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
黃連一兩(5g) 黃芩一兩(5g) 大黃二兩(10g)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之。
瀉心湯是清熱瀉火止血劑,首見于《金匱要略》,原文為:“心氣不足,吐血、衄血,瀉心湯主之。”吐血衄血,為上半身的出血。如何理解“心氣不足”?后世許多醫(yī)家認為是傳抄之誤,《千金方》作“心氣不定”。心氣與精神有關(guān);不定是變動無常。心氣不定,應(yīng)該有精神不安、煩躁,以及心慌心悸等表現(xiàn)。方中黃連、黃芩同用可以除心下痞,當有上腹部的不適感,或疼痛,或嘈雜。大黃是瀉下藥,也是止血藥。古代有將軍丸一方,用單味大黃酒拌蒸曬后為末制丸,據(jù)明代名醫(yī)龔?fù)①t說“治吐血不止如神”。大黃與黃連、黃芩相配,止血作用更強,清代名醫(yī)陳修園說:“余治吐血,諸藥不止者,用金匱瀉心湯百試百效?!?/span>
瀉心湯證如下:
1、吐血、衄血或出血傾向;
2、煩躁不安,面部潮紅;
3、心下痞,便秘。
——吐血、咯血、皮下出血、衄血等出血性疾患多見本方證。成都中醫(yī)學院用本方制成沖劑治療潰瘍病或炎癥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103例,結(jié)果治愈86例,顯效10例,有效2例,無效5例,對照組72例以去甲腎上腺素口服或止血敏注射治療,治愈38例,顯效18例,有效12例,無效4例[1]。高氏用本方加減治療急性肺出血105例,經(jīng)X線檢查屬肺結(jié)核者60例,支氣管擴張者34例,肺癌者6例,心血管疾患5例,24小時出血量為60~500ml。結(jié)果服藥后2~3天內(nèi)止血者53例,4天以上止血者44例,4天以上血未止而改西藥治療者8例[2]。此外,也有報道用本方治療腦溢血、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眼出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過敏性紫癜、鼻衄、痔瘡出血、子宮內(nèi)膜異位癥所致的咯血、DIC等。
——以紅、腫、熱、痛為表現(xiàn)的感染性化膿性炎癥多見本方證,尤其是頭面部的癤腫、結(jié)膜炎、扁桃體膿腫等。有人觀察350例多種感染性炎癥,結(jié)果表明對一般炎癥均有一定療效。對菌痢、慢性胃腸炎、結(jié)核、扁桃體炎、胸膜炎等療效較好,對膀胱炎、尿道炎、子宮附件炎也有效,尤其對急性胃腸炎、扁桃體炎最好[3]。有人報告用本方加川芎、當歸、銀花、連翹、蒲公英、乳香、沒藥、甘草,治療化膿性疾患75例,其中急性闌尾炎及慢性闌尾炎急性發(fā)作14例,急性乳腺炎及乳腺膿腫7例,多發(fā)性癤腫16例,癤腫合并淋巴管炎11例,外傷感染8例,急性膿腫等11例,單用本湯治療33例,并用或先用過抗生素者42例,均獲一定療效[4]。
——心腦血管疾患可見本方證。日本廣泛應(yīng)用于高血壓、動脈硬化、腦卒中、腦梗死、高膽固醇血癥、高脂血癥等病伴見面紅、便秘、頭痛、胸悶、不安等癥者。
——精神疾患多屬“心氣不定”,多見本方證,如精神分裂癥、失眠等。瀉心湯用于慢性病的治療,應(yīng)注意識別患者的體質(zhì)。瀉心湯適用人群大多屬實熱證,其人體格壯實,面色潮紅而有油光,腹部充實按之有力,頭昏頭痛,煩躁易怒,易于鼻衄,或上腹痞悶,大便干結(jié)或便秘,尤其是舌質(zhì)暗紅,舌苔黃膩或干燥,體檢或有血壓、血脂、血粘度偏高者。也就是說,大多屬于大黃體質(zhì)。平素精神萎靡、喜熱畏冷、貧血、虛弱、便溏浮腫、面色黃白、肌肉松柔、舌淡胖、苔白滑潤者,是不適宜使用瀉心湯的,這里證的性質(zhì)有寒熱虛實的不同,不能誤投,讀者應(yīng)加以注意。
【本文由“易簡經(jīng)方”發(fā)布,2019年06月21日】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