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公主,又稱全主,是孫權之步夫人所生長女,女以母貴,深得孫權喜愛。她權力欲極旺,對孫權后期的一系列重大政治決策和人事安排都有影響。孫權后其,對儒學朝臣嚴厲打擊,不斷強化皇權,而權諸子幼弱,權在宮中策劃,大政方針多與其長女全公主商定。因此,她一度成為暗中操縱孫吳核心權力運作的主要人物,對孫權后期朝政的昏憒與幼主孫亮時期的亂政負有主導責任。
太元元年(251)末,孫權病危,太子孫亮僅九歲,權于是安排輔政大臣,征召僑寓人士代表大將軍諸葛恪為太子太傅,中書令孫弘為少傅,同時召太常滕胤、侍中孫峻、將軍呂據“屬以后事”,組成了一個由僑寓人士和宗室為主的顧命集團。在“二宮構爭”中,全公主在朝臣和宗室人物中安排自己的親信,并將其夫全氏家族子弟安排在軍政要害部門,這導致孫權過世前后的一段時間里,特別是孫亮統(tǒng)治的五六年時間里,實際的政治大權掌握在全公主手中。其中代理全主行使權力的政治伙伴有中書令孫弘和大將軍孫峻等,特別是孫峻,完全是全公主任意驅使的工具。峻姊為全尚妻,這與全公主有共同的姻緣背景,自然結成利益集團??梢哉f,盡管孫權死前雖安排了以諸葛恪為首的輔政人選,但實際權力掌控在其女全公主手中。諸葛恪輔政,在朝中缺乏牢固的政治基礎,孫權之所以看中他,主要是他的士大夫身份——對于孫吳僑寓士大夫集團而言,當時諸葛恪是唯一具備號召力并為各個方面所接受的人物;對江東儒學大族而言,他也是可以接受和合作的人物。孫權希望他能與宗室人物合作,穩(wěn)定政局。不過,這一安排有一個致命的內傷,即恪與全公主等素有矛盾。諸葛恪是廢太子孫和之妃張氏舅舅,太元二年,諸葛恪秉政,很快與全公主產生沖突,究其根源,與太子和問題有關。早在“二宮構爭”中,恪便擁戴太子和。恪臨政,有恢復太子和地位的想法,《三國志·吳書·孫和傳》:恪即和妃張之舅也。妃使黃門陳遷之建業(yè)上疏中宮于恪。臨去,恪謂遷曰:“為我達妃,期當使勝他人?!贝搜灶H泄。又恪有徙都意,使治武昌宮,民間或言欲迎和。及恪被誅,孫峻因此奪和璽綬,徙新都,又遣使者賜死。和與妃張辭別,張曰:“吉兇當相隨,終不獨生活也?!币嘧詺?,舉邦傷焉。
由此可見,諸葛恪輔政初險為孫弘所害,秉政后僅一年多,便為孫峻所殺,連帶太子和被害,主要在于全公主的陰謀活動。諸葛恪之死,是孫吳歷史上的一件大事,標志著士大夫主持政治的局面結束了,政治權力完全由宗室控制,《三國志》卷六四《吳書·孫峻傳》載峻“既誅諸葛恪,遷丞相大將軍,督中外諸軍事,假節(jié),進封富春侯?!钡珜嶋H上,“峻素媚事全公主”,峻本傳載:
峻素無重名,驕矜險害,多所刑殺,百姓囂然。又奸亂宮人,與公主魯班私通。
又,《孫休朱夫人傳》亦載:
建興中,孫峻專政,公族皆患之。全尚妻即峻姊,故惟權主祐焉。
全公主通過丞相孫峻來控制政局,制造了不少冤案。一是立即處死廢太子孫和,斷絕一些儒學士大夫的念頭。《孫和何姬傳》:
太子和既廢,后為南陽王,居長沙。孫亮即位,孫峻輔政。峻素媚事全主,全主與和母有隙,遂勸峻徙和居新都,遣使賜死,嫡妃張氏亦自殺。
至此,全公主終于將太子和徹底解決了。不僅如此,她還將矛頭對準了其妹朱公主?!秾O休朱夫人傳》載朱公主反對全公主廢太子和的圖謀,全主恨之,孫亮五鳳中(254-255年),“孫儀謀殺峻,事覺被誅。全主因言朱主與儀同謀,峻枉殺朱主?!敝砸獨⒅熘鳎粌H在處置太子和問題上雙方的態(tài)度存在分歧,而且朱主也受到孫權的特別照顧,在某些方面可以與全主對抗,故全主必誅之而后快。這樣,孫權精心設計的二公主干政以維系平衡的的局面終以自相殘殺結束。在這一過程中,全公主大力培植其夫系家族全氏的勢力,以填補權力真空?!秾O亮全夫人傳》載:
夫人立為皇后,以(全)尚為城門校尉,封都亭侯,代滕胤為太常、衛(wèi)將軍,進封永平侯,錄尚書事。時全氏侯有五人,并典兵馬,其余為侍郎、騎都尉,宿衛(wèi)左右,自吳興,外戚貴盛莫及。
全主的這一安排,顯然是想自己更直接的操縱孫吳軍政大權。256年,孫峻死,其堂弟孫綝執(zhí)掌軍政大權。此時孫亮年齡已十五六歲,開始親政。據《孫休朱夫人傳》,太平中(256-257年),孫亮“知朱主為全主所害,問朱主死意?”全主懼,說:“我實不知,皆(朱)據二子熊、損所白,亮殺熊、損。損妻是峻妹也,孫綝益忌亮,遂廢亮,立(孫)休。”全公主害死自己的親妹妹,且嫁禍于朱據二子。這使她與孫綝的關系緊張起來,為固位,全公主扶持孫亮,欲除掉孫綝。《通鑒》卷七七載,258年,“吳主陰與全公主及將軍劉丞謀誅綝”,孫綝尋機發(fā)動兵變,廢亮為會稽王,并“遷全公主于豫章”,剝奪了她的政治權力。在這一過程中,全氏家族也受到了嚴重的打擊,并對孫吳軍政局勢產生了不小的影響。當時由于曹魏面臨司馬氏謀篡,忠于曹魏的大將軍諸葛誕在壽春發(fā)動兵變,向孫吳求援,全琮子全懌等受命領兵至壽春,正值全公主與孫綝之間生死較量,全氏人物為自保,臨陣叛變。這不僅直接促使諸葛誕起兵的失敗,也給孫吳的國力造成一定的損害。《三國志·吳書·全琮傳》載琮子懌“后襲業(yè)領兵,救諸葛誕于壽春,出城先降,魏以為平東將軍,封臨湘侯。懌兄子袆、儀、靜等亦降魏,皆歷郡守列侯?!薄稌x書》卷二《文帝紀》說得更明白:“全懌母,孫權女也,得罪于吳,全端兄子袆及儀奉其母來奔?!庇纱丝梢姡霞易逯北?,顯然與全公主之失勢相關。至此,不可一世的全公主及其政治勢力在孫吳政治舞臺上消失了。由上考可見,大致自孫權赤烏年間至孫亮末,前后約二十年,全公主染指孫吳政治權力運作,特別是孫權末期與孫亮時期,全公主是實際的核心統(tǒng)治者。
權死前雖命諸葛恪、孫弘、孫峻、滕胤、呂據等人“屬以后事”,但諸人多為全主利用,相互迫害,如孫權剛死,孫弘便欲害首席輔政諸葛恪,孫峻告恪,恪誅弘。后峻殺恪,任丞相、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政治腐壞,弘、峻諸人固然作惡多端,但這背后真正的導演是全公主。其手段之毒辣、多變,與歷史上其她玩弄權術的女性相比,全公主應當排在高手的行列。因此,盡管孫權在表面上安排了以諸葛恪為首的輔政大臣,但實際上在長期的政治運作中,孫吳宮廷中已形成了以全公主為核心的宗室勢力,直接影響甚至決定著孫權后期和少主孫亮時期的政局變化。當然,孫權晚年屢興大獄,特別是發(fā)動“二宮構爭”,全公主等宗室人物及佞幸奸小能夠活躍于政壇,并一再興風作浪,除了“宮闈錯亂”的因素外,還有其更復雜的社會背景和更深刻的政治實質。孫吳統(tǒng)治集團出自寒門,與儒學士大夫階層一直存在著深刻的內在矛盾和斗爭。特別在孫權稱吳王、稱帝后,其在江東的統(tǒng)治漸趨穩(wěn)定,士大夫人物逐漸進入孫吳政權,并要求進行多方面的政治、社會的改革,企圖對皇權加以制約。這對主張專制的孫權是一個不小的沖擊,他怕其后繼者難以駕馭權臣,使孫吳重蹈曹魏明帝以后皇權中衰的局面。因此,他在晚年不斷制造旨在打擊儒學世族的政治事件,而“二宮構爭”則是這一斗爭的高潮[12]。在這一斗爭中,孫權最信重的是以全公主為代表的宗室和佞幸集團,而這些人則借此機會肆無忌憚地擢取權利,他們利用孫權的昏憒,將斗爭的范圍和程度無限擴大。孫權的本意是想鞏固其家天下的專制統(tǒng)治的,但結果卻從根本上動搖了其統(tǒng)治的基礎。孫權之后,全公主等人掌權,孫吳政治風尚日壞,步入了不可挽救的衰敗之途。
作者:王永平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