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氣溫的逐漸攀升,大家在進行活動的時候都容易汗流浹背,這種情況再正常不過了。
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即使是處在安靜狀態(tài)下,或者在睡眠中也會出現(xiàn)不斷流汗的情況,這就需要引起注意了!
一般我們將白天出汗稱之為自汗,夜間睡著了出汗稱之為盜汗。
臨床上很多人深受自汗盜汗折磨,雖說不是什么大毛病,但總是出汗一定是反應了臟腑功能失調(diào)。
日久必然會有意想不到的疾病出現(xiàn),如會導致免疫力低下,經(jīng)常出汗之人日久會感覺疲憊乏力、精力差、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煩躁焦慮、失眠;有的表現(xiàn)為怕冷、怕風、易感冒、心悸、心慌等,嚴重影響生活質(zhì)量。
那么,從中醫(yī)角度來看,盜汗自汗常見于哪些原因呢?大家可以對照自身情況,看看自己是否有這些情況的存在。
這種盜汗可謂是臨床上最多見原因。
我們體內(nèi)每個臟腑里面都有陰和陽兩種物質(zhì),陰陽之間是相互制約以維持平衡的。陰是主靜、主涼、主潤的寒性物質(zhì),陽是主動、主熱的物質(zhì)。
當陰虛的時候,陰不制陽,陽氣就相對多了,體內(nèi)就表現(xiàn)為熱,中醫(yī)把這種內(nèi)熱稱之為虛熱,即陰虛火旺之熱。當晚上睡覺時候一方面蓋著被子會加重內(nèi)熱,另一方面,白晝運行于體表的陽氣到了夜間就會返回體內(nèi),這樣就兩陽相加,火上澆油,內(nèi)熱太盛逼迫津液外泄故而夜間盜汗。
這種因內(nèi)熱所出之汗摸著是熱的、粘的,體表也熱,手腳心也熱,晚上睡覺手腳心感覺放在被子里發(fā)燙必須要伸出被外才感覺舒服。
同時因為內(nèi)熱往上擾到心神故而睡眠不佳、多夢易醒,往上燒到咽喉就咽干口燥,半夜口渴找水喝。
內(nèi)熱把體內(nèi)津液給消耗過多,大便就干燥了,皮膚也會干燥脫屑,瘙癢出血,當體內(nèi)陰虛到一定程度窮必及腎,最后必然會耗損腎陰,腎陰虛了在腎經(jīng)經(jīng)絡上就會有反應。
例如會腰膝酸軟無力、耳鳴、眼睛干澀、頭暈、健忘、脫發(fā)、白發(fā)、足跟痛等。
治療這種因虛火導致的盜汗一定要滋陰降火,要用像生地黃、熟地黃、知母、沙參、麥冬、石斛、山萸肉、女貞子、墨旱蓮這樣的滋陰清熱藥。
而千萬不能用像黃芩、黃連、蒲公英、生石膏、梔子、大黃等這樣苦寒直折的藥。
以前的人吃不飽穿不暖經(jīng)常餓肚子,這類型的盜汗不多見。但現(xiàn)在人們生活條件改善了,吃肉喝酒、油膩辛辣非常多,導致胃腸積熱嚴重。
胃腸濕熱型盜汗有個特點就是看舌頭,舌頭伸出來要么白膩,要么黃膩,如果發(fā)展到黃膩舌苔就說明積熱相當重了。并且大便多不成型黏馬桶,比較臭,當然大便也有可能干燥。
濕熱往外熏蒸就容易出汗,白天晚上都容易出汗,人怕熱,吃點熱的辣的立馬就出汗,面色紅,面部頭發(fā)多油膩,口臭牙黃。
治療要清熱祛濕才行,像這類型盜汗或者自汗就要用黃連、黃芩、黃柏、梔子、大黃這一類苦寒清熱燥濕的藥,效果才顯著。
這類型盜汗雖然不多見,但臨床上卻時常出現(xiàn)在久治不愈的病人身上。
像前面講的陰虛火旺型盜汗和濕熱型盜汗不難判斷,用藥效果都很好,但陽虛型盜汗能認識到的醫(yī)家卻不多。
這種盜汗往往出汗時間較長,早已經(jīng)傷到了陽氣,臨床上反而表現(xiàn)一派寒象。
陽虛盜汗之人熱象不明顯,也就是不口干、不口渴、不怕熱,脈也不數(shù),心率也不快,舌質(zhì)也不紅,舌苔也不少,大便也不干燥;反而怕冷,夜間出汗后汗冰涼,腰背怕冷怕風,多少還伴隨有一些疲倦乏力,白天也容易動則出汗。
治療要溫補陽氣,千萬不能思維定式,用一些滋陰降火的藥。
《內(nèi)經(jīng)》言:'陽氣者,所以溫分肉,肥腠理,司開闔'!
這個'司開闔'意思就是說陽氣能控制皮毛汗孔的閉合,夜間陰寒之氣比較重,陽氣更弱了,不能固攝汗液,所以就盜汗了。
50歲的李先生經(jīng)常半夜四五點鐘出一身汗,汗出打濕衣被,汗液摸著是涼的,腰背冷痛,白天人也比較怕風怕冷,手腳不溫,疲倦乏力,精力不佳,一動就容易出一身汗,夜間不口渴、不咽干,大便也不干燥。
中醫(yī)辨證屬于典型的陽氣虛損,陽氣不能固攝毛孔,所以白天晚上汗液都容易出來,因為陽虛,所以平時怕風怕冷,汗出腰背冰涼。
治療要溫補陽氣,以生黃芪、黑順片、淫羊藿補充陽氣,桂枝、生姜祛風散寒,白芍、大棗補充津液,龍骨、牡蠣、浮小麥、糯稻根收斂止汗。
服藥一周出汗減輕一大半,再服一周治愈,隨訪半年未見再復發(fā)。
中年女性在更年期時很容易出汗。其表現(xiàn)是突然一陣潮熱,隨之出汗,這個出汗既可表現(xiàn)在白天自汗,也可出現(xiàn)在夜間盜汗。
同時身體會有一系列陰陽兩虛表現(xiàn):
陰虛表現(xiàn)如:口干舌燥愛喝水、面頸烘熱、心煩氣躁、夜間手腳心發(fā)熱、大便干燥、腰膝酸軟無力、耳鳴、眼睛干澀、口苦口干等。
陽虛表現(xiàn)如:怕冷、汗出冰涼、手腳不溫、不愛喝水、既怕冷又怕熱等。
治療要陰陽一起補。我們很多醫(yī)家治療夜間盜汗總是認為是陰虛火旺,治療都是知母、黃柏、女貞子、墨旱蓮、生地黃、麥冬、玄參等這些滋陰降火的藥,完全考慮不到陽虛也會導致盜汗,導致一部分出汗病人纏綿不愈。
張女士今年50歲,已經(jīng)絕經(jīng)一年,最近半年時常出現(xiàn)一陣烘熱,隨之汗出濕衣,白天晚上均可出現(xiàn),平時煩躁多怒,口干便秘,怕冷、手腳涼,尿頻,腰酸腰痛,睡眠不好多夢易醒,證屬陰陽兩虛證。
治療以女貞子、墨旱蓮、知母、黃柏、生地黃滋陰降火,以巴戟天、淫羊藿、仙茅補腎壯陽,龍骨、牡蠣、糯稻根、浮小麥斂汗。
服藥一周潮熱盜汗明顯好轉(zhuǎn),又繼續(xù)調(diào)補一個月,更年期不適癥狀全部消除。
臨床上還有不少頑固性出汗病人用了滋陰降火、祛濕化痰、溫補陽氣、調(diào)和營衛(wèi)、疏肝理氣等各種方法不效者,往往是因為血瘀所致。
用'血府逐淤湯'加減化裁,往往見效。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