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話題
投資中不變的人性周期
最近這些年,A股的風格一直在變化。
2012年到16年,大家喜歡炒小盤、成長、題材;17年以后,大家又開始崇尚價值投資。
到了今年,不管是價值股還是成長股都跌跌不休。
尤其是最近這段時間,市場非常低迷,包括17年表現很好的藍籌股、績優(yōu)股,也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跌。
很多投資者自嘲,我這剛剛學會價值投資,價值投資又不管用了。也有很多人在我們視頻下面留言,你老是講價值投資,可明明我買的股票不錯,估值也不貴,為什么也天天下跌?我是不是應該退出股市?
對于這個問題,我最近有一些思考。
在投資中,雖然股市風格時刻在變化,這個階段市場追逐題材,下個階段市場追逐價值,再過段時間成長股被熱捧,你很難把握。
但在股票投資中,有一件事情是永遠不變的,那就是人性有“恐懼-貪婪”的循環(huán)周期。
讀懂人性,才能理解股票市場;把握人性周期,投資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這里先給大家講一個案例。
大家都知道牛頓,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但可能不知道,牛頓也是世界上最早炒股的著名科學家。
1720年,牛頓就開始炒股了,英國的股市可比我們早太多了。
當時牛頓買了個熱門的股票,兩個月時間股價漲了一倍,他就賣掉了股票,覺得很開心,心想自己就是股神啊。
又過了一個月,股價漲了8倍,看見隔壁老王賺得比自己多得多,牛頓悔得腸子都青了,又殺了進去。
然而一周后,這只股票開始暴跌,很多人血本無本,牛頓也虧了2萬英磅,要知道這可是相當于他10年的工資。
即便是聰明絕頂的牛頓,依然被市場瘋狂的情緒左右,說出了那句名言,“我能算得出天體運行的軌跡,卻算不準人性的瘋狂?!?/strong>
傳統(tǒng)經濟學和金融學有個重要基石,那就是假設人都是理性的,整個傳統(tǒng)經濟學和金融學的大廈都是建立在人是理性的這個假設基石之上。
既然人是理性的,那么股票市場也是理性的,股價都能正確反映基本面。
但在現實生活中,人在絕大部分情況下都不是理性的,而是感性的,容易犯錯誤的。
如果人是理性的,怎么理解很多人不買估值便宜的好公司,反而一窩蜂去追逐估值貴得要命的爛公司?
如果人是理性的,怎么理解5000點的時候大家蜂擁入市,跌到了2700點反而無人問津呢?
幾千年以來,人性其實沒有發(fā)生過根本變化,人往往在順利的時候會越來越樂觀,在不順利的時候會越來越悲觀。
在股票投資中,整個股票市場就是受到這種人性周期的影響。正是這種人性周期,加大了股市的波動,帶來了大泡沫。
人性的貪婪和恐懼,在A股更是表現得淋漓盡致。
回想07年我國股市的紅紅火火,當滬指沖到4000點以上時,已經有人指出股市市盈率過高,擔憂泡沫的破裂帶來整個股市的大崩盤。
當股指迅速躥升到5000點時,大家開始嘲笑那些提出擔憂的人是在杞人憂天。
當股市更迅猛地站上6000點后,更多人開始堅信股市站上10000點絕無問題。
類似的故事2015年又重演,滬指瘋漲到5000多點,這時候大家都說滬指能漲到8000點,有的甚至看到10000點。
然而是泡沫就終有破裂的時候,當實體經濟終于無法支撐過高的估值時,股市的崩盤開始了。
反過來,當股市連續(xù)下跌之后,明明股價越來越便宜,股票越來越有投資價值,但老百姓卻是越來越悲觀。
譬如2005年的時候,市場連續(xù)熊了4年之后,大家把股票投資看成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那時候有個很有名的口號,叫著“防火、防盜、防股票”,但絕大部分人沒有意識到,那時候就是A股歷史上最好的投資機會。
我們上面說的現象,就是人性周期、人性弱點的表現。
我們非常熟悉的投資大師,個個都是洞察人性的高手。
巴菲特說,別人恐懼我貪婪,別人貪婪我恐懼。
索羅斯說,投資行為基本上是反人性的。
彼得林奇也說,投資至關重要的是,你要能夠抵抗得了你自己人性的弱點以及內心的直覺。
那么,我們如何才能克服,甚至是利用人性周期做好投資?
首先我們要理解人性周期,了解市場的“春夏秋冬”季節(jié)變化。
當市場處于癲狂狀態(tài)的時候,我們一定要知道這是酷暑,天氣一定會慢慢變涼;當市場極度低迷的時候,我們一定要知道這是寒冬,天氣一定會慢慢暖和起來。
其次,我們要善于利用這種人性的周期,逆周期操作。
在大家都瘋狂的時候,可以階段性退出市場觀望。在大家都絕望的時候,從容選擇好公司布局。
現在市場在2700點左右,A股估值已經接近歷史低位,但大家都非常悲觀,很多人認為股指要跌到2000點。
股市泥沙俱下,很多好公司也被錯殺,變得非常便宜,這時候就是從容買入好股票的機會。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