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關于“射書”的視頻火了,一位中年男子手持幾支灌滿墨汁的注射器,幾位姑娘手舉宣紙,男子邊走邊用注射器射出一條條墨跡,一旁還有人不斷喊著:“好!好!”創(chuàng)作者邵巖告訴記者,網上流傳的視頻是去年拍的,并非一時興起作秀,自己已用“射墨”的方法創(chuàng)作了十年。對于最近網友的罵聲,邵巖表示可以理解?!皫в邢蠕h性的東西,大家怎么罵,我都理解。但藝術家就是要完成這樣一個使命——視覺上的一種引領。”
看懂了嗎?說實話還真看不懂。在大眾的眼里,所謂的“射墨”就是忽悠人,拿藝術當做幌子、炒作噱頭,順便騙些無知的人,以此蒙點錢罷了。不過,這樣的看法未免太簡單,不可否認有騙子拿垃圾蒙人,但在藝術發(fā)展史上,確實也有很多領先時代的藝術創(chuàng)作,并未獲得當時社會的認可,而是過了若干年后,才逐漸被后人認可,甚或被奉為開創(chuàng)時代潮流的經典之作。
比如印象派大師梵高,一生創(chuàng)作兩千多幅作品,卻不為當時的社會認同,生前只賣出了一幅畫作,在其死去很多年后,梵高畫作的藝術價值才被認可,拍賣價格一再突破新高,大師的地位得以奠定。再如著名法國藝術家杜尚的《泉》,實際上只是在商店買的小便器,在1917年參展時遭到拒絕,卻被學者們普遍認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品,成為現代藝術史一個繞不過去的里程碑。
從邵巖之前的小楷書法作品來看,是有一定的書法根底,乃是遵循傳統(tǒng)書法創(chuàng)作規(guī)則,一板一眼地重復前人的技法。不過,這樣的重復性創(chuàng)作,也給書法家套上了一個枷鎖,往往很難擺脫它,甚至一輩子都在重復傳統(tǒng)技法,卻無法超越。而對于有想法的藝術家來講,是無法容忍思想被束縛的,突破、創(chuàng)新、探索也就成為其夢想所在,盡管會遭到外界的白眼、嘲諷,也在所不惜。
由此可見,對于邵巖的“射墨”作品,普通人看不懂沒有關系,其他書法家有爭議也是正常的,只要尊重藝術創(chuàng)作的自由權利,交由時間和市場來評判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