上、地下部分生長迅速,高生長10天可達1米多。因此,該階段的水肥管理工作十分重要。應注意:第一,要及時除草。由于這個階段高溫、高濕、雨水多,雜草生長很快;第二,施肥、培土。為了能促進埋根苗根系發(fā)育,提高苗木質(zhì)量,應結(jié)合施肥進行一次根部培土,培土高度5~10厘米。第三,及時排水。雨水季節(jié)要保證排水溝暢通,雨后苗圃地上無積水;第四,灌水。在高溫干旱季節(jié)要保持土壤濕潤,注意灌水。第五,追肥。在7月上旬、下旬、8月中旬,要各追施一次速效肥,每次每畝施硫酸銨60~100公斤。第六,抹芽。為促進苗干的生長,苗木在生長期萌發(fā)出的腋芽應及時抹掉,速生期腋芽生長很快,每5天左右抹一次。
④生長后期管理
9月上旬以后,苗木地上部分生長逐漸減緩,約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封頂,高生長完全停止。但9月份苗木生長量仍較大,可在8月底、9月初,每畝再施磷鉀復合肥40~50公斤,促進苗木的后期生長和苗木木質(zhì)化,提高苗木質(zhì)量。10月中、下旬以后,苗木開始進入休眠期,少澆或不澆水施肥,使其安全越冬。
⑤苗木出圃
泡桐埋根苗出圃時間:除秋季10月左右?guī)~造林外,通常是在春節(jié)前后進行。由于泡桐埋根苗多數(shù)形成兩層根,出圃時除挖出上層根外,還應挖出下層根。起苗時,根幅保持在50厘米左右。
(6)病蟲害防治
在泡桐苗木生長過程中,應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泡桐苗期的害蟲主要有芽蟲、金龜子、小地老虎、泡桐網(wǎng)蝽、泡桐葉甲等。
①金龜子
金龜子的幼蟲叫蠐螬,在土里過冬,春暖后爬到土表層咬食苗木。
防治方法:
在圃地翻耕時,放雞鴨吃掉或人工捕殺;苗木出土后,在被害的苗木上澆灑20%桐子餅液(1公斤桐子餅兌水4公斤),防治效果很好。
②小地老虎
小地老虎的幼蟲在4月底開始出來活動,白天躲在土里,晚上爬到地面咬斷幼苗根部。
防治方法:
在被害苗木附近扒開土來捕殺。
③泡桐網(wǎng)蝽
泡桐網(wǎng)蝽主要危害葉片,可用40%樂果800~1000倍液噴殺。
④泡桐葉甲
泡桐葉甲也是危害葉片,可用敵百蟲粉劑噴殺。
⑤主要病害
主要病害有炭疽病、黑豆病,以炭疽病為主,可用1公斤硫酸銅和10公斤碳酸氫銨混合,密封24小時后,配制200倍液噴灑幼苗,效果較好。
2、組培育苗
組培繁殖是從優(yōu)良母樹上采取根、枝、芽等器官或組織,首先在無菌條件下建立無菌系,再通過一定的培養(yǎng)措施,建立包括誘導、增殖、生根和組培苗移栽等環(huán)節(jié)的組培高效繁育體系。組培育苗的主要優(yōu)點:
①繁殖系數(shù)大
組培繁殖的優(yōu)勢之一是在可控環(huán)境條件下實現(xiàn)在短時間內(nèi)迅速擴大繁殖基數(shù),滿足大規(guī)模生產(chǎn)的需要。如泡桐組培繁殖的繼代周期為20天,一年至少可以繁殖14代,以繁殖系數(shù)3計算(即1株苗生長一代(20天)后可以增殖3株),則理論上1株苗1年可以繁殖到478萬株。
②可實現(xiàn)工廠化生產(chǎn),且苗木規(guī)格和標準一致
組培苗由于來自同一母本(遺傳品質(zhì)一致),光照、溫度、濕度、苗木營養(yǎng)狀況等生產(chǎn)條件一致,生長環(huán)境可控,因此,可實現(xiàn)工廠化、專業(yè)化和規(guī)?;a(chǎn),且同一批次生產(chǎn)出來的苗木,其規(guī)格和標準基本一致。
③成苗風險和育苗成本低
組培苗從瓶中移出到苗木出圃,都在大棚中完成,出圃時都是生長健壯的苗木給用戶,降低了種根不發(fā)芽、霉爛等由育苗戶承擔的成苗風險;組培苗移栽時全部采用營養(yǎng)袋移栽育苗,高8~10厘米時出圃,可以直接上山造林,這樣減少了苗木在圃地中培育這一環(huán)節(jié),因而也就大大降低了育苗成本。當然,也可以在圃地中培育1年后再出圃造林,視需要而定。
④造林成活率高,造林時間延長
組培苗由于采用營養(yǎng)袋移栽育苗,不僅提高了造林成活率,而且延長了造林時間,5~6月份也可造林。
⑤組培育苗,可有效控制泡桐叢枝病等病毒(菌)的擴散
組培繁殖材料是在無菌狀態(tài)下進行擴大繁殖,在組培規(guī)?;a(chǎn)前,可以對繁殖用的母本材料進行DNA檢測,檢測后確定無叢枝病病毒等侵染,才可組織生產(chǎn),這樣可以保證培育出來的苗木不帶病毒,這是保障種苗安全生產(chǎn)必不可少的。林木種苗組培繁育是生物技術在林業(yè)中的具體應用,但這一高新生物技術需要技術支撐和物質(zhì)基礎做保障。江西省林業(yè)科學院已具備組培專業(yè)化和規(guī)?;a(chǎn)組培苗的設備、設施條件,也具有成熟的組培繁殖泡桐苗的成套技術,能將高新技術變成簡單的大眾化應用技術,并能馬上應用于生產(chǎn)。此外,組培專業(yè)化培育種苗的另一個優(yōu)點是能確保種苗的優(yōu)良遺傳品質(zhì),防止假苗、劣苗。
(2)組培瓶苗移栽
①移栽基質(zhì)的配制及裝填
選擇新鮮黃心土,按1立方米黃心土摻入150~200公斤細沙,30~50公斤草木灰的比例,將三者混合均勻,作為泡桐組培瓶苗移栽基質(zhì)。將移栽基質(zhì)裝入6~8厘米大小的容器袋中,將容器袋擺放整齊,待用。
②瓶苗移栽
栽植前一天,向容器袋中噴一次透水。將專業(yè)化培育的組培生根瓶苗從瓶中取出,洗凈基部攜帶的培養(yǎng)基后,按一袋一株的要求將苗木栽植到容器袋中,栽后用手輕輕將苗木基部的土壤與根系密接,并用霧狀噴頭澆一次透水。
③水分管理
瓶苗栽后頭3天,是移栽苗能否成活的關鍵,須密切關注苗木的水分。一般每天澆2~3次葉面水,以保持葉面濕潤。以后視天氣和育苗區(qū)小氣候情況適時適量澆水。
④苗木出圃
當苗木高度達到8~10cm時即可出圃,將苗連同容器袋一起用紙箱或其它容器裝好,再裝車運到種植地。
(3)組培容器苗移栽
當組培容器苗高度達到8~10cm時,即可出圃。組培容器苗一可直接用于造林,二可用于培育一年生大苗。
①直接造林
組培容器苗出圃時,已是生長健壯的小植株,可以根據(jù)造林需要直接造林。造林時間以4~5月為宜。
②培育大苗
按泡桐埋根育苗圃地整地要求,將圃地整好,待用。
4~6月是泡桐組培苗出圃移栽最佳季節(jié)。按60×80厘米或80×80厘米的株行距將容器苗栽植到圃地中。栽植時間以雨前或雨后為宜。
苗木移栽成活后,水肥管理和病蟲害防治措施同埋根育苗。
二、造林及管理技術
(一)造林技術
1、造林地選擇
泡桐極喜光,喜肥、喜土層深厚通氣性好的土壤,怕鹽堿、怕水淹。因此,速豐林應選擇坡度平緩、光照充分、土層深厚、濕潤肥沃、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的壤土或沙壤土農(nóng)地、四旁、河流兩岸作為造林地。也可在土層深厚、濕潤肥沃的丘陵低山地區(qū)營造人工林。在深山區(qū),可選擇山岙、坡腳等土層深厚肥沃的小地形上造林。在土壤結(jié)構緊密粘重的土壤上和地下水位過高的地方,不適合泡桐的生長,不宜在低洼積水處造林。
2、整地、挖穴、施肥
整地通常用挖掘機穴狀或全墾整地。機械化作業(yè),不僅成本低,而且質(zhì)量高。造林前一個月,先清除地表林木、雜灌和地下樹蔸。
造林前細致整地,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理化性質(zhì),增強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和土壤透氣性能。整地方法主要采用穴狀整地。挖穴的大小應視立地條件而定。一般土層深厚,土質(zhì)疏松、肥沃的,穴徑為0.7~1米,穴深0.5~0.8米;若土層較薄,土質(zhì)較緊、土壤瘠薄,則穴寬可為1~1.5米,穴深0.8~1米。挖穴時間最好在秋末冬初。挖穴時,應把表層土、中層土和底層土分開堆放,回填時,先把表層土回填,并每穴施45%三元復合肥0.3~0.5公斤,有條件的可施腐熟農(nóng)家肥15~20公斤與回填土混勻,再將中層土填入至離穴沿30~50厘米。填土后,要用腳把填入穴內(nèi)的虛土踩實。造林前,如填入穴內(nèi)的虛土不夠沉實,還應灌一次底水,避免造林后由于穴內(nèi)虛土遇降雨下沉,造成苗木傾斜或倒伏,影響苗木生長。灌底水后,要晾穴幾天,以免造成苗木爛根。
水肥條件較好的緩坡地,可實行水平帶整地,水平帶整地的帶寬因立地條件的不同而有差異,一般帶寬為1.0~2.0米,坡度較大時,帶寬可小些,坡度較小時,帶寬可大些。水平帶整地的帶間距離視造林行距而定。
耕作地或坡度平緩的地方也可以采用全墾整地,以采用套種或苗林一體的栽培模式。全墾深50厘米,然后按株行距挖穴。
3、造林密度
泡桐為強喜光樹種,在營造片林時不宜太密,否則,郁閉早,抑生長。在適地適樹的前提下,造林密度與泡桐的經(jīng)營目的、立地條件、造林地類型等因子有關,根據(jù)科學試驗和各地生產(chǎn)實踐經(jīng)驗,泡桐的造林密度有以下幾種:
(1)在路旁、溝渠旁、河旁,泡桐可成行栽植。單行栽植,株距以5米為好;雙行栽植,株行距可采用5×5米的品字形配置。
(2)在村旁、宅旁栽植,則依具體情況而定,可前期密植(如4×4米),并適時疏伐,調(diào)整密度,保證泡桐正常生長。
(3)在紅壤丘陵崗地營造泡桐純林,可采用4×4米、5米×5米或6米×6米的株行距。視立地條件而定,立地條件好,以稀植、培育大徑材為好;反之,則可適當密植,以培育中小徑材為主。
4、造林時間
從泡桐落葉后的12月到樹液流動前的整個休眠季節(jié)都可進行,我省多在春季二、三月份造林。 組培容器苗造林可以延遲到5~6月份。
5、栽植方法
(1)大苗栽植
泡桐不能栽植太深,1年生大苗栽植時,栽植深度以苗木根頸處與地表相平為宜。特殊情況下,如干旱或土質(zhì)為沙壤土,栽植可深一些,根頸處低于地表15~20厘米。栽植時,苗木根系要理順,將其按自然的方向放于栽植穴中,避免根系卷曲,更不能窩根。要防止苗木根系架空,苗木放入栽植穴中后,由一人用手把苗木扶正,保持適宜的栽植高度,另一人把細土填入苗木的根系中,待根系中填滿虛土后,再用腳輕輕把虛土踩實,然后再向根系周圍和上面填土,這樣可以防止根系架空。穴中填滿土后,用腳把虛土踩實,但不要用力猛踩或用木棍等搗砸,防止傷根影響成活。土壤干燥時,栽后要立即澆一次透水,保證土壤與根系密接,保證造林成活率。澆水后,隨即培一層薄土,防止土壤板結(jié)和干裂。
(2)組培容器苗栽植
用組培容器苗直接造林,一是可以把造林時間延長到5~6月份;二是組培容器苗價格比一年生苗低,造林成活率高,可以降低造林成本。
整地方式和規(guī)格同大苗。栽植前7~10天,先將穴土回填2/3至穴中,并與施用的基肥混勻,再回填剩余穴土。
選擇雨前或雨后天氣栽植。栽植時,先將容器袋去除,一手將保護完整的基質(zhì)和苗木托住,另一只手用小鋤在穴中挖一直徑10~12厘米、深度4~5厘米的小洞,雙手將苗木和基質(zhì)放入穴中,在苗木基部邊填土邊按緊,最后放一些虛土在基部表面。
6、扶正與保護
栽植當年,因降雨泥土下沉和強風影響,有些苗木發(fā)生傾斜或倒伏,應及時扶正,適當培土。泡桐的樹皮很薄,尤其是幼樹階段,遭受損傷后,很難愈合,而且隨著樹干的粗生長加快,傷口逐漸加深,變成溝狀裂痕,或者畸形發(fā)展,對材質(zhì)影響很大,必須加強保護,嚴防人、畜損傷苗木。
(二)撫育管理技術
泡桐能否達到優(yōu)質(zhì)、速生、豐產(chǎn)的目的,栽后管理是一個關鍵的環(huán)節(jié)。
1、水分管理
泡桐根系分布較淺,不耐土壤干旱,幼林期每年冬季應翻鋤一次,深約10~20厘米;能套種農(nóng)作物、苗木、花卉、藥材等則更好。有條件的地方,在干旱季節(jié)灌2~3次水,能促進林分速生豐產(chǎn)。
2、肥料管理
泡桐速生,需要充足的養(yǎng)分供應。施肥的方法有施基肥和施追肥兩種,基肥一般采用腐熟餅肥或復合肥,挖穴后施入,并與表土混合均勻,每株用餅肥或復合肥0.5~1.0公斤。追肥一般在4~6月份施用,可用各種速效肥,也可用腐熟后的餅肥等。施用方法是在離樹干基部30~70厘米處,挖10~30厘米深的圓形或半圓形施肥溝,然后均勻施入肥料,復土封蓋。但要注意,挖溝時不要傷到樹根,不要使肥料附著樹干或主根。施肥量要合理,以氮肥為例,每株0.1~0.2公斤。
3、密度控制
當林分進入完全郁閉、林木生長發(fā)育尚未受到影響,即可進行間伐。間伐要考慮造林密度的大小,間伐材的利用等因素。造林密度為4×4米或5×5米的泡桐片林,可采取隔行或隔株間伐的方法。
4、干形培養(yǎng)
高干干形培育是加快泡桐生長、提高木材利用率和材質(zhì)規(guī)格的重要技術措施。主要采取抹芽和接干技術培育高干干形。
(1)抹芽
泡桐造林當年,苗干上會從腋芽處萌發(fā)側(cè)枝,有的萌發(fā)位置在苗干的三分之二以下部位,造成主干過低,影響出材率和木材質(zhì)量。對一年生樹干上分布較低的腋芽,在萌發(fā)后必須及早抹(摘)除,以提高主干的高度生長,培育高大通直無節(jié)良材。抹芽時,一是要掌握留枝數(shù)量,作為短周期工業(yè)原料林,保留側(cè)枝數(shù)以4~6對為宜。二是要反復抹芽,因為腋芽萌芽能力很強,第一次抹芽后,還會反復萌發(fā)新芽,只有當枝條生長到0.5~1米以后,抹過的芽才不會再萌發(fā),故必須重復抹芽2~3次。
(2)接干
接干可采取平茬接干和剪梢接干兩種方式。
①平茬接干
造林后如發(fā)現(xiàn)苗木干形不良或遭受人畜、病蟲為害,造成苗木低矮等現(xiàn)象,可采取平茬的方法進行人工接干。平茬接干是利用泡桐根莖部位萌發(fā)能力強的特性,在春季樹液流動前,選擇晴天,在靠近地面處用刀或鋸子去掉地上部的樹干,利用根部積蓄的養(yǎng)分,使根莖部萌發(fā)的新梢,其高生長形成快速生長的態(tài)勢,以達到培養(yǎng)良好干形的目的。平茬時,要用利刀將截口面盡可能削平,防止劈裂,平茬后要扒土晾茬3~4天,再用細土覆蓋,封土厚度一般是3~4厘米,輕輕拍實。春季平茬后,在茬口處會萌發(fā)出3~5枝萌條,當萌條長至10~15厘米時,保留一枝生長最健壯的,其余全部除去。除萌后,為了促進苗干高度生長,還應在生長期內(nèi)及時抹掉腋芽,避免消耗養(yǎng)分。
②剪梢接干
泡桐枝桿的一個顯著特點是主莖頂梢2~3節(jié)和分枝的頂芽每年落葉后都會枯死,第二年腋芽萌發(fā)時由頂端向下第3~4節(jié)的一對腋芽抽梢向上生長,稱為假二叉分枝。假二叉分枝影響主桿生長,導致主桿低矮,可采用剪梢接干技術培育通直無節(jié)良材。剪梢接干一般在春季萌發(fā)前進行,剪梢接干的技術要點:第一,選芽。要求選留的剪口芽要位于樹干上部組織充實的迎風部位,腋芽要健壯、飽滿、無機械損傷、無病蟲害。第二,剪梢。剪梢時,剪口應與主干約呈450,剪口上方應距選留芽1~2厘米,剪口下方應在選留芽的對生芽下邊,剪口要平滑,既不破裂,也不能剪破節(jié)間處的橫隔。第三,抹芽。要及時抹去除靠近葉痕留作接干芽以外的萌芽。生長初期要重復抹芽2~3次。第四,控制競爭枝。由于重剪的刺激,接近剪口的2~4節(jié)側(cè)枝也會旺盛生長,因此,應采取措施控制競爭枝向上生長。方法是把競爭枝向下壓或用繩向下拉,使競爭枝與接干主枝夾角增大,從而減弱競爭枝的生長勢。
5、病蟲害防治
(1)大袋蛾
一年發(fā)生1代。以老熟幼蟲在枝梢上的蟲囊內(nèi)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陸續(xù)化蛹,5月下旬成蟲陸續(xù)羽化,卵產(chǎn)于雌蟲袋囊內(nèi)。幼蟲孵化后吐絲下垂,遇到寄主后即吐絲做囊,背負行走取食,幼蟲為害至11月時封閉囊口。
防治方法:
①避免大面積營造該蟲喜食的寄主純林,農(nóng)桐間作時營造其不喜食的楊樹、柳樹作防護林帶。
②冬春人工摘除袋囊。
③在幼蟲發(fā)生期,大樹可在基干部位打孔,注入50%氧化樂果2~4mL。
(2)泡桐葉甲
又名泡桐金花蟲、泡桐二星龜甲,屬鞘翅目葉甲科,成蟲、幼蟲為害泡桐葉片,啃食葉表皮及葉肉,殘留葉脈,使葉呈網(wǎng)眼狀,隨后葉片變黃干枯。成蟲羽化后,常和幼蟲同時發(fā)生,危害甚烈,常把葉片啃光,樹葉焦黃,造成大量落葉。
防治方法:
①人工捕捉。
②幼蟲或成蟲發(fā)生為害時可噴90%敵百蟲原藥800倍液。
③在樹冠投影外圍,挖寬約20厘米、深15~20厘米、長30~50厘米的弧形溝2~3條,施入3%的呋喃丹顆粒劑,并澆水,然后用土將溝填平。胸徑5厘米以下的泡桐,每株用藥20克;胸徑5~10厘米的泡桐,每株用藥50克;胸徑為11~20厘米的泡桐,每株用藥100克;胸徑20厘米以上的泡桐,每株用藥200~300克。
(3)泡桐叢枝病
又名掃帚病,枝、葉、干、根、花都能表現(xiàn)癥狀,病株輕者生長緩慢,重者甚至死亡。可分為2種類型:
①叢枝型,即個別枝條上的腋芽或不定芽大量發(fā)生,側(cè)枝叢生,節(jié)間變短,葉片黃小且薄,有時皺縮,整個叢枝呈掃帚狀,幼苗發(fā)病,植株矮化。
②花變枝葉型,花瓣變成葉狀,花柄及柱頭生出小枝,花萼明顯變薄,花托多裂,花變形。地下根系也呈叢生狀。
防治方法:
①培育無病苗木,嚴禁從病區(qū)引進根、苗,選擇無病母樹采種育苗,推廣種子育苗;用根育苗,采根后,用溫水或1 000單位/mL土霉素堿溶液浸根。
②夏季修除病枝,并涂土霉素凡士林(1∶9)藥膏,后用塑料布包扎,在病枝上環(huán)狀剝皮。
③適時防治蝽蟓、葉蟬等刺吸式口器昆蟲,減少病原傳播。
④用10 000單位/mL鹽酸四環(huán)素、土霉素堿、2%~5%硼酸鈉溶液,通過髓心注射及根部處理方法治療病樹。
(4)泡桐炭疽病
主要發(fā)生在苗期。大樹僅在小枝、嫩梢、葉片、葉柄上發(fā)生。葉片上,病斑初為點狀失綠,后擴大為圓形,褐色,周圍黃綠色,后期病斑中間常破裂,病葉早落。嫩葉葉脈受害,常使葉片皺縮成畸形。葉柄、葉脈及嫩梢上病斑初為淡褐色圓形小點,后縱向延伸,呈橢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組織凹陷。嚴重時,病斑連成片,常引起嫩梢及葉片枯死。在雨后或高溫環(huán)境下,病斑上,尤其是葉柄和嫩梢上的病斑上常產(chǎn)生粉紅色分生孢子堆或黑色小點。實生苗木質(zhì)化前初期發(fā)病,葉片變暗綠色,后倒地死亡;木質(zhì)化后被害,常呈褐色枯死,不倒地。
防治方法:
①選擇排灌良好的圃地育苗;避免重茬;清除圃地的枯枝落葉,消滅病原;施足底肥(牛、羊糞較好);加強苗期管理,幼苗及時追肥,細水漫灌,保持苗床濕潤;早間苗,拔除病苗及弱苗,注意補苗。
②幼苗期及時使用0.7∶1∶100波爾多液、65%代森鋅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每10天左右噴1次,連噴2~3次。
6、采伐更新
泡桐生長快,成材早,主伐期短。具體的主伐期是由造林目的、木材的工藝成熟標準以及造林地的立地條件決定的,如短周期的纖維原料林輪伐期一般需5~10年。
泡桐的更新方法有植苗更新、萌芽更新和嫁接更新。由于泡桐伐根的萌芽能力很強,完全可以采取類似平茬接干的方式進行萌芽更新。萌芽更新簡便易行,林木生長快,樹干通直圓滿,增產(chǎn)效果明顯,能節(jié)省整地、苗木和造林費用,經(jīng)濟效益好,能有效保護土壤,防止土壤流失,是一種科學合理的更新方法。但萌芽更新叢枝病發(fā)病率較高,應及時進行人工防治。
萌芽更新有兩種方法:留樁萌芽更新和留根萌芽更新。采伐母樹時,不刨坑挖根,在緊貼地面處鋸掉樹干,留下樹樁,即為留樁萌芽更新;刨坑截根,把樹干連同樹樁挖出,留下樹根,為留根萌芽更新。留樁萌芽林4年生以前連年生長量大于留根萌芽林,5~7年生,留根萌芽林連年生長量大于留樁萌芽林;7年生時,二者的胸徑、樹高、立木材積生長總量基本相同。進行泡桐萌芽更新時,若計劃培育小中徑材時,可選擇留樁萌芽更新;若計劃培育中大徑材時,可選擇進行留根萌芽更新。
聯(lián)系客服
微信登錄中...
請勿關閉此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