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必然心里一百八十個不爽,但慈禧厲害就在這了,她能夠不留痕跡的處理好這件事。
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結(jié)束之后,慈禧對不進京勤王的東南各督撫的態(tài)度,出人意料倒也在情理之中,沒有責備針對,反倒是該提拔的提拔,該高升的高升,倒也讓人疑惑。
1895年,在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中國慘敗,與日本在馬關(guān)簽訂了《馬關(guān)條約》,隨后,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1900年5月28日,西方列強伸出魔爪瓜分中國,掀起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簽訂了《辛丑條約》。
大家都知道《辛丑條約》,簽訂此條約后,中國完全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清政府完全成為了洋人統(tǒng)治朝廷的工具,清政府變成了洋人的朝廷。此時的清政府根本無力抵抗,而此時的慈禧,非但沒有守衛(wèi)大清朝,還如喪家之犬一般落荒而逃。侵華戰(zhàn)爭結(jié)束之后,慈禧對不進京勤王各督撫的態(tài)度,究其原因,有如下幾點。
慈禧太后在1900年六月份頒布《宣戰(zhàn)詔書》之后不得不面對東南互保的局勢,李鴻章“此亂命也,粵不奉昭”,張之洞“坐擁東西,死不奉詔”。面對大勢力這樣的態(tài)度,慈禧太后心中定是盛怒,但是此時的慈禧太后,無疑是大周天子一般,只是能以太后的身份去命令東南九省的督撫,卻沒有能力去懲處不進京勤王的官員。
李鴻章當時聽到慈禧宣戰(zhàn)西方十一國時,第一反應(yīng)就是“此亂命也,粵不奉昭”!這也確實在情理之中,在當時的狀況和條件下,不要說是十一個國家,就是西方的一個國家,也未必能打得過,而慈禧宣戰(zhàn)十一國,單單是為了保全自己的勢力,實在可悲。
李鴻章確實是個明白人,他自己心里清楚中國與當時西方國家的差距,自己也為中國辦了許多實事,開設(shè)工廠建造強國。當初慈禧挾持光緒帝出逃,也是李鴻章留在那里,保全中國,無奈之舉才簽下了那些喪權(quán)辱國的條約,相比之下,慈禧的所作所為實在讓人痛心,更加讓中國黎明百姓寒心!
張之洞當時與李鴻章同時發(fā)電報,抵制慈禧,兩大督撫都清楚地表明了態(tài)度,其他的督撫心里自然也很清楚,但是唯有云南督撫奉詔,但是根本一點力量都沒有,山高路遠,這樣的支持也只能在精神上實現(xiàn)了。
有一個很有趣的事情就是,剛開始,張之洞反對慈禧,上詔的內(nèi)容是,臣罪侍東南,不敢奉詔,語氣是顯而易見的溫婉,說溫婉倒不如說是克制住的怒氣和不滿,而后來改成了,“坐擁東西,死不奉詔”,語氣堅決,不容駁回,這其中的變化也是妙不可言啊。
后來,張之洞還提出,一旦北京失守,就推舉李鴻章做總統(tǒng),管理中國,而東南各督撫對此也無異議,大家對慈禧的所作所為大驚,大嘆,大哀,這時候的中國確實需要一個新的管理人,來幫助中國走出困境,而李鴻章一心為國,實業(yè)報國,不可否認,沒有人比他更合適帶領(lǐng)中國繼續(xù)前行。
在當時,慈溪手上是沒有軍隊的,眾所周知,在那樣的時代,誰有兵有軍隊,誰就是大哥大,在八國聯(lián)軍侵華之前,榮祿,宋慶,袁世凱,聶士成,董福祥五個人是政府軍的主力。但是自從庚子之變之后,局勢大變,榮祿與聶士成相繼戰(zhàn)死,樹倒猢猻散,墻倒眾人推,兩人的部下也離去。董福祥性格乖戾,喜好濫殺無辜,也被剝離兵權(quán)。經(jīng)歷過這些之后,慈溪手中沒有實際兵權(quán),這樣的話,就算是要懲處,也顯得無足輕重。
慈禧太后如果要懲處官員,便是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因為九省互保的官員簽訂了《東南互保章程九款》,這一盟約把九省官員綁在了一起,說白了,他們就是一根繩上的螞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所以不會怕也不用怕慈禧太后秋后算賬。
說起東南互保,倒是一個值得一提的問題,東南互保是由張之洞,盛宣懷,李鴻章等人推行的,從1900年,清政府慈禧太后向十一國宣戰(zhàn),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兩廣總督李鴻章、和閩浙總督許應(yīng)骙、四川總督奎俊、鐵路大臣盛宣懷、山東巡撫袁世凱,與各參戰(zhàn)國達成協(xié)議,一看這陣仗,這隊伍,可了不得,而這一舉動讓革命勢力得到增長,而清政府的勢力就被遏制。
在東南互保的事件中,盛宣懷的力量和作用不可小覷,在當時,盛宣懷與外國勢力相交甚好,而且在西方勢力面前多次表示誠意,盛宣懷的一系列措施,為東南互保的各個督撫和各國之間打造了一座信任的橋梁,為東南互保事件提供了堅實的力量。
再者,當時已經(jīng)是大清中后期,大清江山不穩(wěn),社會動蕩不安,此時的大清帝國已經(jīng)經(jīng)不起折騰了,而慈禧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這樣,所以面對這樣的政治聯(lián)盟,慈禧選擇了息事寧人。再者,慈禧和東南互保的官員雖然是對立面,但是他們有共同之處,除了不想看到大清衰落滅亡,就是怕洋人,慈禧怕洋人,東南互保的官員也是一樣,說起慈禧怕洋人,倒不如說是恨洋人。
因為在1898年時,慈禧鎮(zhèn)壓康有為梁啟超發(fā)起的維新運動,軟禁光緒帝,后來,在各國幫助康有為梁啟超逃離中國后,慈禧想要廢黜光緒帝,卻遭到了各國的反對,所以慈禧一直懷恨在心,心里有芥蒂,怕洋人,也是恨洋人。話拉回到慈禧和不進京勤王的東南各督撫,在政治立場一樣之后,慈禧就不會再去懲處他們,沒有必要也沒有能力去懲處那些官員們。
慈禧太后心里清楚,八國聯(lián)軍與大清軍隊實力相差懸殊,哪怕是所有省的官員帶兵入京,也抵制不了八國聯(lián)軍強大的力量。所以九省互保的目的是為了保全大清的實力,所以他們并沒有錯。
九省互保,不是九省官員對于大清帝國坐視不理,是對于大清帝國的江山考慮,并且正是因為東南互保,才讓許多地方,許多百姓免去了戰(zhàn)亂帶來的殘骸,而且正是因為這樣做,大清才保留了實力,沒有讓當時的局勢變得更亂,以至于難以收場,慈禧清楚這一點,所以沒有再去刻意追罰。
關(guān)于慈禧出逃,這里倒是有必要再贅述一下,1900年,八國聯(lián)軍攻入北京,慈溪挾持光緒帝出逃西安,出逃途中,為了躲避洋人的追捕,慈溪一行人走的全都是偏僻的山路,路不好走,過的生活還都是風餐露宿缺衣少食,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一行人經(jīng)過兩個多月的跋涉,終于抵達了西安,到達西安后,一年多的時間,慈溪老佛爺在西安干了些什么呢,這個問題著實讓人好奇。
一年多的時間里,慈溪剛開始還是節(jié)衣縮食,就算愛好奢靡,也只是把自己住的行宮的墻垣涂成紅色,后來卻是愈加奢靡,修正行宮花了白銀29萬兩,連吃的東西都是要最上等的,光她的廚子就100多人,每餐要白銀220兩,令人大驚,大嘆,大哀!
通過上述原因,慈禧太后分析完利弊,完全沒有做出任何懲處措施,甚至是獎賞了這次不進京勤王的東南各督撫,李鴻章沒被處罰反被重用,張之洞倒是照舊,不過在慈禧死后成了權(quán)重之臣。
袁世凱自然是大家都了解的,受命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接了李鴻章的班,盛宣懷還沒過多久就被加上了太子少保,奎俊、劉坤一也一切照常,在后來也是受封了,這樣的結(jié)果,表明了慈禧的態(tài)度,也肯定了九省官員,雖是無奈之舉,倒也不失為明智之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