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姓氏文化歷史非常悠久,“姓”這個字本身就很有意思,由“女”和“生”組成,戰(zhàn)國時期秦國的石刻文字《詛楚文》上最早出現(xiàn)以它們合并而成的“姓”字,這與上古時期各部落姓氏多“女“字旁的情況一致。
根據(jù)字數(shù)的多少,姓氏可以粗略分成單姓與復姓,超過1個漢字的姓氏統(tǒng)稱復姓。雖然字數(shù)有差異,但復姓的來源與單姓沒啥區(qū)別。古代版的《百家姓》收錄568個姓氏,單姓占大多數(shù),復姓相對少,最后兩個是“第五”與“言福”,十分冷門。
但根據(jù)現(xiàn)代學者的考證,中國古文獻上出現(xiàn)過的姓氏早已破千,有記載的多達5662個,其中復姓2178個。我們常常會有一種感覺:很多復姓自帶貴族氣質(zhì)。別的不說,“南宮”、“慕容”、“東方”、“上官”這些復姓,言情作者是最愛用的。
事實上,古代確實有許多使用復姓的歷史名人或皇族,比如十六國時期的后燕皇族,復姓慕容;比如匈奴首領劉勃勃自創(chuàng)“赫連”姓氏,建立“胡夏”國;比如“孔門七十二賢”之一的澹臺滅明、神機妙算的三國軍事諸葛亮、隋文帝最愛的皇后獨孤伽羅......至于復姓的來源,有源于官名的,比如司馬、太史;有源于少數(shù)民族改姓的,比如拓跋、尉遲;也有源于封地名字、源于職業(yè)族系的。有的復姓保留至今,有的卻早已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比如“屠門”。
“屠 門”這個姓氏聽起來十分霸氣,當然細細品味也有些嚇人,現(xiàn)代聽說過這個姓氏的人只怕寥寥無幾。從字面意思上看這個姓氏必然與屠戶有關(guān),屠戶在古代很常見,擁有絕佳刀工的屠者還可以得到君王稱贊,參考《莊子》中解牛的庖丁。
實際上,屠門一姓的來源有2種,一種是源于職業(yè),一種是源于居住的地點。古時候也有世代靠屠宰為生的人家,那時候的姓氏可沒有如今穩(wěn)定,各個家族因為搬地方而改姓、因為獲得某種封賞而改姓之事很常見。
因此,屠戶們創(chuàng)造出“屠門”一姓也就不足為奇了。如果你去翻閱宋、元、明、清甚至現(xiàn)代版的《百家姓》,可以發(fā)現(xiàn)屠門姓根本找不到,它早已滅絕,查古文獻時只能在《漢書》中找到一點記載:“秦時人屠門高,(漢)杜陵郡人屠門少?!?/p>
但“屠”還是作為單姓保留了下來,如今排漢族姓氏第238位,在全國各地都有分布,占漢族總?cè)丝诎俜种?.015。屠姓看似普通,但從古至今也有不少名人,比如秦朝將領屠睢、清代名臣屠述濂、現(xiàn)代名人歌手屠洪剛、國內(nèi)首獲科學類諾貝爾獎的屠呦呦等。其實像“屠門”一樣少見、甚至滅絕的復姓歷史上還有很多。現(xiàn)實中也不乏復姓改為單姓的例子,比如歐陽改成歐或者陽之類。姓氏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同樣值得我們重視保存。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