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材料
我擔任的班當初全校都出了名的個性班級,二年來換了好幾個班主任老師,習慣養(yǎng)成很差,學習成績更是相差懸殊。接手時,第一天課間操如同一窩蜂,沒有任何秩序可言;中午放學兩個學生因為打架鬧脾氣不吃飯……其中有個最調(diào)皮的學生,用別的學生的話說是“壞事總少不了他,在他的人生字典里好象就沒有好事這個詞”??傊?,這個班的學生真是問題多多。
二、分析
一提起問題學生,大家的第一反映就是差生、班級的麻煩制作者、讓老師十分頭疼的搗蛋鬼、讓同學十分厭惡的壞學生,有的還是校園暴力的導火索。他們不但學習成績差,行為習慣就更差,成為班級和校園曝光率最高的人之一。正所謂數(shù)量不多,但能量挺大。這樣的學生,學校和老師不給予正確的教育,往往物極必反,最后落成了一些終身不能改正的惡習,將來走向社會成為社會的壓力。他們的學習和品德上暫時存在一些問題,跟不上班級的整體要求,完不成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起碼目標,在思想品德和心理品質(zhì)上存在問題和障礙,反復違反與其年齡的準則和紀律。我認為,問題學生往往在品德、學習、心理、行為和家庭教育等方面有一些嚴重的問題,而導致的一種長期的行為,對周圍的人造成了一定的影響。請注意問題學生的主要特點是:他們的問題不是一般的管理手段所能解決的。也就是說,通過老師一般的表揚、關愛、批評、請家長能解決問題的學生,其實都不算問題學生。問題學生不等于“有問題的學生”,他們應該是有嚴重問題,而且這些問題是一種長期的行為,有的通過個案診療才可能解決。根據(jù)我的觀察,問題學生單獨一方面的問題比較少,經(jīng)常是幾個方面都存在問題而形成的一種惡性循環(huán)。
三、方案
1、轉(zhuǎn)變思想,充分尊重。
從形式上看,教育和被教育者之間是一對矛盾性的存在,實質(zhì)上這兩者是一致的。這是因為我們教育的目的或目標都是有利于被教育者健康的成長和發(fā)展,這和被教育者的愿望是一致的。并且教育和被教育者是一種相互依存的關系,被教育者需要我們的指導,教育者教育指導的作用又具體在被教育者的有效社會化和不斷提高健康發(fā)展能力方面實現(xiàn)。正確解決這一關系及在指導思想上樹立熱愛教育工作特別是熱愛思想教育工作的意識,就會在我們的教育內(nèi)容、形式和方法上做到積極探索,敬業(yè)工作尊重學生。進而才會減少學生的心理反感,削弱和消除逆反心理。
2、感情投入,密切關系。
父母的態(tài)度和行為的一致性十分重要。如果父母不和,意見分歧,孩子便不能(至少很難)形成評價事情好壞的統(tǒng)一標準,也就不能發(fā)展無沖突的價值觀。很多少年人的心理沖突可以從父母教養(yǎng)原則的不一至性那里找到根源。所以,心理輔導離不開家長的支持、合作。
3、同輩指導,有效控制。
加強對同輩群體的正確指導,及時發(fā)現(xiàn)不良風氣并做到盡早扭轉(zhuǎn)是防范逆反心理和不良習氣滋生、擴大有效手段。特別是對同輩群體中“領袖人物”者有效控制和指導,則更是必要的。
4、積極鼓勵,合理調(diào)適
常言道: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可社會心理學家卻認為:在人們的心靈深入,最渴望他人的贊美。贊美是一種鼓勵,它在人們心屢深處植入的是信心和力量,播種的是奮進向上的種子;它是一種興奮劑,讓人更加充滿活力和精神;贊美還是一種認可,一種肯定,能使人們堅定發(fā)展的方向。我認為,多一種鼓勵,就少一個背離者;多一句贊美,就有可以把搖擺不定的學生拉入我們期望的行列。相反,批評雖然可以幫助受教育者認識錯誤,但其心理是不悅的,至于粗暴的批評,更是一種適得其反的做法。為此,對問題學生心理的調(diào)適采用少些批評多些鼓勵、少些訓斥多些贊美,不啻是個好辦法。
四、問題學生教育的成功案例及反思
接手這個班時,沒有聽從同事的勸告,給他們“下馬威”,采用我慣用的“愛心教育”法,說我們整個班是一個大家庭,我們應該互相關心,并且以一個大家長的身份去關心他們,設法走進他們的心里。課上利用教材進行思想教育,課下和部分學生談心,找出他們好動的癥結(jié)在哪里,最需要的是什么,還利用日記等形式和他們溝通交流,對他們提出的合理要求都及時給予解決。時時處處、一點一滴的感化他們。慢慢地風氣有了好轉(zhuǎn),他們也開始注意別人的評價,關心集體榮譽了。
最撓頭的還是那個調(diào)皮大王,談話多次,當面表現(xiàn)挺好,知錯認錯,但是屢教不改。但我發(fā)現(xiàn)他勞動很積極,于是就適時的在班上表揚了他幾次,而后找他談話,讓他說說受到表揚和被同學指責的不同感受。大概是我的積極評價和誠懇態(tài)度打動了他,他的行為開始有所收斂了。使他改變最大的是那次手抄報展示,大家挨個介紹展示,輪到他時,他突然把手里的小報揉作了一團,我詫異的走過去,輕聲問他怎么了,他說報辦得不好,丟人。我打開他的小報,說實話,水平真不怎么樣,但這卻是他第一次按時完作業(yè)。我把小報展平,舉給大家看,并說:“大家看看這份報,雖然不如其他同學辦的精彩,但某某是認真辦了,一張紙都寫滿了,只是缺少色彩而已,紙也不夠規(guī)范,才顯得不好看。我覺得這是他完成作業(yè)最好的一次,你們說呢?”大家一致肯定并予以了熱烈的掌聲。之后又多次鼓勵他按時完作業(yè),他真的那樣做了。
當教師對學生懷有赤誠之心時,學生會以其特有的敏感,感受到教師的善意和真誠、從而對教師產(chǎn)生親切感,樂于聽從教師的教導,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教師用愛心給學生一份鼓勵、一份力量,讓他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和榮耀,從而調(diào)動起他的情感因素,他人生之路也會走得更自信,更精彩。
這個教育的案例現(xiàn)在回頭反思,之所以成功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能夠利用學生的心理進行巧妙的教育而達到教育目的。所謂問題學生也是孩子,他們也有喜好和秘密,利用他們的這一點,投其所好,達到教育的目的,不能不稱之為上策。當教師一旦抓住了他的心理,走出了第一步也就第一時間取得了主動權(quán),達到了牽制他、向教師所要的好的方向去發(fā)展的目的。第二,不采取正面出擊的方式,而是注意觀察,從側(cè)面尋找突破口。對一些性情暴躁、倔強、有暴力傾向的學生,越是和他來硬的,他越是不聽管教,后果只能是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越來越低。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從側(cè)面抓住他的“小辮子”,讓他心服口服。第三,有效地利用班級輿論,讓他在事實面前低頭。所謂“群眾的眼睛是亮的”,沒有了群眾的認可和支持,他的行為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第四,利用他的特點和缺點,為我所用。所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利用他的特點為班級做出貢獻,既可以遏制他的行為,又可以讓他嘗到甜頭,可謂兩全其美。